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孟子、荀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理论:孟子、荀子.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023112【文学理论】孟子、荀子【注】由于文学史、文学作品、文学批评史理论的欠缺,导致在解读文本时抓不住文本的偏性与落脚点,找不到文本解读的上位概念。阅读中国文学批评史(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罗根泽)、中国文学史(袁行浩)。“悟巳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故补之。一、文、文学、文章(罗根泽)作者认为在先秦时期的诸子是“哲学家而不是文学家”,小文,与,文学,是最广义的,几乎等于现在所谓学术学问或文物制度。”文:孔子的“文包括一切应知的学问。孔门弟子,也全同于孔子。文学:始见于论语先进,“文学,子游、子夏。”广义不是狭义。文章:(1)论语“子日:“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
2、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2)子贡日:“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作者认为小文,而缀一,学,字,自偏重内容;,文,而缀一母,字,则较重形式。”理解“文”、“文学”、“文章”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上理解。二、孟子罗根泽孟子:提出“养气说”。1,养气”和“知言”:“知言”指的是“谀辞知其所弊,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即通过片面的话知道它不通达之所在,通过过头的话知道它缺陷之所在,通过不合正道的话知道它离于正道之所在,通过躲躲闪闪的话知道它理亏之所在。”2.孟子文章的磅礴气势与养气有关。郭绍虞1孟子:知言说(1) “知
3、言”:孟子在公孙丑中说到S“听其言,读其文,因以窥其心,而知其人。这即是所谓由已知而推及未知;这即是体会。”【批注】通过作者的阐释,我们知道孟子的文学批评由文到人、由已知到未知。(2) “以意逆志”:由主观的体会,直探到诗人的心志里。【批注】“意”具有主观性,如果不恰当的话,缺乏科学性,可能穿凿附会。(3)论世的方法:万章篇:“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即“同天下的优秀人物交朋友还不够,就又上溯历史,评论古代的人物。吟诵他们的诗,读他们的著作,(但)不了解他们的为人,行吗?所以还要研究他们在那个时代的所作所为。这就是同古人交朋
4、友。2.孟子:养气说“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正义)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丧失勇气)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偶然)而取(取得)之也。行有不嫌(不满;恨)于心,则馁矣。”(孟子公孙丑上)【批注】“气”是作者创作的内在要素,包括“义”与“道”。袁行需1 .游说诸侯,进行政治活动,宣传自己行王道、施仁政的政治主张。2 .长于论辩:逻辑推理的方法,如类比推理,往往是欲擒故纵,反复诘难,迂回曲折地把对方引入到自己预设的结论中。3 .比喻说理:在论辩中常用比喻,把抽象的道理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孟子的比喻性推理,从逻辑上来说,有些未免牵强,却使孟子的论辩,富于形象
5、性,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4 .气势浩然:“养气”是指按照人的天赋本心,对仁义道德经久不懈的自我修养,久而久之,这种修养升华出一种至大至刚、充塞于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写起文章来,自然就情感激越,词锋犀利,气势磅礴。5 .修辞手法:大量使用排偶句、叠句等修辞手法,来加强文章的气势,使文气磅礴,若决江河。6 .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同时又精练准确。三、荀子罗根泽1文学观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诗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谓学问也。和之璧,井里之厥也,玉人琢之,为天子宝。子赣李路故鄙人也,被文学,服礼义,为天下列士。荀子大略【批注】这里的文学指的是一切学问文献,强调雕琢的作用。7 .正
6、名、严词彼正其名,当其辞,以务白其志义者也。荀子正名【批注】“辞”和“义”的关系。多言而类,圣人也;少言而法,君子也;多少无法而流湎然,虽辩,小人也。荀子非十二子翻译:话说得多而合乎礼义法度,便是圣人;话说得少而合乎礼义法度,就是君子;说多说少都不合礼义法度却还是放纵沉醉在其中,即使能言善辩,也是个小人。【批注】强调“辞达”,文章得符合礼义法度的要求。袁行需1主张:孟、荀各执一端以立论。孟子专就内在之仁,主张性善,荀子就外在之礼,主张性恶;孟子重义轻利,荀子重义不轻利;孟子专法先王,荀子兼法后王;孟子专尚王道,荀子兼尚辅道。(性恶、重义、兼法后王、兼尚霸道)2 .擅长论辩:荀子的说理文擅长论辩。但荀文以其说理的清晰,论辩的透辟,逻辑的周密.在先秦诸子说理文中别具一格。思想的深邃丰富,理论的系统严整,使其不仅单篇行文缜密,而且全书各章相互照应,论证严谨周详。3 .比喻说理:大量运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譬喻,深入浅出,生动巧妙地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形象化,使深奥的理论浅显易懂。并且譬喻的运用变化多端,或正反为喻,或并列为喻,辞采缤纷。4 .排比句式:用大量排比句法,或以韵语描写、抒情,增强了气势,调协了音节,更富于说服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