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推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工作总结成效做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推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工作总结成效做法.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023年推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工作总结成效做法1月1日至8月9日,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63,同比下降3.74%,改善率位居全省第一蓝天白云已经成为“泉城”的“常客”。这背后,见证着这座城市在大气治理方面的不懈努力。近年来,市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严格企业总量控制,加快治理项目进度,继续实施全域控尘,妥善应对污染天气,扎实推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从今年1月1日至8月9日,该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63,同比下降3.74%,改善率位居全省第一。坚持问题导向,巩固大气治理成果市在常态化推进工业企业总量控制的基础上,盯紧突出环境问题,补齐短板弱项,坚决守住底线,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针对可吸入
2、颗粒物(PM10),市生态环境局坚持全域控尘,完成2689个国、省、县(市、区)公路平交道口硬化,534条重点道路全部实现冲洗湿扫。470家建筑工地,全面落实“7个100%”和“2个全覆盖”标准。同时,定期冲洗在建楼体密目网,每周开展“全民洗城”活动,最大限度减少扬尘污染。臭氧指数也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为进一步提升空气质量,市生态环境局盯紧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物两大臭氧前体物,完成VOCS治理项目388个,“绿岛”项目4个,SCR(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脱硝治理项目5个。我们坚持白天减挥发性有机物、夜晚控二氧化氮(No2),出台臭氧污染应急管控方案,科学实行一、二级应急管控措施
3、,严格执行相关管控要求。按照道路保持湿润标准,将加密主城区重点区域道路湿扫洒水频次,严格落实臭氧一级方案,做好用车大户夜间错时运输、涉VOCs企业的白转黑生产工作,最大限度减少臭氧前体物生成,确保N02和VoCS比例达到合理区间。统筹协调,推进重点行业环保绩效创A二氧化碳变废为宝,一来推动园区产业链延伸、增加产品附加值,二来有利于降低企业碳排放税支出,实现了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多次上门指导,并请来专家团队现场帮扶,推动该公司的二氧化碳捕集示范项目建设顺利实施。市生态环境局强化帮扶指导,抽调业务骨干,分行业成立5个技术帮扶组,深入企业调研,摸清企业治理现状和存在问题,聘请
4、行业专家,对水泥、垃圾发电行业SCR脱硝治理进行业务培训,指导企业提高治理水平。在省创A标准出台后,市生态环境局明确了2023年创A企业名单,并指导企业对标自查,编制完成“一企一策”实施方案,梳理出6个方面38项治理提升措施。针对企业创A存在的清洁运输问题,该局建立台账,协调发改、工信、城管、交通部门和属地政府,加大“公转铁”和新能源车推广力度。我们还联合税务部门,召开税务系统助力重点行业环保绩效创A工作的经验推广会。税务部门还与企业签订环保绩效共创A级协作书,按照不同行业,梳理六大类19项税收优惠政策,分门别类形成了“一业一策、一企一辅“政策汇编,切实让企业享受到税收减免等政策支持。为确保企
5、业按期实现环保绩效创A,市生态环境局紧盯治本举措,持续优化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加快治理项目进度,对既定的治理项目,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此外,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大对钢铁、焦化、电厂、玻璃、水泥等排放大户的管控,强化总量控制,日控日管。加强企业在线监测设施运行监管,确保在线数据真实,准确反映企业污染物排放情况J薛成自表不O精细管控,力求将污染降到最低推动新能源车替代,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及时推送重点区域污染指数坚持精细化管理,市生态环境局围绕工业源、扬尘源、生活源等,制定了精细化管控方案。针对重污染天气,该局制定更加科学的工作调度机制,指挥中心24小时值守,发现问题及时推送。按照精细化管
6、控方案,该市逐一明确部门职责,提升部门联动能力,精准调度错时生产。工业源方面,对4382家涉气企业逐一明确管控要求,3947家涉VoCS企业实施错时生产(或生产调控)。生活源方面,调度各县(市、区)开展餐饮油烟专项整治,汽修喷涂行业每日7时至19时,停止调漆、喷涂、烘干(晾干)作业。移动源方面,鼓励主城区142家加油站出台夜间加油优惠政策,吸引车辆选在夜间加油。同时,强化夜间氮氧化物(NOx)浓度管控,并在白天高温时段洒水降温,营造局部低温环境,降低臭氧高值。此外,市还推动新能源车替代,现已完成486辆重型货车、1114台非道路移动机械新能源车替代。在市区周边主要道路上设置绕行标志,引导2万辆车绕行高速或大外环。同时,该市还统筹推进农业面源等污染管控。我们将以市区及周边县(市、区)为重点,与4个传输通道县和东部县(市)实行一盘棋统一指挥,加快颗粒物(PM2.5、PM1O)下降速度,严控臭氧高值出现,稳定其余气态指标,力求将污染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