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路径探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路径探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路径探【摘要】本文论述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实施路径,即统一思想,找准定位,明确第二课堂建设思路;有效组织,规范运行,建立第二课堂运管机制;系统设计,科学分类,制订第二课堂课程标准;信息融合,过程管理,建设第二课堂教管平台;科学评价,有效适用,实现第二课堂价值应用;整体协同,循环改进,融入内部质量诊改机制。【关键词】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 (2022) 12-0079-04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是服务学校教育教学发展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创新举措,是从体制机制上改进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工作和规范
2、第二课堂组织实施的规范体系。其有效建立和组织实施是对学校现有教育教学工作的一次结构性调整和系统性重构,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改革工程,复杂且艰巨,需要学校各方在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体系构建和有效融入过程中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充分的理解,尤其是在统一思想认识、规范组织运行、制订课程标准、建设信息平台、实现价值应用、融合诊改机制六个方面形成合力,方能确保此项工作有效落地落实。笔者经过调研分析和组织实践,提出如下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实施路径,希望能为相关研究和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一、统一思想,找准定位,明确第二课堂建设思路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建立是一种体制机制的构建,其首要解决的是顶层设计问题。要
3、求校方、管理者等各方主体对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目的宗旨、意义影响、界定标准、适用范围、作用机理等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并能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前提下做好宏观统筹和系统设计,从而为第二课堂生态建设提供科学指引和创造必要条件。第一,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立的初衷,是为适应高等教育综合改革需要,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教学工作的改进,其目的是促进“五育并举、知行合一”新型人才观的建立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第二,正确看待第二课堂在立德树人任务落实中的积极意义和重要影响,尤其是管理者要打破固有思维限制,消除对第二课堂的认知偏见,着眼新时代综合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摆正第二课
4、堂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位置。第三,明确第二课堂界定范围和认定标准。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前提是解决好“什么是第二课堂”的认识问题,特别是在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区分上应该有明确的、可操作的标准。在实践当中,可以第一课堂教学计划为界,凡是纳入学校教学计划的是第一课堂,之外的是第二课堂。从当前的实践来看,这个分类和界定标准有利于实现科学管理。第四,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适用范围和对象并不单纯是学生,而是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的生态系统,涉及学校、职能部门、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等,应在制度体系建设当中实现多元主体的有效联动。第五,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育人方式和作用机理,主要是借鉴第一课堂教育教学模式
5、,将分散无序的第二课堂课程化,其重点是对整个第二课堂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管理、运维实施、课程建设、评价应用等方面的体系构建。二、有效组织,规范运行,建立第二课堂运管机制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不是一项狭义、孤立的制度,而是广义、多维、系统的规范体系,其有效运行至少需要管理和运维两个方面的机制保障,方能实现多元主体在职能权责上的纵向贯通和横向匹配,达到主体有效协同、工作有机联动的目的。(一)管理机制的构建这是学校第二课堂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框架,是从管理层面推进工作有效组织和规范运行的工作体系,体现的是学校方面的顶层设计,明确的是职能部门的权责分工,落实的是工作过程的协调联动。在领导机制上,发挥顶层设计、
6、宏观统筹的作用。成立学校层面的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工作领导机构,由学校主要领导担任负责人,相关职能部门管理者为主要成员。该机构负责统筹全局,包括制订第二课堂建设发展规划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案,建立第二课堂制度规范和标准体系等。在管理机制上,达到权责匹配、分工协作的效果。设立专门机构代表学校履行管理职能,主要负责协调各方,履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业务指导、课程管理、成绩认定、监督考核和平台运维等职能。在执行机制上,形成分层协作、三级联动的机制。包括在学校、二级学院和班级层面成立三级执行机构,落实相关责任人员和岗位职责,具体负责每一层级的课程发布、监督审核、认证评价等工作。以上机制的形成需要配套的制度
7、规范:一是发布关于成立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领导机构、工作机制和职能分工的文件;二是出台第二课堂成绩单管理办法,明确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依据和标准、内容和范机构和程序等可操作的规范;三是配套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应用规范,如教师业绩评定、育人成效考核以及学生评优评先、升学就业推荐等价值应用;四是建立保障机制,如岗位设置、人员待遇、办公条件、经费保障等相关规范。(二)运维机制的构建运维机制是从执行层面上有效实现第二课堂过程管理的工作体系,是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具体实施和动态运行的体现,主要解决的是执行机构、组成人员和程序规范等方面的问题。一是机构设置和职能分工。学校层面的第二课堂成绩
8、单管理机构应至少匹配四个方面的职能。比如综合管理部门负责行政综合事务等日常管理工作;平台运维部门负责第二课堂成绩单管理平台的使用维护,主要依托线上平台开展课程发布、活动审批、信息录入、成绩补正、数据维护等工作;审查监督部门负责课程实施的监督检查和学员诚信管理,具体包括第二课堂课程活动签到考勤和失信人员惩戒处罚等工作;教育宣传部门负责第二课堂课程活动的组织策划、宣传推广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及其管理平台的培训答疑等工作。二是人员遴选和业务培训。学校第二课堂成绩单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主要由专职教师和兼职学生组成,其中兼职学生流动性强且占多数。为了稳定队伍、规范工作和提升效率,可建立业务培训和成员培养机
9、制,采取集中培训和挂职锻炼的培养模式,实现校、院、班三级机构工作的有效衔接,同时参照学生干部招募选拔方式遴选团队成员,涉及技术性岗位的可通过勤工助学岗位招聘方式实现。三是过程管理和工作联动。第二课堂组织形式灵活、内容丰富、涉及人员广泛,且课程活动范围广、级别与标准多元,只有依靠各个层级的工作联动并辅以信息化的手段方能实现第二课堂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组织和过程管理。具体可通过三级权限划分和平台功能设定来实现,比如不同级别和范围的课程由不同层级的执行机构发布与审核,学时、学分由相应层级予以评价认定等。三、系统设计,科学分类,制订第二课堂课程标准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课程体系,包括对第二课堂课
10、程分类、划分标准、实施目标、考核指标等内容的设计,是目前学校开展第二课堂面临的复杂问题,同时也是校际差异的体现。故此,笔者从第二课堂一般共性着手,对第二课堂课程分类标准进行如下设计,以期有效解决课程标准与教学实施的匹配运行问题。一是按内容分类。这是第二课堂目标导向和育人理念的直接体现,是最核心、最关键的分类,其他所有分类都要与其对应。在实践中,每所学校的做法不尽相同,可根据学校的个体差异和工作实际进行调整。以共青团中央主推的第二课堂成绩单管理平台“到梦空间”为例,其将第二课堂课程活动按照内容划分为思想成长、创新创业、实践实习、志愿公益、文体活动、技能特长、工作履历等七类。而有的学校则根据“五育
11、并举”的思路,将第二课堂划分为德、智、体、美、劳等五类。二是按形式分类。根据第二课堂组织形式分为学习类、竞赛类、展示类机实践类等,这种分类主要考虑了不同形式的课程有不同的管理模式、评价方法、考核标准。如学习类课程主要以讲座、报告、沙龙、论坛等方式开展,学生以听课的方式开展学习,只要无旷课、逃课等行为,即可获得成绩。而竞赛类课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中,对观摩比赛的学生可比照学习类课程进行管理;对比赛选手则要求较高,须以比赛名次或成绩等结果为评价标准,而其获得的评价和成绩相应更高。三是按开展范围和级别分为校内和校外两类。这种分类标准不是单纯的地域范围,而是和级别对应的概念,主要是为了明确第二课堂课
12、程范围和等级,以此区分审批权限和奖励等级。一方面学生参加校内、校外比赛获奖,其组织单位级别不同,学生获奖的难易程度不同,获得的成绩也就不同。另一方面出于对学生安全的考虑,学校对组织开展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有着严格的审批要求。如二级学院学生组织发起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校内开展,其审批单位一般是所在二级学院,学生在完成实践任务后可获得学院一级课程对应的实践成绩,由于该课程和成绩是学院层面的,其分值相应较低。如果同一学生组织想到校外以学校的名义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那么就要向学校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部门(比如校团委)提出申请,获批后该项活动的范围是校外,级别为校级,学生获得实践成绩则按校级分值计算,相对较高。
13、这种做法虽能解决不同层级课程难易程度和分值差异的问题,但不一定符合每一所学校的管理实际,实为学校的个性化做法。I 4X Zrv IQ v P-是为解决经费预算和管理主体的问题而设计的。因为现阶段很多高校内部管理机制上对第二课堂实行的是分类管理,也就是不同类型的第二课堂课程活动由不同归口部门主导和管理,比如创新创业由招生就业部门主导,社会实践、志愿公益等由团委主导,思想成长、心理健康等由学生工作部门主导等,不同类型的第二课堂经费由不同归口部门进行统筹,相应支出则纳入归口部门年度预算。年初制订第二课堂教学计划并申报年度经费预算成为第二课堂组织开展的前提。此类课程属于固定开展的内容,年初就可制订授课
14、计划、发布课程公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被称为计划内课程。此外,学校还会根据实际需要或者临时任务组织开展各类第二课堂活动,这类情况比较复杂,往往涉及主管部门的变更、经费出处的调整、课程计划的修订等问题,管理比较困难,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值得注意的是,课程标准是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的基准,是第二课堂管理体系、运维体系、课程体系、评价体系的有机组成,是信息管理平台稳定运行和数据分析的前提,一旦形成就不能轻易变动,必须要结合学校自身实际进行量身定制。四、信息融合,过程管理,建设第二课堂教管平台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组织实施需要辅以信息化手段,方能实现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可记录、可观测和可评价。其具体应
15、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信息平台的应用有效实现过程管理,形成客观真实的记录,减少人力资源的消耗;二是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科学有效的评价,为高职院校改进育人工作和提升育人成效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目前,高职院校第二课堂信息化建设方面主要有三种取向:一是自主开发。这种做法充分结合本校的工作实际,能够有效融入智慧校园生态,避免多平台带来的信息孤岛问题,是比较理想的方式,但受限于技术条件和开发维护成本,大多平台还存在质量不高、功能不全的问题,故此,采用此类做法的学校相对较少,但总体来看这是必然的趋势。二是购买服务。市面上关于学生第二课堂综合素质教育管理的商业平台中,比较成熟的有“趣拓校园” “口袋校园”等,此类平台功能齐全,有比较完善的售后服务,但使用成本相对较高,校方最大的顾虑是运维成本和数据持续性、稳定性方面存在自主权缺失的风险等问题。三是使用共青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