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起始课的设计与追求--大单元视角下的《中国石拱桥》教学探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元起始课的设计与追求--大单元视角下的《中国石拱桥》教学探究.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单元起始课的设计与追求-大单元视角下的中国石拱桥教学探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大单元教学是当下语文教学的趋势。但受传统单篇教学影响,单元起始课往往停留在单元第一课精读课教方法”的层面,存在着一些教学误区。一、单元起始课的一般误区一是聚焦这一课,目标窄化。部分教师设计单元起始课等同于单元第一课的阅读教学,没有单元整体站位,出现教学目标窄化的现象,无法凸显起始课在单元整体教学中目标统领的作用。二是精读这一篇,内容单一。部分教师在单元起始课时,没有创设单元情境,纵向激发学生对整个单元的探究兴趣,也没有横向整合单元中的其他内容,造成过度精读,内容单一,无
2、法发挥单元起始课在单元整体教学中创设探究载体的价值。三是定位教方法,情感忽视。部分教师认为单元起始课的价值在于学习这一篇,学会这一类,所以在设计时侧重在教方法”的层面,从而忽视单元起始课的育人价值。单元起始课是在系统思维指导下,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统筹重组和优化。其作用就像导览图,让学生在单元学习一开始就能了解单元概况,明确单元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对本单元学习产生持久兴趣并在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因此,基于以上的教学误区,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构建导览图对单元起始课进行重新设计与实践。二、构建导览图:单元起始课的设计追求如何在起始课中构建单元导览图呢?笔者以统编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起始课中国石拱
3、桥为例(下文简称该单元起始课),探索其路径设计。(-)聚点融合,设置目标单元起始课的目标需要统筹整个单元的学习目标,包括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教学中,应从语文素养、人文精神、学生生活等角度深度聚点后确定起始课的目标。1 .聚点双线组元,设置学习主题统编教材采取“语文素养与人文精神”双线组元的方式编排。如该单元的语文素养是学会事物说明文,人文精神是通过探索人类建筑了解人类文明。为此,整个单元主题可以设置为探寻文明的印记,以中国石拱桥为例,走进文明印记,来感受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2 .聚点新学旧知,设置学习起点课堂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单元起始课的教学目标既要关注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又要依
4、据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的首要任务,链接学生的新学与旧知二如该单元起始课的目标,是建立在学生已在小学学过说明文并了解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等一般说明文要素的旧知基础上,结合八年级系统学习事物说明文的新知后确立的。因此设置目标如下:(1)利用已有说明文阅读经验,自主梳理中国石拱桥中的说明要素;(2)比读探究中理解说明事物需要根据特定对象与目的选择说明内容、语言与方法;(3)初步理解说明文作为一种实用文本需要在交际中体现价值并尝试迁移运用。值得关注的是,统编教材的编写除了注重构建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还考虑了同一任务群在不同单元设置的内在关系,如八上第五单元和八下第二单元都是说明文单元,八下第二
5、单元是八上第五单元的延伸和深化。为此单元起始课的目标设置,需要注重单元整体性,也要考虑单元间的内在联系,体现关联度与区分度。(二)情境驱动,纵横生发1 .情境为始,纵向深入真实的语文学习情境是学生语言运用的具体背景、条件和环境。它融合了学生既有言语经验和需要获得的新的言语经验大单元教学强调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为学习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场境。如八上第五单元,可以设计为活动探究单元,如表1所示:表1单元整体设计及起始课中的情境创设主题:探寻文明的印记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活动探究课时情境:为了让初一新生快速熟悉校园、爱上校园.作为学长学姐的你,最想介绍校园的哪处建筑给初一新生?任务走进身边的建筑活动一:中
6、国石拱桥以中国行拱桥为例解码说明文I活动二:制作介绍建筑的说明指南单元整体比读探究.归纳方法2活动三:校园建筑我推荐一学以致用.写作分享2任务走进自然博物饰活动一小我是一只蝉”录播演说以蝉为例进行名著导读1活动二:昆虫家族大PK名著专题探究3拓展资源罗英中国桥梁史料-央视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地方读物平湖老物件单元起始课的情境设置为:为了让初一新生快速熟悉校园、爱上校园,作为学长学姐的你,最想介绍校园的哪处建筑给新生?情境的巧妙之处在于能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校园建筑开始,消除陌生感,为新生介绍有了读者意识,也能激发使命感。学生自然就会带着向新生介绍什么怎么介绍等需求,纵向深入单元文本学习。最后读写结
7、合,完成一篇介绍校园建筑的说明文,并向初一新生进行推荐。起始课的情境是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创设的,可以融合学科认知、个人体验、社会生活三个维度。它是大单元学习的起点情境,可以贯穿整个单元任务,为纵向深入大单元学习提供情境支持。2 .单篇为本,横向关联在真实情境驱动下,单元整体学习注重对比、分析、综合等高阶思维的训练。这就需要在起始课中关注教材的横向整合。该单元起始课以中国石拱桥单篇为例,在探究活动中,整合单元资源,横向关联。探究任务具体如下:任务一:比较罗英中国桥梁史料节选语段与中国石拱桥对卢沟桥的介绍,说明内容、语言与方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所不同?任务二:本单元很多文章写到了桥,读一读
8、,想一想,同样是写桥,介绍内容、语言与方法有何不同,为什么?任务三:请推测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一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与蝉会怎么介绍呢?任务一中让学生将课后资料中罗英的中国桥梁史料节选语段与中国石拱桥对卢沟桥的介绍部分进行横向比较,明确说明文作为一种实用文体,需要根据读者来选择介绍内容、说明方法与语言风格。任务二是对任务一的横向延伸,从卢沟桥”拓展到一般桥的介绍,比较该单元其他篇目中桥的选段,体会不同作者会根据读者的身份,抓住桥”的不同特征,选择不同的风格语言来介绍,或平实,或诗意。任务三不仅是对上面两个任务达成度的检测,更是以说明文作为实用文体”为大概念,将整个单元横向勾连起来。任务探究后可以
9、追问:这对我们向初一新生介绍校园建筑有何启示?问题从生活情境中来,又运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去,引发学生自主深入的思考。(三)深度参与,透视育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3年版)指出,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单元起始课需要立足单元,在育人层面上挖掘单元教学的着力点。核心素养具有显著的综合性与整合性特征,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形成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语文教学要坚持整体融通、系统设计的原则,注重在语言文字实践活动中深层育人。1 .提炼育人要素,注重精神感染如该单元围绕文明的印记编排了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一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梦回繁华等建筑
10、类课文,这些课文字里行间蕴含了作者的情感。如中国石拱桥中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中青春二字及对中国拱桥飞速发展原因的探索,都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因此,在单元起始课中,引导学生关注文章蕴含的情感,体会作者对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赞美,增强民族自豪感。2 .注重以生为本,提倡体验反思活动与体验,是深度学习的核心特征。该单元起始课中三个任务的探究均以学生小组合作形式开展。先在小组内分享,再在全班展示,学生悄然走入文本,获得真实的情感。这样的自主发现,比教师灌输式告知学习说明文要抓住事物特征体验更加深刻。在探究活动中,学生面对面展示交流,能直观体验到说明文作为实
11、用文是在面对面交流中产生意义的。教师以真实情境为初一新生介绍校园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知识启主建构新的结构化知识,在对主题意义的探究中提升技能、发展思维、塑造品格。三、单元起始课的教学原则(-)从学习主体出发,坚持生本性原则着眼学生需求,从驱动任务入手,激发学生对整个单元学习的探索兴趣。从学的角度来立意,通过预学的阅读实践,自主发现中国石拱桥的结构特点与文中所举例子的内在特点。通过课堂三次任务探究以桥为起点,发现说明文介绍了什么为什么会这么介绍为谁介绍三者间的紧密联系。这一点也和新课程标准提倡的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倾听、阅读、观察、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理念相吻合。单元起始课的教学,要特别重
12、视引发学生学习整个单元的兴趣,如请推测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一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与蝉会怎么介绍呢,从起始课走向后续的探究课中,从而产生新的学习期待。站在学生本位,将说明文”的文体类别上升到实用性文体”的大概念,从概念理解的角度来设计单元起始课,在真实体验中阅读交流,更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二)从课程资源着眼,坚持系统性原则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李海林教授认为,教教材与用教材教在语文学科范围内有两种意义:一种意义中的教教材是指教书本知识,用教材教是指教教材所指弓1(隐藏)的生活实践。将整个单元作为一个整体活动探究单元来设计中国石拱桥的教学内容源自中国石拱桥,同时又整合单元后面的苏州园林梦回繁华等课文
13、中桥的例子。比较同是写桥,在介绍内容、语言与方法上的不同,明确说明文作为一种实用文体,是在一定语境下、面对特定读者的一种交流表达。学生探索后,再推测单元后面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一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与蝉会怎么介绍,从而打通单元文本,既当堂检测学生的理解程度,又开启下一阶段的学习。起始课将整个单元的教材当做资源,有机组合,为学习服务。单元起始课的核心问题生成后,教师要基于单元整体,依据课程标准自主地领会、探讨课程与教学,把教材作为一种重要的中介加以利用整合,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深度加工,为学习提供导引和参考。(三)从素养目标出发,坚持迁移性原则核心素养不是直接由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在问题情境中借助问
14、题解决的实践培育起来的。阅读教学的效果,要看学生从中学到了什么。一方面教师所教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结构的关联不畅、学习内容缺乏结构化会导致效果不佳;另一方面在于学生学而不悟,只是象征性、机械地记住了知识点,却没有理解透彻,缺乏与已有经验的联系。作为该单元起始课,教师设计时提炼了单元大概念,将事物说明文归入实用性文体,将整个单元当做一个任务群来学习。一开始抛出为初一新生介绍校园建筑”的任务。学生会结合自己生活经验,考虑介绍哪处建筑、介绍建筑的哪些特征、怎么介绍等。起始课后布置如下两项作业:(1)设计调查问卷,了解七年级新生对校园内哪些建筑感兴趣;(2)继续学习本单元其他文章,探究如何根据特定目的与
15、对象把事物特征说明白,请你以喜欢的方式梳理出来。作业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这种可迁移的作业设计,能将起始课学到的方法迁移运用到单元其他文本的学习中去。因此,单元起始课的价值取向要坚持可迁移的原则。这样教师就要思考:起始课中学生获得的是哪种能力?知识性的还是实践性的?学生是如何获得的?这种能力可以迁移吗?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伴随一生的能力,在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的时代进退自如,这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根本所在。单元整体教学的起始课需要立足语文核心素养,寻求意义的学习,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寻找内容间的关联,实现知识的结构化、能力的可迁移、活动的育人性。将单元起始课设计成单元学习的“导览图,激发并引导学生对整个单元的探索兴致,并为下阶段学习作出预估与规划,应是当下一线教师不懈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