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十篇.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1055587 上传时间:2024-09-2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5.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十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十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十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十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十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十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十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十篇教学设计方案篇1一、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家假想的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来历及假想的依据,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2、朗读课文,练习复述假想部分。3、训练学生思维想象能力。二、教学重点课文第二段,积累语言,体会语言,复述课文。三、教学用具一张展示大象骨骼斜插在河土中脚踏踩石的投影片,一张呈现大象骨架高大完整的投影片。四、教学过程师: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21课黄河象。初读课文时同学们对课文内容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现在谁来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部分内容。请同学们打开书。三部分内容。师:首先讲了什么?生:课文讲了在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古生物大厅陈设着一具黄河象的骨骼,它高大

2、完整(这具骨骼有什么特征?)一高大完整打出投影:谁能看着投影再结合书上内容向大家描述一下黄河象怎样高大完整?生:说或读第一自然段。师:古代黄河象的骨架能够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在象化石发现史上是很少见的,你知道为什么能完整地保存下来吗?生:从它各部分骨头相关联的情况可以推想出它死后没有被移动过。另外当地农民保护文物的意识很强,发现后马上报告,在上级的指挥下进行挖掘。师:课文还讲了些什么?生:还讲了科学家假想了黄河象成为化石的情景。师:那么科学家的假想是以什么为依据的?发掘时我们看到了怎样的情景?找出来读给大家听。生:化石全部露出来了,人们可以清楚第看到一头大象情景师:看看投影片听老师把这段话读一

3、遍,体会老师重读的词语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斜斜踩着想象推想)生:使句子的意思更准确,更符合实际。师:科学家根据发现发掘的样子,假想它成为化石的情景,这个故事发生在二百多万年前的一天,读读这个故事,感受一下故事最生动的一幕是什么?你认为描写生动的是哪一节,读给大家听。注:以上是熟读,第五节描写具体,写出了大家失足落水的一举一动,抓住这些词语再读读。师:我们刚才通过有语气的读,体会了科学家的假想是多么生动,那你认为这种想象合理吗?哪些地方合情合理?为什么合理?举例说说。分小组交流,选择汇报形式。以上是体会语气、思维和语言训练。师:科学家的假想是合理、严谨、完整,同时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描述出来

4、,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们能象讲故事一样把它讲出来吗?还可以加上体态语言,自己试着说说,自己练习。师:我给你开个头,请几位同学讲:(1)天气环境;(2)老象失足;(3)成为化石。以上是指导复述。师:除以上外课文还写了什么?大地变化一黄河一黄河象。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不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有关黄河象的文章。科学家们即生动又合理的想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每一个古生物化石中,都蕴含着深奥的科学道理。如果你感兴趣可以找来这方面的资料读读,也可以推荐给老师和同学。在课下王俊就极力向我推荐了一本书,我觉得的确是一本好书,现在请他把书推荐给大家。教学设计方案篇21、学会文中生字

5、新词,尤其是四字词语或成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特点,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3、通过读写结合切实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1、凭借课文的语文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2、通过读写结合切实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课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揭题:今天,我们学习第十九课秦兵马俑(齐读课题)。2、创设情境:1978年9月,法国总统希拉克在参观秦兵马俑后留下了这样的赞词:“世界上曾有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

6、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3、交流感受,激发民族自豪感。(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4、再一次让我们满怀自豪地读一读:秦兵马俑。二、预习汇报,交流共享1、谈话过渡:从你们的朗读声中,老师感受到了你们满腹的自豪。想必,课前同学们也一定作了充分地预习。咱们一起交流分享预习成果。2、依次汇报,相机引导:介绍佣及秦兵马俑。读准生字词。圈划出文中的四字词语和成语,理解。(4)正确、流利地读文。理清条理,领会第三自然段的过渡作用。三、精读课文,体悟积累1、体会兵马俑的规模宏大:播放录像,说说感受。师述:走进语言文字,你会有更深的感受。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并划出规模宏大的词句,简要写写体会。(4)集体交流

7、:预设1:“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二万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八千个。”引导透过一系列数字感悟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结合课文中的数据“五十个篮球场”“八千个兵马俑”,用学生熟悉的事物作比较,使模糊的概念清晰化,同时引导学生注意文章所用的表达方法。预设2:“站在高处鸟瞰,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交流感受,有感情地朗读。出示一段补充资料,师读,设问:从这段文字,你又有了哪些新的体会?再感情朗读最后一句。2、了解兵马俑的多种类型,感受他们威武的气势:过渡:如果说秦兵马俑恢弘的气势让人折服的话,那它的众多的类型、鲜明的形象,就更令人惊叹不已。课文介绍了兵马俑的哪几种类型,快

8、速浏览47自然段,找一找。在学生了解了兵马俑的各种类型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阅读喜好,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类,认真读一读那一段,然后结合自己的想象和同桌交流读后的感受。(4)在四人小组内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可以有感情地朗读,可以演一演某一角色,还可以用生动的解说来介绍。出示相应的画面,集体交流。3、走近兵马俑,感受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精品:走近兵马俑,仔细端详,你会看到什么呢?放声朗读第八自然段,想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在学生谈完自己的感受后,再次读一读这一段,看看兵马俑都有着什么样的神态,然后师生配合读。(4)扣省略号,“”省去了什么呢?还有的兵马俑会是什么样子,它们又在想着什么?作

9、者留给我们的是思考,是回味,是创造当你与作者一道思绪驰骋,神游兵马俑,就会用想象的翅膀触摸到兵马俑的神韵,品尝创造的快乐。请同学们也用“有的好像”来写一段话。(出示一组画面)交流:有感情地读一读。四、畅谈阅读感受,激发学生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1、师小结后,引读最后一段。2、再次播放录像:利用撼人心魄的音乐和气势恢宏的画面,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交流:透过画面,你又看到了什么?3、总结:秦兵马俑,这沉睡了几千年的艺术瑰宝,一朝醒来,震惊了全世界。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为拥有这颗独放异彩的明珠而感到骄傲。其实,关于秦兵马俑,还有很多等待着我们去发现、探究。此时设问:学完了课文,你对秦兵马俑还有

10、哪些感兴趣的疑问?教者向学生推荐一些站,将学生的学习延伸至课外。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恢弘气势)(惟妙惟肖)举世无双享誉世界教学设计方案篇31、认识1O个字,会写4个字。认识偏旁才2、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3、朗读、背诵这首古诗。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古诗。课文挂图、小黑板、布置学生观察晴朗的夜空。一课时一、导入激趣1、交流观察晴朗夜空的内容和感受。2、引入课题:静夜思(板书)二、朗读或试背古诗1、指名读古诗。2、齐读古诗3、指名背古诗三、认记生字1、学生在文中找出生字,作上记号,读一读。2、认读生字。开火车认读游戏:运西瓜西瓜丰收了,让我们帮忙把西瓜搬上

11、车,运到城里去吧!不过,每个西瓜后面都有一个生字,搬瓜者要想办法记住它。可以用组词,说一句话,找相近的字进行比较等办法。四、精读古诗1、分四人组诗古诗,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2、全班交流。3、背诵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4、请同学来扮演李白,做一回诗人,背背这首古诗。五、指导书写1、观察田字格中的字2、指导学生说一说,再书写。3、学生在课本田字格中书写后展示、评议。六、扩展活动1、学生交流各自会背的古诗:2、学生去收集有关李白的诗。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教学设计方案篇4教学目标:1、一一了解秋天的景色。2、一一能区分前后鼻音的读法,读准带有这些韵母

12、的音节;初步学会形容词和名词的搭配;能把排列错乱的词语连成通顺的句子。3、一一能仔细看图,辨别图中画错的地方。4、一一能正确的朗读练习中的诗歌,了解诗歌的内容。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I、一一能区分前后鼻音的读法,读准带有这些韵母的音节。2、一一初步学会形容词和名词的搭配。3、一一能把排列错乱的词语连成通顺的句子。4、一一能正确的朗读练习中的诗歌,了解诗歌的内容。教学过程:一、一一第1题。复习巩固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的读法,要求读准词语中,带有这些韵母的音节。1、一一读题,明确题目的要求。2自由练读。3、一一指名读词语,评议、正音。二、第2题。1、一一读题后,告诉学生,这题告诉我们“什

13、么”,要求填上说明“怎么样”的词语。2、一一举例:()的田野,让学生想一想学过的课文中是怎样形容田野的。3、一一让学生口头回答。4、书面填写。5、校对,改错。三、第3题。1、一一让学生练习整理词语,连成句子。2、一一分别以“什么东西怎么样”“谁干什么”的句式说说为什么这样连词成句。四、第4题。1、一一读题,明确要求。2、一一自由朗读,带拼音的词多读几遍,再看看插图,想想诗歌写了些什么。3、一一指名朗读,评议、正音。4、一一指名说说诗歌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地方,集体讨论。5、一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2课时教学目标:1、一一了解秋天的景色特征,仔细看图,辨别图中画错的地方。2、一一能联系实际回答问题

14、。教学过程:一、 第5题。1、一一读题,明确题意。问:题目告诉我们这是一张画那个季节的画?让学生明白这是一张画秋天的画,画了不是秋天的东西就是错的。2、一一根据图中的事物,按一定的顺序逐一提问,让学生一边仔细看图,一边思考识别。3、一一划错的地方,让学生讲一讲为什么说是错的。4、一一说一说如果让你画一张秋天的画,你准备画什么。二、 第六题。三、 一一问:你的家乡在哪里?要求回答是什么省什么市什么县。四、 一一指名回答:“你为什么爱自己的家乡?”让学生从家乡的美丽景色和丰饶的物产来回答。3、 写下来。4、 反馈、评议。教学设计方案篇5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中央黄瓦宽阔雄伟

15、纪念碑柏油绿树成阴立交桥川流不息古迹优美矗立建设似的拼图图案大厦二、整体感知课文。1 .找出与三幅图相对应的段落指名读课文.2 .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美丽一词要读重音。北京如何美丽呢?通过下面的学习我们就会知道。3 .读第五自然段:这段主要写了什么呢?(北京真美啊!)三、讲读第二自然段。1 .放课文录音,思考:这段中有几句话?介绍了哪些建筑物?2 .出示投影:指出天安门、广场、纪念碑、弄清中央、前面、中间的方位。3 .指导读好方位的词。4 .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四、学习第三段。1 .读了课文后,你了解了北京什么?2 .结合画面和上文理解绿树成阴、鲜花盛开的意思。川流不息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它说句话么?3 .请你带着自己的感情读读这段课文。五、学习第四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