《《三亚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方案及实施计划(2016—202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亚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方案及实施计划(2016—2020)》.docx(4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三亚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方案及实施计划(2016-2023)2016年12月三亚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方案为认真贯彻国家旅游局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旅发(2015)182号)、关于公布首批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的通知(旅发201613号)的文件精神及刘赐贵省长在文昌和海口调研特色产业小镇时的讲话要点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域旅游的要求。结合三亚全域旅游发展实际,制订本工作方案。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国务院和海南省关于全域旅游文件精神,以五大发展理念为统揽,按照“城旅一体、
2、景镇联动、产旅互融、主客共享”战略,“点、线、面”结合,推进全域旅游有序实施,打造世界知名热带滨海旅游度假城市。二、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以“全域旅游”创建工作为抓手,统领三亚旅游供给侧结构改革,系统构筑三亚全域旅游新格局,驱动三亚“产业+旅游”经济协作、融合,完善旅游综合管理服务体系,加快旅游标准化服务建设,建设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及“国际知名热带滨海旅游精品城市”。(二)发展指标三亚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2000万人次,入境游客数量突破50万人次;旅游业增加值占本市GDP的15%以上,旅游新增就业率占本地当年新增就业率的20%以上,年游客接待人次达到三亚本地常住人口数量10倍以上;当地农
3、民年纯收入20%以上来源于旅游收入;旅游税收占地方财政税收15%以上;区域内农民因旅游发展直接受益达到20%,区域内20%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通过旅游实现脱贫;5A级景区4家,4A级景区6个,游客满意率达到90以上,成为海南游客满意度最高城市,进入中国游客满意度排行前十之列。三、发展模式从点、线、面全方位入手,形成“多点开花、轴线引导、全面发展”无缝对接的三亚全域旅游良性互动机制。(-)多点开花。改变目前单一景区景点式供给模式,扩大三亚旅游产品供给广度和深度,集中打造一批三亚特色的旅游景区景点、城市休闲旅游点、特色乡村体验点、主题小镇产业点、社会资源访问点以及其他新业态承载点等。满足多元化旅游消
4、费需求,均衡全市旅游产品分布,让三亚全域每个角落都可以找到旅游的兴奋点。(二)轴线引导。完善三亚全域旅游专线、乡村旅游风景道等“快旅慢游”的交通无障碍网络体系,发挥“线”本身的“连接”功能,做到点与点之间顺畅通达,满足游客出行需求;丰富“线”的旅游功能,做好三亚交通沿线的景观美化,打造旅途上赏心悦目的风景线,让交通本身成为一种旅游体验。(三)全面发展。包括“硬环境”、“软环境”两方面,“软硬兼施”,全面发展。既要加大三亚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信息服务和咨询服务网络覆盖、自助游等硬环境建设;同时要优化三亚旅游发展软环境,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全市公民的文明素质,营造热情好客、文明友好的
5、旅居环境。四、领导机构为了加强组织领导和部门协调,建立全域旅游的领导机制,成立“三亚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委书记常务副组长:市委副书记、市长执行副组长: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副组长:三亚市委常委、市委常委、宣传成员:主要负责人。相关企业、社会组织:酒店、景区、旅行社、旅游行业协会、机场、码头、火车站、汽车站、旅游运输企业、大型商场超市、农贸市场、加油站、美丽乡村、休闲农业观光园、旅游商品经营企业、旅游餐饮企业、海上运动企业等。领导小组下设全域旅游工作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市财政做好办公室运行经费保障。五、重大举措(一)全资源整合
6、1.城市旅游(1)结合高速公路、高铁站、机场和码头等设施的本土化改造,建设富有文化冲击力的“第一印象区”。(2)加强凤凰岛、机场等国外游客到访点国际化元素的打造。(3)完成对机场、邮轮港、火车站、汽车站、汽车加油加气站的旅游服务功能完善工作。(4)依托高校、科研机构等建设一批游学、研学旅行基地。(5)在信息产业园、动漫软件园、临空产业园、农产品加工园加入旅游元素,完善旅游服务功能。(6)依托吉阳动漫基地、龙海创客小镇等项目,打造省级、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7)加快推进公共游憩空间、公共游览服务、标志牌、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等便民设施建设,完成对城市公园、社会资源点、节事会展场所等的游览设施建设,
7、提升旅游功能。(8)推进5座停车楼建设,完善城市旅游接待功能。(9)加强对游客集聚场所的停车位的规划建设,规范停车行为。(10)将三亚图书馆、群众艺术馆等文化场馆打造为开放的博物馆体系。(11)完成奇幻艺术体验馆、黎苗文化艺术商品展销中心等文化展馆提升工作。(12)以规范全市的店招店牌和广告牌为主要抓手,规范城市的街道立面。(13)合城市建设和旧城区改造,规划建设文化艺术街、酒吧一条街、美食一条街、购物一条街、名牌名店街、休闲步行街等特色文化和商业街区;完成解放路立面改造、时代海岸酒吧街、大东海酒吧餐饮长廊、解放路步行街、大东海海韵路、国际购物中心、夏日百货、商品街等特色街区提升改造。(14)
8、加强对城市整体空间形态的控制与引导,综合考虑山体高度、山前高度敏感区、观景点标志点视廊分析等因素,加强对建筑高度、界面、形态的管控。(15)传承三亚城市“椰林树影、水青沙白、滨海小城”的城市风貌,提升三亚旅游城市的美的竞争力。(16)城市绿化景观的建设要求是结合绿化景观营造“山、河、海、城”相交融的整体景观格局。(17)采用分类指引,点、线、面结合,保障旅游夜间安全,突出总体格局意向,游客的活动空间及视觉感受为重点,对三亚市的滨海岸线、重要旅游交通节点与门户节点、旅游商业中心等进行重点照明。(18)推进天涯区羊栏、吉阳田独、崖州区崖城、育才镇区的环境改造提升。海棠区藤桥、林旺的环境改造提升。(
9、19)建设海绵海岸、海绵乡村、海绵公园、海绵社区等,打造城市核心旅游区十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20)打造具有代表性和品牌影响力的全域旅游精品线路,串联重要景区、城市和乡村等旅游节点。(21)对省级旅游园区的旅游设施、配套设施进行国际化改造,力争到2018年达到国际通行标准。2.海洋旅游(22)打造三亚湾帆船运动基地。(23)建设海钓运动基地。(24)完成三亚凤凰岛邮轮母港及一关三检设施建设。(25)优化提升原有码头,加速推进海上巴士游船停泊码头建设,形成连接各大知名景点的海上旅游运输通道。(26)丰富邮轮产品线路,开拓三亚邮轮旅游市场;积极推进增开旅游邮轮等交通便利化措施。(27)完成三亚市海
10、岸线沿线生态修复工作。(28)完成三亚西河上游河道、青梅港红树林保护区、三亚西河(海坡段)水系连通及滨水空间规划设计,加强滨河整治及生态修复。(29)完善青梅港红树林保护区旅游接待设施,增加红树林观光科普功能;整治海棠湾内河水系,修复生态系统,完善海棠湾内河沿岸旅游接待设施。(30)实施灯光亮化工程、开发河道、海上夜游项目。(31)建设三亚河滨水公园及小型游船停泊码头,开通内河游船航线。(32)提升现有夜游三亚湾业态,丰富主题内涵。(33)开发建设科考旅游、研学旅游、探险旅游等旅游项目和产品。3 .乡村旅游(34)按照4A、5A级景区标准打造旅游小镇,按照3A级景区标准打造其他特色产业小镇。完
11、成对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等的旅游观光、体验和综合服务功能的提升,促进特色旅游产业和相关项目向旅游小镇集聚。(35)依托四季果园、生态农业等,建设一批农业观光体验园区,着力打造一批新型休闲热带庄园,扶持发展各类特色农家乐,打造农业+旅游的示范点;实施“休闲农业示范点带动工程”,引导扶持国家、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园区,统筹周边乡村农业和旅游资源,带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全域发展。(36)根据实际情况,各有侧重地推进育才区马亮、雅亮、那会、抱安、台楼、罗蓬等6个旅游扶贫示范村(2017年12月底前完成)和育才区龙密村、马脚村、那受村、雅林村、青法村、明善村,天涯区抱前村、抱龙村、立新村、扎南村,崖州区抱古村
12、等11个贫困村以及市域内贫困户的旅游扶贫工作(2023年12底前完成)。市旅游委应负责组织酒店景区结对帮扶乡村旅游、民宿、农家乐发展,组织乡村旅游,安排村民到酒店景区就业。4 .低空旅游(37)利用资源特色,发展海南南药种植、南繁基地等为载体的产业旅游。建设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发展康养旅游的支撑产业。(38)科学规划和建设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发展森林观光、度假养生、运动探险、野生动物观赏等森林旅游产品体系。(39)建设三亚低空飞行试点基地。完成全市的直升机线路构建和停落场点建设。(40)大力发展水上飞机、直升机旅游新业态,进一步扩大开放空域。(41)制定三亚低空旅游业态服务标准。5 .红色旅游(42
13、)完成对梅山革命烈士陵园、梅山革命史馆、西沙海战烈士陵园、田独万人坑、仲田岭革命烈士纪念园、崖城革命烈士纪念园以及海棠湾罗海村的旅游化改造,完善进出道路、旅游厕所、生态停车场等设施的建设指导。(43)规划建设红色旅游点。6 .景区旅游(44)打造亚龙湾泛景区化旅游目的地、海棠湾泛景区化旅游目的地、大东海泛景区化旅游目的地、天涯海角泛景区化旅游目的地、南山泛景区化旅游目的、半山半岛泛景区化旅游目的地。(45)完成对旅游景区的升级改造。(46)完善景区无障碍设施建设。(47)主要的重点景区提供智能化、多语种的无线语音导览服务。(48)建设景区导览标识等设施。(49)制定旅游景区管理信息化标准,指导
14、推进旅游景区电子门禁系统、智能导游、门票预约、容量监测预警、视频监控等建设。(50)完善景区志愿者服务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重点旅游区域、交通枢纽建立志愿者服务站。7 .会议会展旅游(51)推进亚龙湾精品会展项目、三亚国际会展中心项目项目建设。(52)培育会展旅游品牌进一步办好各类消费型和专业型旅游展览。(53)定期举办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三亚国际邮轮博览会、海南旅游商品博览会、国际热带农业展贸会、国际海洋休闲博览会。(54)举办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三亚电影节等节庆活动。(55)打造知名美食节庆、民俗节。(56)举办国际购物旅游节。(57)发挥“以会带游”的作用,加强会展中心与周边休闲旅游产品合
15、作联动,形成一批精品会展旅游线路。8 .产业旅游(58)推动铁路旅游项目建设。(59)加快发展旅游装备制造和旅游商品加工业。(二)全产业融合9 .产业+旅游(60)扩大体育旅游的全域影响。加强旅游与体育赛事的设施共享和品牌共建办好精品赛事。挖掘文化特色,开发大型文化演艺、文化主题景区、文化主题度假等特色性强、体验性强、休闲度假性强的文体旅游产品。(61)充分利用现有的高尔夫运动场所,使高尔夫运动与体育休闲游相结合。举办国际马拉松、国际海钓大赛等节事活动。(62)推进三亚海棠湾国家海岸健康公园项目、三亚国际生命健康科学管理中心、三亚海棠湾乐成养老园区、南田温泉旅游城等重点项目和医疗旅游示范区、示范基地、示范项目的建设,丰富康养旅游产品。积极培育特许医疗、健康管理、照护康复、医学美容和抗衰老产业,规划建设一批中草药种植基地和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发展康养旅游的支撑产业。(63)丰富婚庆旅游产品,整合海南婚庆旅游产业链,打造特色婚庆基地,发展婚纱摄影、蜜月旅游等特色婚庆经济。(64)注重品牌塑造,培育地方风味小吃和美食佳肴品牌,打造一批“名店”、“老字号”餐饮品牌,每年定期举办美食评选活动;重点提升夏日百货美食广场、火车头海鲜广场、春园海鲜广场等休闲美食街区,形成一批展现海鲜海产、热带食材、富硒美食等海南特色的餐饮服务集聚区。(65)推进海棠湾免税城二期、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