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410035中国古代文学(III).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7410035中国古代文学(III).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中国古代文学(IH)(AncientChinese1iteratureIII)课程代码:27410035学分:3学时:48(其中:课堂教学学时:48实验学时:0上机学时:0课程实践学时:0)先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I)、中国古代文学(II)、古代汉语等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师范)教材:(马工程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第1版;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6月新1版。开课学院:文学院课程网站:无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一)课程性质中国古代文学(HI)课程是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师范)的专业方向课程。本课程系统
2、地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在隋唐五代时期文学发展的历史,包括其间各种文体的演变、文学思潮的兴替、文学流派、文学团体、重要作家、优秀作品及其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和影响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比较系统地掌握隋唐五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轮廓,了解作家精神阐释和文本艺术分析的基本路径,感受并理解隋唐五代时期的政治文化、社会精神和时代风气。课程依据马工程重点教材,培养和提高学生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独立阅读、分析、评价我国古代文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和文化素养、审美素质,提高其传统文化的自觉认同和民族自豪感。(二)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1:通过课程学习和训练,学生能掌握阅读古代文学的基本途径、研究古
3、代文学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熟知隋唐五代文学在诗词、古文、传奇方面的发展历程及基本特征,深入了解隋唐五代文学研究的发展现状和前沿趋势。2 .课程目标2:通过课程学习和训练,学生能独立阅读传统文献,进而认识隋唐五代时期社会文化、时代精神和文人心理,能通过文学文本分析阐释文人心理和精神,从中感受传统文人的精神魅力,从而自觉建构趋于完整的文化人格。3 .课程目标3:通过课程学习和拓展,能够独立执行文学阅读和研究,具有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较为深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4 .课程目标4:通过课程学习和训练,能够基于特定学术问题,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相关研究方法进行学术讨论
4、。同时,通过文本阐释训练,能够具备设计和实施中小学古典文学教学工作相关的工作方案的能力。二、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第一章隋唐代社会概说(一)课程内容1 .隋唐五代社会与文学的宏观意义2 .隋代社会与文学的鼎革与未定3 .唐代社会的阶层流变(1) 土庶合流与分化(2) 士庶流变与科举潮流4 .唐代社会的思想包容(1)现当代学术视野中的唐代思想(2)初盛唐儒家思想的一统与思想平庸(3)三教融合与唐代思想的均衡发展5 .唐代社会的文化开放(1)异域宗教与开放格局(2)胡汉融汇与开放格局(二)教学要求了解隋唐五代社会和文学的宏观意义,从不同角度认识唐代社会的流变、包容和开放,理解汉唐文化、唐宋文化的并举意
5、义。()重点与难点1 .重点从阶层流变、思想包容、文化开放三个角度阐述唐代社会的整体气象和主导特征,认识唐代社会特征与唐代文学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2 .难点从宏观视野认识隋唐五代社会和文学在传统社会政治、文化和文学的重要意义,并基于“汉文化圈”思维认识隋唐五代文化对文化东亚世界的发展的重要价值。通过此项难点阐述,试图引导学生认识文学史学习的基本思路和重要素养。第二章唐代诗歌(一)课程内容1 .唐诗总说(1)唐诗盛况及其表现(2)唐音与宋调:唐诗特质分析(3)分期利弊与四唐分期(4)当代唐诗学研究的常见视野2 .初唐诗(1)初唐诗歌的三大任务(2)从贞观到神龙:初唐宫廷诗人与诗歌(3)王绩诗风与
6、人生选择(4)初唐四杰的文化精神与创作新风(5)陈子昂的成长历程与诗歌理论(6)张若虚与春江花月夜3 .盛唐诗(1)总说:盛唐诗基本脉络(2)接受自述心理诗歌:孟浩然论(3)人生三变与两得其趣:王维论(4)解放与扩展:诗仙太白的人生与诗歌(5)心灵成长与诗风演变:诗圣杜甫的人生与诗歌4 .中唐诗(1)大历诗风与大历诗人群(2)元和意义与元和诗风变革(3)元白与中唐讽喻诗人人群(4)韩孟与韩孟诗人群(5)姚贾与姚贾诗人群5 .晚唐诗(1)晚唐政治衰变与诗歌衰变(2)晚唐诗歌的群体分流与衰落(3)开拓心灵世界:李商隐人生与诗歌(二)教学要求了解唐代诗歌的发展盛况、基本特质,掌握唐代诗歌在不同时期的
7、重要诗歌现象、代表诗人,理解唐代诗歌发展与社会政治文化发展的内在联系,感受唐代文化与文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气象。(三)重点与难点1 .重点围绕唐代政治演变、文化发展,认识唐代诗歌的整体气象;重点讨论唐代诗歌大家和名家的文化精神和诗歌风貌;阐述唐代诗歌在不同阶段的文学思潮和诗歌观念。2 .难点结合具体研究案例,探讨唐代社会、唐代文人、唐代诗歌三者的内在互动;思考唐代诗歌在中古与近古文学发展中的关键意义;引导学生运用多元文艺方法阐释诗人文化精神,深入分析唐代名篇的艺术风貌。第三章唐代骈文与散文(一)课程内容1骈散消长:中古时期散文发展纵观(1)政治革新下的文体革新(2)骈文的自我改造与散文发展(3)
8、古文运动先驱与文体革新2 .中唐古文运动的文化背景(1)中唐政治变革与古文运动(2)儒学复兴与古文运动3 .中唐古文运动创作群体(1)以韩柳为中心的古文创作群体(2)韩柳与盛唐大历古文前驱之关系论(3)韩柳古文理论探讨(4)韩柳古文创作成就论4 .晚唐古文运动的消沉(1)晚唐儒学再衰与古文创作消沉(2)唐末罗隐小品文简论(二)教学要求了解中古时期骈文与散文的消长趋势,认识唐代散文发展与社会政治之间的密切关系,掌握中唐古文运动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实绩,理解古文运动与儒学复兴的联系。(三)重点与难点1 .重点通过具体作品和文献分析,了解中唐古文运动的始末,分析韩柳古文理论和古文创作风格,探讨古文运动的
9、文学意义。2 .难点从宏观层面阐述古文运动与中唐政治变革、儒家思想中兴之间的紧密关系。第四章唐五代词(一)课程内容1 .词说(1)词之兴起与唐代音乐(2)词体之形成及基本特征(3)词调及其来源2 .唐代词(1)唐代敦煌曲子词与民间词(2)以白居易为代表的中唐文人词(3)温韦词及其词史意义3 .花间集词(1)花间集编撰与唐末五代世风(2)花间集词人创作基本特征4 .南唐词(1)南唐社会与词之创作(2)李璟、冯延巳词说(3)李煜词的主题与意象(二)教学要求掌握词的起源、词体特征、词调类型等词学知识,了解唐五代词的发展历程及名家创作风格,理解词体成熟与中晚唐社会风气之间的关系,认识唐五代词对两宋词的
10、影响价值。(三)重点与难点1 .重点围绕具体作品,细致分析温韦词风差异及其词史意义,讨论花间集词人的群体风格,探讨李煜文化角色娉变与词作主题、意象的变迁。2 .难点分析词体发展与唐五代社会风气的内在关系,剖析词体成熟过程中民间词与文人词的离合,认识词风从伶公词向文人词过渡。第五章唐代传奇(一)课程内容1“小说”词源探讨与早期小说元素2 .早期小说观念探讨:以班固、桓谭为中心3 .唐代传奇的文体特征4 .唐代传奇繁盛与唐代文化5 .唐代传奇发展历程及其特征6 .唐代政治类和爱情类传奇专题论(二)教学要求了解小说文体的发生与发展,掌握唐传奇的文体特征,理解唐代传奇发展与唐代社会文化、唐代文学的关系
11、,认识唐代政治类传奇与唐代政治事件、唐代爱情类传奇与唐代门阀意识之间的关系。()重点与难点1 .重点通过文献阅读和探讨,分析唐传奇的文体特征,认识唐传奇与魏晋南北朝小说的渊源、差异,具体分析游仙窟莺莺传李娃传等唐传奇名篇的创作主题与文化内涵。2 .难点通过文献阅读,探讨唐传奇繁荣与唐代俗文化、唐代科举文化、唐代文人生活之间的关系,阐述唐代文人修史意识与唐传奇发展的关系。三、学时分配及教学方法章(按序填写)教学形式及学时分配主要教学方法支撑的课程目标课堂教学实验上机课程实践小计第一章66讨论法、讲授法1、23、4第二章3030研究型教学法1、2、3、4第二早44讲授法1、2、3、4第四章44讲授
12、法1、2、3、4第五章44讲授法1、2、3、4合计4848四、课程考核考核形式考核要求考核权重备注课堂表现出勤情况、课堂互动10%平时作业小作业(1次)、大作业(1次)20%期末考核考查(小论文、论述题)70%五、参考书目及学习资料1 .剑桥中国隋唐史,英崔瑞德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第1版.2 .唐才子传校笺,傅璇琮主编,中华书局,2002年第1版.3 .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罗宗强著,中华书局,2011年第1版.4 .唐诗学引论(增订本),陈伯海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1版.六、大纲说明1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知识点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多种教学手段综合运用。2.课堂教学侧重理论讲授,也注重通过案例进行训练教学,以提高学生对相关理论和方法的认知水平和应用能力。制定人:周衡审定人:张芙蓉批准人:张芙蓉2017年9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