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研究.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研究当前,“幼儿发展优先”行动正在上海各级各类幼儿园全面展开。而这一行动要得以真正落地,关键人物之一是教师。因为任何理想和美好的课程,不经教师的实践和创造是无法实现的。作为课程实践的主体,她们是否以幼儿园的课程愿景和幼儿发展目标为追求?是否在思想和行动上主动作为,愿意坚韧地朝着目标去落实?是否基于幼儿,持续直面和解决课程中的问题?而要实现这些目标,势必要求学校组织从外部因素的赋权来实现教师内部的自我增能。一、对于赋权增能一一我们的价值信条(一)赋权教师,需内嵌“相信教师”的信念力量。赋权的基点是相信。相信沉浸在具体场景中的每一位教师最真实的感受和体验,相信他们在课程抉择
2、中有足够的自我认知、自我调节、自我演进的能力;相信他们差异的思想、感受、建议对团队具有价值启迪的功能。只有在这种信任基础上的赋权,才能真正带给教师自主决定的空间、自主发展的动力、自我掌控的节奏、自我成就的体验。(二)赋权教师,需建构合作共享的管理模式。当下的课程实践是具有开放性、生成性、个性化的。而要想达成呼应性、持续性、深远的效果,我们必须打破标准化、集中化的课程管理和金字塔形的课程决策机制。变纵向参与为横向的合作和共享,让所有教师在捍卫同一种文化价值观的基础之上共同发亮发光,承担责任。(三)赋权教师,需创生权能激活的运作体系。要保障教师的课程权利自然实现,必须要给予其系统的支持与保障。例如
3、,形成明晰、具体的赋权制度保障;营造教师权利的自主性场域、引导教师形成权利共同体和学习共同体;改善评价机制;共建教师课程创生的舞台和机会;放大成就体验、孕育文化认同等。二、对于赋权增能一一我们的突破路径那么究竟该如何赋权?赋予教师哪些课程权利?教师应该如何行使这些课程权利?当教师权利运作失范,我们该如何监督和制约?当遇到教师专业发展不均衡时,赋权的尺度该如何把握?我们从最基础的制度做起。(一)把握需求,架构赋权制度群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要促进教师课程权利的实现,教师需要:(1)知晓、明确自己拥有的课程权利;(2)拥有行使课程权利的自主空间;拥有经常性和多元主体对话、反思的时空。有经常性展示教师课
4、程权利运作成效、进步发展的机制和文化氛围。由此,为保障教师有动力、有能力、有条件行使权利,我们需要结构化设计赋权制度群。例如,参与类制度、支持协调类制度、制约类制度、评价类制度,它们分别从不同维度以制度的形式赋予、维护、支持和保障教师课程权力的实现。(二)明晰权责,提升有序性赋权所有的放权都是相对的,而非放任自流。给教师赋权,应让教师自己知晓自己拥有哪些权利,并知道这些权利的范围、边界、责任、行使机会等。即帮助、引导教师理解课程的基本价值,坚守初心;形成影响课程基本质量和实施的一些要求与准则,给教师提供检验课程成果的一些标准,以及必需的课程资源。唯有通过一系列基础性课程制度保障,才能确保课程权
5、利在转移和下放的同时,课程依然在科学规范的轨道上运行,课程质量依然保持在合理的期待中。(三)专业分享,形成发展性赋权每一个班级、每一位教师都有一定的课程自主权,这并不等同于教师的孤军作战和随意任性。教师在享受课程民主和专业自主的同时,必须对自己的课程价值观、课程行动有明智的判断和选择。教师可能面临更大的专业挑战和责任感,由此也更需要彼此鼓励、相互支持和启发增能。首先,我们应该建立一个强大的、多元的、无处不在的专业分享支持平台。线上线下、正式与非正式、同行和跨界,让教师有权利享受咨询探讨、解决问题的专业资源。其次,我们要重视引导教师在分享中聚焦课程价值观,聚焦课程创生过程中的真实问题,形成充分的
6、、个性化的对话。而这样的专业分享过程,也逐步孕育了幼儿园目标一致、乐意分享、情感依托、深度学习的协同学习共同体。最后,我们要打破惯有的听讲模式,更应凸显“情景体验”“合作研磨”“项目驱动”“听课评课”“实战演练”等研修模式,以唤醒教师的自主意识,提升课程领导力。(四)择宜选择,关注弹性化赋权制度有其不可动摇的权威性,刚性和统一性是其内在要求。但是,赋权的本意是追寻教师在复杂真实的情境中对课程的适宜选择,具有内隐性、突发性、个体性等特点。因此,在保证制度刚性的同时,在实施运作中要注意弹性实施。1制度设计要有选择的宽度我们要在课程制度上打破一刀切的统一模式,为教师行权留有空间。例如,幼儿园原先的作
7、息像火车时刻表,准点实施,从8:459:05盥洗、喝牛奶开始;如今改为8:009:30为生活、游戏时间,调整后的大块面柔性作息让教师有了基于儿童需要,灵活实施课程的自主选择权。2 .制度发展要有演进的梯度由于课程、教师、儿童发展的动态性,我们的制度设计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成不变。制度也需要去回应发展需求,动态调整,以维护教师课程权利运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例如,幼儿园课程环境的质量直接关联着儿童学习发展的机会,“谁才是环境评价的主角?”“怎样的环境才是优质的环境?”“从哪些路径、哪个时段采集评价信息更科学、更合理?”“教师权利运作中,会获得怎样的能力和心智成长?”制度之变,记载了幼儿园对课程权利
8、主体、权利运作方式、运作路径、价值准则的不断思考,更呈现出我们教育观、课程观、儿童观持续的跃进和更新。3 .制度运作要有“个性”的温度每一个幼儿园的课程发展阶段、组织文化氛围、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均衡,各有各的情况。所以,教师的课程权利并不能在每个幼儿园,每一个教师那里都完全得以实现,这更需要我们有针对性地鼓舞和支持教师课程权利的逐步实现。我们可以在赋权的范围上,选择充分赋权和部分赋权。在赋权的节奏上,允许分批、逐层实现。例如同样的项目,激励一部分教师大步走、做示范;陪伴一部分教师小步走,形成价值认同,摸索方法;允许部分教师旁观,在看到权利运作效益后逐步跟进。在赋权增能的路径上,形成个性支持。如职初教师的新手训练营,以师徒共成长的方式,提升其教育规范,达成身份认同;熟手教师以“微项目”研究推进对课程意识、教学能力的深入研究;骨干教师带教新手、主持课题、项目组团、承担辐射,扩大其专业影响力,成为课程权利运作的示范者等。研究至今,我们越来越感受到:教育最终是“回归人之本来”。赋权让每一个个体最大限度地发展潜能、激发动力、找到热爱,这才是我们应秉承的理念与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