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面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改革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全面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改革调研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全面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改革调研报告一、改革成效1 .基础设施先行,项目建设有保障。大抓园区基础配套建设,实施道路、蒸汽、供热、供水等项目58项,启动建设综合管廊工程,建设市政道路约53公里;新增换热站5座,延伸供热、供汽管线12.9公里,优化搬迁输电线路约9.6公里;实施污水处理厂扩容改造,促进园区污水日处理能力涨幅超过200%,敷设给水管线、扩建排水管线、新增中水回用管线近百公里;建成标准化厂房三期、16万tn?oXX经开区在基本实现“七通一平”全覆盖的基础上,部分区域实现“九通一平”。2 .区域评估指导,审批环节更明确。通过稳评、灾评,认定经开区全区域社会风险级别及地质灾害级别;通过水
2、土保持评价,确定园区综合水土流失防治责任目标;通过节能评估,形成节能承诺备案管理负面清单;通过水资源论证,提出入驻经开区企业水耗管控及中水资源化建议;通过压覆重要矿产资源评估,明确经开区所辖范围存在部分重叠矿业权2处、探矿权1处,确定矿权与探矿权分别采用“不可压覆”“不做压覆处理”措施;通过规划环评分析,提出大气、水资源、土壤、固体废物等环境影响缓解对策措施,提供碳排放、园区监测监控、以及环境准入清单指导意见。3 .标准指标约束,需求牵引更精准。搭建“标准地”出让指标框架,明确指标按照产业、能耗、环境、安全、规划以及园区保障供给六大类别编制,制定亩均税收、固定资产投资、单位能耗增加值、容积率等
3、23项二级指标,实施动态管理扩增能耗及环保二级指标6项,土地出让公示中采用3+X、5+X分类定标模式(3、5为已明确的基本指标,包括投资强度、亩均税收、能耗、容积率、建筑密度;X为动态调整指标,主要针对部分重点监控产业,强化能耗、环保指标约束),推动土地供给、部门要求及园区招引意向深度融合。4 .简审免审并举,开工建设更快速。打通项目免审通道,健全项目简审机制,启动免审事项8类、梳理4类,搭建快审桥梁,革新技术方案编审模式,项目规划方案编审时长由原来45个工作日,缩减至2O个工作日,压缩超过55%。尝试审批集成,将水务部门水土保持审核业务嫁接至经开区自然资源局日常审批工作中,既解决了经开区未单
4、独设立水利监管部门的难题,也为企业水保审核、监管提供了便利。践行带标出让,累计打造标准地36宗,出让“标准地”29宗、面积约2600亩,实现项目拿地开工无缝衔接。5 .服务前置集成,企业投资更舒心。打造“一站式”服务专区,提供前期辅导、容缺受理、代办帮办、一网通办、地形测绘、施工图审查、延时预约等7项窗口服务,助力项目建设降成本、提效率。营造协同化服务环境,开辟工商登记、税收征缴、金融保险业务窗口,推动社会服务融合互补。助力并联式审批,夯实入区会议、方案评审联审基础,引导1037项行政审批事项进园区(其中经开区管委会承担271项,其他授权行政事项均由市直部门派驻经开区机构承担),初步实现项目入
5、园“联合诊脉”标准化。实行点对点跟进,推行一项一专员、一企一包联制度,为企业提供了全天候、全过程、全生命周期服务。6 .信用分级管理,履约践诺更主动。依托省“一网通办”平台,推进信用信息云端实时共享,确保信用监管融入项目审批、建设、验收等全过程各阶段。将信用承诺纳入简审、免审范畴,梳理适用信用承诺审批事项25项,整合形成信用承诺白名单供企业自主选择。按信用等级确定建设监管力度,优等次采取包容审慎监管方式,减少检查频次;良等次适当减少检查频次;中等次按正常比例和频次检查;差等次作为重点监管对象,适当提高检查比例和频次,必要时进行约谈,依法依规实行严管和惩戒。将信用考评融入验收激励环节,把“标准地
6、”项目指标复核作为企业履约践诺、信用积分增减依据,给予政策、融资、奖补、资源、服务等方面的倾斜。二、主要做法1着力夯实改革基础,有效聚合资源要素。一是谋定方向,有序推进。制定出台“标准地”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企业投资项目信用承诺制改革1+9方案等指导性文件,确定“由局部产业板块向园区全覆盖、由新增工业用地向存量用地开发延伸”的改革方向,实现经开区新落地项目“标准地+承诺制”全覆盖。二是健全机构,强化保障。建立推进“标准地”改革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由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局和经开区管委会作为牵头单位统筹推进,其他涉审部门密切配合,各行业部门在政策、项目和业务上给予支持,形成了分工明确、协同推进
7、的工作格局。三是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全面整合政务窗口AB岗、项目专员、土地整治专员等服务,建立“一个项目、一名包抓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名项目专员(代办员)、一个实施方案、一抓到底”的信用承诺代办、帮办工作机制。坚持指标先行,优先将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向经开区聚集,整合“标准地”出让指标体系,建立动态调整指标库,保障企业用地需求。2 .着力转变服务理念,强化企业主体地位。一是提前介入,确认项目。及时召开联席会议,就项目产业布局、能耗标准、投资强度、亩均税收、安全环保等涉及准入事项进行论证。论证通过后签订投资协议,在市级主流媒体、经开区网站等公共平台公示,期满后启动立项备案、用地预审和选址,再由项目
8、投资单位自愿申请,提交“标准地”审批告知承诺书并公示,将该项目纳入“拿地即开工”审批流程。二是备案秒批,云端辅导。企业通过甘肃省企业投资建设项目“一网通办”审批服务平台填报备案信息,生成企业信用备案证,备案信息推送至全市各行业部门审批专员,限时辅导需审批事项以及审批方式,实现企业审批咨询“零跑腿”。三是审查服务,惠及优良。推出信用优、良企业专享简审免审服务,线上“信用承诺免审事项、区域评估、标准地,线下“模拟预审、代办帮办、一般性技术审查免审告知联合承诺、安全性技术审查初审告知承诺、技术审查先审告知联合承诺制”等方式,推动技术审查环节再提速、周期再缩简、批复更灵活,目前园区项目规划及施工许可两
9、个事项审查周期均控制在30天以内。四是多措并举,监管集成。项目开工后,经开区联合行业主管部门及参建单位对项目安全、质量、进度及“标准地”控制指标进行全程监督,推动监管向着“专业行业联合、部门处罚统一、整改程序简明”转型,保障监管清单制、重点领域重点监管、“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审慎监管、云监控和信用分类分级监管等措施的实施。3 .着力转变政府职能,降低企业综合成本。一是聚焦区域评估降成本。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积极开展园区区域性集中评价,目前除规划环评及压覆重要矿产资源外均已批复,实现单个项目评估转为区域评估,成果由政府统一向所有入区项目单位免费提供,进一步为企业节约建设成本。二是聚焦配套服务补短
10、板。严格执行净地出让规定,聚焦园区水资源紧缺、原辅料运输不畅等瓶颈问题,统筹推进综合管廊桥架、污水处理厂提升改造、湿地三期、再生水厂等项目建设,全力打造经开区资源、产品内循环系统,为“双改”项目落地提供生产要素保障。三是聚焦监管服务强效能。通过“双改”将行政部门的精力从“重审批”转移到“强监管”,对园区内企业用地情况开展土地集约利用专项排查,全面掌握土地利用现状和问题,对未达到当初约定要求的用地进行分类梳理,督促投资方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整改,鼓励其通过追加投资、技术改造、转产升级等方式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四是聚焦绩效评价建机制。分别在达产阶段、达产后3至5年期间、出让年限到期前1年等阶段开展土地利
11、用绩效评估考核,建立评价档案和产业项目动态管理机制,科学运用评价结果对现有企业新增用地、利用存量用地增容、技改等项目实施差别化用地保障政策。三、改革短板1“并联”的问题。模拟联审改革仍需优化,目前项目联审集中在入区会议环节,但联审内容及参会部门过于局限,具体反映为参会部门未覆盖环保、水务等领域,预审重心多为选址、产业准入,缺少对环保、节水、节能的预审。2 .“保障”的问题。经开区已实现项目建设保障“七通一平”,但生产保障仍存在短板,园区供电双电源回路覆盖面不足,项目生产用电配套有留白如甘肃科建星盐化工有限公司高盐废水综合利用(高氯酸钠、高氯酸钾)项目缺乏保障生产的供电专线)。3 .“通道”的问
12、题。“标准地”审批绿色通道有堵点,园内、外审批承接存在“窄道汇车”的现象,具体表现为项目工程质量安全备案、环保审批监管在园外,对口部门需兼顾所有受理项目,导致园内项目候审、待审情况较普遍。4 .“上云”的问题。“标准地”传统要素占比大,定标、监管、验收等环节智能化程度低,云端矢量模型、选购超市等供需窗口建设缺失,地块区位、现状不能通过云预览了解。5 .“增效”的问题。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低,“标准地”严控增量用地的相关指标,但存量项目指标提升动力不足,存量项目低效、低产问题突出(如XX正弦波喷雾热解工艺处理锲冶炼渣项目亩均效益低;金川神雾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技术不过关,建而未投;甘肃鑫德鹏生物科技年
13、产40000吨二氯苯酚项目环境排放已达上限,需技改提质)。6 .“迁移”的问题。园区未成立土地储备、不动产登记等机构,严重制约了“标准地”由新增用地向存量用地乃至土地整治领域推行工作。特别是大量划拨用地、集体土地的历史遗留问题未化解(如园区金冠食品早期通过划拨获得土地(泰安路以北、常州路东侧),受市场需求减弱影响,一半用地空置未建设,园区缺乏土地储备及不动产登记职能,对上述空置部分剥离收储困难)。四、对策建议一是深化模拟联审环节,扩大参与联审部门范围,强化项目耗能、排放、环保及安全阈值把控,通过规范联审会议提升预审文件认可度。二是推动园区保障向“九通一平”迈进,以电力为例:联合国网XX供电公司
14、优化现状电网布局,通过改迁、扩容增强预留用地建设生产用电保障,加速园区双电源回路变电站配套,提升园区承载力,增加“标准地”项目抗风险能力。三是完善园区审批“一站式服务”中心建设,通过行业部门派驻工作人员或增加园区集成于现有内设部门,探索将部分园外行业部门审批迁移至园区,扩大“标准地”审批绿色通道覆盖面,真正做到园区项目审批“不出园”。四是积极配合省自然资源厅,开发“标准地”云端矢量模型、云端监管验收系统,加强全过程监管,确保“标准地”项目投资选地实现“不来即览”。五是认真落实XX市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办法(试行),完善园区企业评价机制,重点针对亩均税收、固投、能耗、节水、二氧化碳等指标,测评园
15、区所有项目,通过企业分类排序、分级奖惩,促进存量项目提质增效。六是建议成立经开区不动产登记中心和土地储备中心,全面负责园区不动产登记及低效用地土地储备工作,为企业土地分割、资产登记、投融资以及低效用地再开发提供便利,助力“标准地”项目向存量用地再开发覆盖。2023年学习新党章专题党课讲稿专题党课:遵从党章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同志们:党章规定,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特别是培养造就大批善于治党治国治军的优秀领导人才,是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学习党章、遵从党章
16、,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党员领导干部是党的“形象代表”,其形象如何,不仅关系党员领导干部个人的群众基础和影响力、号召力,而且关系党的形象和党组织的威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成为好干部,就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品格陶冶,时刻用党章、用共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一、党章修改,体现我们党坚持从严治吏一以贯之治国之要,首在用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能,围绕党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推动干部队伍建设与事业发展紧密结合,并及时将干部队伍建设宝贵经验写入党章,为全面锻造过硬干部队伍提供根本遵循。“干部”一词是一个外来语,源于法文。这一名词很早就传入我国,1922年党的二大通过的首部党章首次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