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学知识点汇总.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1100665 上传时间:2024-11-04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52.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学知识点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传染学知识点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传染学知识点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传染学知识点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传染学知识点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传染学知识点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学知识点汇总.docx(4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传染学知识点汇总1传染病由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2、感染性疾病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疾病。3、感染是病原体和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4、感染谱09临床由于适应程度不同,在病原体与人体相互斗争的过程中可产生不同的临床表现,即称为5、感染过程的表现(也可考名解,大标题可考填空、清除病原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被机体非特异性防御能力清除、隐性感染: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示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显性感染:指病原体侵入

2、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病原携带状态: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可停留在入侵部位或侵入较远的脏器继续生长、繁殖,而人体不出现任何的疾病状态,但能携带并排出病原体、潜伏性感染: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于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则引起显性感染。6、感染的形式有哪些、首发感染:初次感染病原体、重复感染:感染一种病原体的基础上再次被同一种病原体感染、重叠感染:感染一种病原体的基础上再被另外的病原体感染、同时感染:同

3、时被两种及以上的病原体感染、医院获得性感染,社区获得性感染,交叉感染,自身感染,内源性感染7、致病力包括侵袭力、毒力、数量、变异性8、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分别包括特异:细胞免疫,体液免疫非特异:天然屏障,吞噬作用,体液因子9、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就是传染病在人群中,的过程发生,发展,转归10、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条件为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I1传染病的传染途径有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血液液体传播12、传染病的基本特征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感染后免疫13、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流行性,季节性,地方性,外来性不可14、传染病的流行性可分为散发,暴发,流行,大流行不

4、可15、感染后免疫如果持续较短,可出现再感染,重复感染可16、传染病病程发展的不同阶段及其主要内容、潜伏期:从病原体入侵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称为、前驱期:从起病至症状明显开始为止的时期称为、症状明显期:急性传染病患者度过前驱期后,某些传染病如麻疹,水痘患者往往进入症状明显期、恢复期:当机体的免疫力增长到一定层度,体内病理生理过程基本终止,患者的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临床上称为恢复期尚可17、传染病的热型及其意义、稽留热:体温升高超过39。C且24小时内相差不超过1,可见于伤寒,斑疹伤寒等的极期、弛张热:24小时内体温高低相差超过1,但最低点未达到正常水平,可见于败血症,佛寒(缓

5、解期),肾综合征出血热等、间歇热:24小时内体温波动于高热与正常体温之下,可见于疟疾,败血症等、回归热:是指高热持续数天后自行消退,但数天后又再出现高热,见于回归热,布鲁菌病等。若重复出现反复数月之久则称为波状热、不规则热:是指发热患者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的热型,可见于流行性感冒,败血症等尚可18、皮疹的类型形态及其代表疾病、斑丘疹:1)斑疹:呈红色不凸出皮肤,可见于斑疹伤寒,猩红热等2)丘疹:呈红色凸出皮肤,可见于麻疹,恙虫病3)玫瑰疹:属于丘疹,呈粉红色,常见于伤寒,沙门菌感染4)斑丘疹:是指斑疹与丘疹同时存在,见于麻疹,登革热,风疹,伤寒,猩红热、出血点:也称瘀点,融合后可形成瘀斑。多见

6、于肾综合征出血热,登革热和流脑、疱疹:疱疹液呈脓性则称为脓疱疹,多见于水痘,单纯疱疹和带状疱疹等病毒性传染病、尊麻疹:多见于病毒性肝炎,蠕虫物移行症和丝虫病可19、再燃指当传染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但体温尚未完全恢复正常的缓解阶段,由于潜伏于血液或组织中的病原体再度繁殖,使体温再次升高,初发病的症状与体征再度出现的情形。可20、复发指当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体内残存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而使临床表现再度出现的情形。尚可21、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直接损伤、毒素作用、免疫机制。可22、传染病的治疗原则坚持综合治疗的原则,即治疗与护理、隔离与消毒并重,一般治疗、对症治疗与病原治

7、疗并重的原则可23、常见传染病的出疹时间一水和风,二猩红,三麻,五斑,六伤寒可24、我国传染病中甲类是哪几种,乙类和丙类有几种,各为什么管理传染病,上报时间规定为多久?甲类包括鼠疫、霍乱,强制管理,城镇发现后2小时内上报,其他24小时内可25、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可26、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分类有甲乙丙丁戊五种CCdDNA从肝细胞中清除,意味着HBV感染状态的终止可27、甲肝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分别是传染源:急性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后者远较前者多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粪-口传播易感人群:抗HAV阴性者均为易感人群可28、乙肝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传染源

8、:急性,慢性期乙肝肝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慢性期患者和携带者意义较大传播途径:母婴传播(围生期传播或分娩过程),血液体液传播易感染群:抗HBS阴性者均为易感人群不可29、乙型肝炎的四个病理阶段、第一阶段:免疫耐受期,特点是HBV复制活跃,血清HBsAg和HBeAg阳性、第二阶段:免疫清除期,患者免疫耐受消失,进入免疫活跃期,表现为HBVDNA滴度下降,A1T升高和肝组织学有坏死炎症等,可持续数月到数年、第三阶段:非活动或低复制期:这一阶段表现为HBeAg阴性,抗HBe阳性HBVDNA检测不到或低于检测下限A1T/AST水平正常,肝细胞坏死炎症缓解、第四阶段:再活跃期,非活动性抗原携带状态可持续终

9、生,但也有部分患者可能随后出现自发的或免疫抑制等导致HBVDNA复制,出现伴或不伴HBeAg血清转换,HBVDNA滴度升高和A1T升高HBV-DNAHBsAg抗HBsAgHBeAg抗HBeAgA1T/AST肝细胞坏死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I有非活动或低复制期检测不到-+一缓解再活跃期有或无血清转换可30、HBV基因组编码及其功能。HBV由不完整的环状双链DNA组成,长链(负链)和短链(正链),HBV基因组中的4个开放读码框均位于长链,分别是S区、C区、P区、X区。S区分为前S1前S2及S三个编码区,分别编码前S1蛋白,前S2蛋白及HBsAg0C区由前C基因和C基因组成,编码HBeAg和HBcA

10、goP区编码DNA聚合酶。X区编码X蛋白。可31、肝性脑病诱因利尿出血高蛋白,感染镇静放腹水、大量利尿引起低钾和低钠血症、消化道大出血、高蛋白饮食、合并感染、使用镇静剂、大量放腹水尚可32、肝肺综合征重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可出现肺水肿、间质性肺炎、盘状肺不张、胸腔积液和低氧血症等改变,统称为肝肺综合征。可33、窗口期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人体免疫系统在消灭乙肝病毒,病毒将大量减少或者全部消失,但是还没有产生乙肝表面抗体的时期,此时,抗-HBS未出现,HBsAg已消失,在此间隔期二者都不能检出。可34、血清转换抗原消失而该抗原的抗体产生称为该系统的血清转换。可35老年肝炎的特点(黄疸较深、持续时间较

11、长、尚可36、重型肝炎的严重并发症有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感染等。尚可37、肝功能的检查内容有血清酶测定、血清蛋白、胆红素、PTAx血氨、血糖、血浆胆固醇、补体、胆汁酸。可38、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淤胆型肝炎、分别由哪些肝炎病毒引起?、HAV.HBVsHCV、HDV、HEV均可以引起急性肝炎、重型肝炎、淤胆型肝炎、HBV.HCV、HDV可以引起慢性肝炎、HDV只有在HBsAg存在下才能引起上述各性肝炎尚可39、试述黄疸型甲肝的临床经过。总病程24个月黄疸前期(平均57d):发热、疲乏、食欲下降、恶心、厌油、尿色加深,转氨酶水平升高。黄疸期(26周):皮肤巩膜黄染,肝脏肿

12、大伴有压痛,浓茶样尿,转氨酶升高及血清胆红素升高。恢复期(12个月):黄疸减退,症状消失,肝脏回缩,肝功能复常。尚可40、乙肝病原学检查及意义。HBSAg与抗HBS:HBsAg:阳性反映现症HBV感染,阴性不能排除HBV感染。抗HBs:为保护性抗体,阳性表示对HBV有免疫力,见于乙肝恢复期、过去感染、乙肝疫苗接种后。HBeAg与抗HBe:HBeAg:与HBVDNA有良好的相关性,阳性表示病毒复制活跃且传染性强。抗HBe:阳性表示病毒复制多处于静止状态,传染性降低。HBCAg与抗HBc:HBcAg:常规方法不能检出,与HBVDNA有相关性,阳性表示病毒复制活跃且传染性强。抗HBCIgM:高滴度对

13、诊断急性乙型肝炎或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有帮助。抗HBC1gG:高滴度表示现症感染,常与HBsAg并存。低滴度表示过去感染,常与抗HBs并存。HBVDNA: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直接指标。尚可43、重型肝炎的病因诱因及分期的临床表现病因和诱因复杂:重叠感染、妊娠、HBV前C区突变、过度疲劳、饮酒、应用肝损药物、合并细菌感染等。、早期1)极度乏力,有明显厌食,呕吐和腹胀等严重消化道症状2)黄疸进行性加重(血清总胆171umo11或每天上升17.1umo113)有出血倾向,凝血酶原活动度(PTA)40%4)无肝性脑病或明显腹水、中期:肝衰竭基础上出现以下两条之一1)出现2度以上肝性脑病或明显腹水2)出血

14、倾向明显,且20%PTA30%、晚期:中期表现进一步加重,出现以下三条之一1)有难治性并发症: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大出血,严重感染和难以纠正的电解质紊乱2)出现3度以上肝性脑病3)有严重出血倾向,PTA20%尚可47、慢性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目的。、抑制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减轻肝组织病变;、减少或延缓肝硬化、肝衰竭和HCC的发生;、改善肝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符合适应证者应尽可能进行抗病毒治疗。尚可48、慢性肝炎的治疗方法、一般治疗:适当休息,合理饮食,心理平衡、药物治疗:改善和恢复肝功能,免疫调节,抗肝纤维化,抗病毒治疗尚可49、重症肝炎的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法原则、依据病情发展的不同时期予以

15、支持,对症,抗病毒等内科综合治疗、早期免疫控制,中,后期预防并发症及免疫调节、辅以人工肝支持系统疗法,争取适当时期进行肝移植治疗治疗方法、支持和对症治疗:卧床休息,控制肠内氨来源,补足维生素B,C,K、促进肝细胞再生、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并发症的防治: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继发感染,肝肾综合征、人工肝支持系统7、肝移植可50、肾综合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广泛性损害,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肾损害为主要表现。可51、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主要宿主及其代表动物是,流行的高峰月份是啮齿类,黑线姬鼠11-1月份尚可52、肾综合出血热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垂直传播、虫媒传播。可51.5、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分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