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于一》读后感.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1078352 上传时间:2024-10-18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4.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于一》读后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小于一》读后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于一》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于一》读后感.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小于一读后感圣彼得堡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偌大的城市,身高两米的壮汉会将面包切成非常薄的小片吃。原因是二战时期食物供给受限制,每人每天只能分到二两的面包,人们就延续了这个传统。一直沉浸在隆冬里的俄罗斯,冷峻,漫长,历经周折,也因此孕育了和他一样,气质沉静,在黑暗中凝视的伟大作家布罗茨基。作为俄裔美国诗人,布罗茨基年少成名,在列宁格勒地下文学圈很早确立了地位。1987年布罗茨基获诺贝尔文学奖,1991年被授予“美国桂冠诗人”。他被文学教母阿赫玛托娃赏识,作为“彼得堡集团”的核心人物,也受到英美斯拉夫学界的关注。在俄语诗歌的精英小圈子里,他更是被视为普希金的继承人。当然,布罗茨基赫赫有名和他的经历密

2、不可分。或许是因为被审判为社会寄生虫期间不够磊落的大环境,谈及布罗茨基,俄罗斯官方的态度不约而同变得耐人寻味。尽管布罗茨基自嘲留在地球上没有祖国,小于一实际仍可以看作是他的乡愁大作。它揉合了自传和文学评论两种形式,却不同于以往充满意识形态控诉和伤痛展示,而是以一种形而上的语言记录现实。题目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类比孩子不满父母的强控制和成年人恐慌责任,从中抽象出“小于一”的概念每个人都小于完整个体的意义,小于人所应该具有的独立意识。被乡愁包裹的小于一是独一无二的的,不同于普通的异乡流亡或者脱离国籍,布罗茨基只是抽身出来以一个冷酷旁观的身份去看俄罗斯,这在一座改名城市的指南中可以得到印证。布罗茨基

3、认为,圣彼得堡是拓宽城市边界的圣地,因为这座城市有自己的远见,在地理意义上,十二英里的涅瓦河连同周围大大小小二十五条运河提供了镜面,让城市的倒影得以时刻反射。此外,水滋养了俄罗斯文学,让城市内核和人的精神世界能够被窥见。然后在时代的脉络里,圣彼得堡可以看着俄罗斯把脸转向世界。直到中心城市变成莫斯科,对压抑,黑暗,溺死的海洋恐惧又一次重返民族记忆,因此布罗茨基讲“这个国家亦退回其子宫般、恐闭症和恐外症的状态,彼得堡由于没处可退,便陷于停顿一一仿佛被拍了摆着19世纪姿态的照片。”被迫离国后,诗歌无处安放,布罗茨基便放逐自我。他开始写俄罗斯文坛,写阿赫玛托娃、茨维塔耶娃,理所应当的也传承他们的笔法,

4、这可能是他唯一从列宁格勒带走的东西。他隐藏自己存在的痕迹,结合精神病院和监狱的经历看,也许是生活痛苦枯燥乏善可陈,也许是因为“列宁格勒对俄罗斯人的耳朵中立如“建筑”。他更多地着笔于政治,文化,黑暗沉寂的意象,比喻信手拈来。一个半房间中,隐喻父母的两只乌鸦从叙述始,就唱着死亡的哀歌,看书的时候却浑然不觉。这是一种对语言有意识的冷处理,与死去的亡灵对话,人也会被困在流动的时间里。从战时的重工机器到被政治放大的生活细节,他总是用最平淡的语言写最残酷的事实,但这种淡然传递出的寒冷恰恰是无尽的。穿过文字,你甚至能感觉到冷静疏离的老人冷眼旁观这个社会,用冷冽如利刃的笔触划破列宁格勒建筑上的蓝纹装饰。直到偶尔在极光穿透整个国家,天空变成粉红色的时刻,他说任何梦都比不上现实,于是就这样,在绚烂美景中,心怀敬意又孤傲地将自己放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