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亟须资源体系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亟须资源体系建设.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亟须资源体系建设霍力岩龙正渝高宏钮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重要基础。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特性,中华民族之所以为中华民族的特性,不是生理的,而是文化的、精神的,没有中华文化,就不成其为中国人和中华民族。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而立德树人必须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基本精神和育人方式中蕴含着滋养立德树人的宝贵智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是在个体生命的早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和神韵成为植根幼儿内心深处的精神血脉和文化素养,激发幼儿
2、内心深处最早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这是学前教育即人生发展关键期教育的灵魂所在,也就是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人、塑造人,从起点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等重大问题。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离不开课程资源的支持。但目前幼儿园的传统文化课程资源还不够完善,导致一些幼儿园在设计与实施这类活动时存在较大困难。课程资源开发的广度决定课程内容的丰富程度,而课程资源的利用水平又决定课程目标的实现程度,因此服务于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资源体系建设十分必要。幼儿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资源的内涵幼儿园课程资源是幼儿园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他课程编制过程中有益于实现教育目标的一切人力、物力
3、和自然资源的总和,它既是课程的来源也是课程实施的条件。课程资源的开发可以拓展学习的范围,对课程内容本身的构建、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幼儿学习方式的变革等都有重要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资源是蕴含传统文化的幼儿园课程资源的统称。课程资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的载体和抓手,是解决幼儿园教育“融入什么”和“如何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桥梁。具体而言,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只有通过课程资源建设才能落到实处,尤其是属于传统文化精神层面的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等内容,必须依托具象化、操作化的资源,如体现传统美德的图画书、蕴含传统故事的玩教具等,才能被幼儿直接感知和实际操作,
4、从而形成切身的体验。另一方面,课程资源既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又是落实和引领具体活动过程的实施路径,如幼儿在操作蕴含传统文化的游戏材料的过程中,通过材料的引导完成操作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受到传统文化内容的熏陶和浸润。幼儿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资源建设的基本原则(一)国家立场:符合教育根本任务幼儿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资源建设应符合教育根本任务。“蒙以养正,储为国器”,幼儿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贯彻落实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文件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引领和专业指
5、引,以实现“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的使命。(二)教育立场:遵循课程实践逻辑幼儿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资源建设应遵循课程实践逻辑。遵循中国传统“道法术器”的思维框架和理念,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精髓为“道”,以具有实操性的教育资源为“器”,实现“物以载道” “以文化人”的目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包含精神文化和现象文化两个层面,精神文化如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现象文化如传统文学、传统艺术、传统技艺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应有效融合并切实蕴含传统精神文化和现象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并将其具体化、操作化,应用于课程实践。(三)儿童立场:营造
6、主动学习情境幼儿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资源建设应营造主动学习的情境。课程资源建设应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防止和纠正“小学化” “表面游戏化”倾向。幼儿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教育者应珍视幼儿游戏活动的独特价值,将传统文化教育目标与内容自然地蕴含在有意图的教育资源中,通过营造能够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活动情境,引导和支持幼儿主动学习和深度探究,并通过教育资源充分支持幼儿在活动中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幼儿能够在活动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学习资源,与环境、材料充分互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主动探究,发展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积极学习品质,并获得
7、多个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关键经验。(四)教师立场:有效支架学习过程幼儿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资源建设应有效支架学习过程。教师是幼儿学习的引导者、观察者和支持者。第一,教师应根据教育目标、幼儿的兴趣需要及已有经验,提供适宜的课程资源,并耐心观察幼儿的典型行为,正确解读幼儿典型行为所反映的经验与水平。第二,教师应抓住教育契机,通过课程资源的运用给予幼儿适时、适宜的回应与支持,推动幼儿深入学习与探索,并能帮助幼儿回顾、梳理已有经验,激发进一步探索的欲望。第三,教师应利用课程资源支持幼儿对游戏活动过程进行总结与反思,针对操作材料、指导策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幼儿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资源的类型及建设
8、策略(一)集体教育活动资源活动方案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教案是教师为开展集体活动而准备的活动方案,是课程资源建设的起点和抓手。活动方案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评价等几个部分。在具体内容设计上,活动目标应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涵养目标;活动准备中应明确幼儿和教师应做哪些经验准备,应准备什么样的传统文化活动材料;活动过程应明确幼儿的学习路径,在幼儿动手动脑的操作过程中涵养传统文化,避免直接授受式的所谓传统文化学习;活动评价应明确通过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典型行为表现,对其进行发展性评价。活动材料活动材料是教师提供的,供幼儿在集体教育活动过程中使用的重要课程资源,是能够支架幼儿边行
9、动边思考,最终做成“成果物”的材料。幼儿通过亲手操作这些材料,并在教师有意图地支架下,逐步实现对关键经验的理解、建构、拓展和迁移,以及实现积极学习品质的发展。教师在提供操作材料的过程中,应主要依据傅统文化涵养目标,将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转化为可操作、可探究的物质形态,形成“有意图”的活动材料。视听资源视听资源是教师为达成教育教学目的在课堂中直接使用的,供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看和听的,集文、图、音、像于一体的课程资源。教师根据集体教育活动教案,利用图画书页面、幼儿操作材料等素材,将集体教育活动环节具象化,形成课件、视频、动画等视听资源,用于支持活动的开展。(二)区域游戏活动资源传统文化特色区域设置方案区
10、域游戏活动是幼儿园开展个别教育活动的形式之一。传统文化特色区域是指单独设置传统文化区,或在已有的语言区、美工区、表演区、科学区等区域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并投放相应活动材料。传统文化特色区域设置方案是对区域设置理念及玩教具投放的细致描述,亦是课程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游戏材料区域游戏材料是教师设计制作或投放的,供幼儿在个别化学习过程中使用的重要课程资源。幼儿通过操作有意图、有准备的游戏材料,逐步实现深度学习、合作学习、创意学习,最后达成有效学习。教师通过设计区域游戏材料,可以进一步激发其深入理解并尊重幼儿学习特点、仔细观察并评价幼儿的典型行为表现、审慎设计并调整教育活动的内部动机,切
11、实提升岗位胜任力。可以说,区域游戏材料是促进幼儿发展与教师成长一体化的关键抓手。区域游戏材料作为活动中幼儿的学习对象、教师的教育载体,使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不再“言之无物”,使教育目标得以实现,内容得以落地,过程得以见证,评价更加真实。(三)早期阅读活动资源早期阅读活动方案早期阅读活动是培养幼儿早期阅读习惯的重要途径,是幼儿园教师组织的,幼儿通过集体或个别的方式对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阅读材料进行自主阅读或分享阅读的活动过程。早期阅读活动方案是对阅读材料和阅读活动开展过程的描述性记录。蕴含教育基因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原创图画书支持幼儿开展早期阅读活动的课程资源主要是图画书。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
12、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广泛征集遴选符合幼儿身心特点的优质游戏活动资源和体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现代生活特色的绘本“。原创图画书反映的是本土生活,包含了较多中国元素,能够唤起幼儿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以深受幼儿喜爱的图画书为媒介开展早期阅读活动,能够帮助教师将活动主题和教育目标具体化、细致化、操作化,用图画书作为资源引发幼儿的兴趣,引领幼儿主动体验,并在探究活动过程中为幼儿提供支架,帮助幼儿实现经验的建构和文化的浸润。(四)传统民间游戏资源传统民间游戏是中华民族多年来传承的智慧结晶,传承和发扬传统民间游戏不仅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也是促进家园合作,引导家长参与的重要途径。传统民间游戏资源
13、是对民间游戏的游戏规则、游戏材料和游戏策略等内容的梳理和整合。传统民间游戏资源建设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传统性,即必须是世代相传、经历一定时间跨度,并且得到某些地域或阶层群体的广泛认可的;二是民间性,是在劳动人民中间广为流传的;三是游艺娱乐性,具有很大程度的自主、娱乐特征,即便有较强的竞技特征,也不属于正式的比赛项目。(五)环境创设资源幼儿园环境是一种“隐性课程”。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在营造浸润式文化氛围,促进幼儿全方位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环境创设是实现幼儿园“三全育人”和“环境育人”的重要途径。环境创设资源是对幼儿园将传统文化融入环境创设的理念、形式、内容、
14、策略及资源运用等相关内容的梳理总结。在环境创设过程中,应自然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并兼顾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营造。本文系课程教材研究所(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项目”研究成果;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大课题一一教材建设中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VFA180003) ”研究成果;“大成国学基金”资助成果。主要参考文献1陈来.中华文化的当代价值与意义N.人民日报,2022年3月17日24版.2张利明.立德树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述论J.社会科学研究,2022 (6): 143-147.3霍力岩,胡恒波.构建有中国底蕴的启蒙教育体系N.光明日报,2022年11月9日02版.4黄小莲,周丽.园本课程资源开发乱象批判与治理J课程.教材.教法,2022, 41 (09): 37-43.5王德刚.传统民间游戏的源流、价值和保护J齐鲁学刊,2022 (03): 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