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多文本阅读:山水藉文章以显文章亦凭山水以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多文本阅读:山水藉文章以显文章亦凭山水以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文言文多文本阅读:山水藉文章以显,文章亦凭山水以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江水又东迳西陵峡,宜都记日:“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纤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羊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个客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兽无称有山水之美也Q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迭鳄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
2、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材料二:子贡问日:“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孔子日:“夫水者,君子比德焉。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牛,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绰弱而微达,似察;受恶不让,似贞;包蒙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主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度;其万折必东,似意。是以君子见大水观焉尔也J(节选自刘向说苑杂言)材料三:嗟乎!山水文章,各有时运。山水藉文章以显,文章亦凭山水以传。土A贮世逢3气Q至于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若无骚人墨客,登放其间,携惊人句,搔首问青天,则终南太华,等顽石耳。顾亦有时运不相值者,诗书之
3、子,闭置一室,目极千里,虽丘陵培壤,如蓬莱方丈,几望见之而已。山水无缘,文章有命,则奈之何。(节选自尤侗天下名山游记尤序,有删改)10 .材料三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士即负旷世A逸才B不得C云海荡胸D无以发E其钦崎F历落之思G飞扬拔扈之气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绝,意为极,与赤壁赋中“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的“绝”含义不同。B.形容,指形色外貌,古今异义,今义指对事物的性质或特色加以描述。C.曾,意为竞,与愚公移山中“曾不能损魁父之丘”的“曾”含义相
4、同。D.生,通“性”,本性,与劝学中“君子生非异也”的“生”含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西陵峡航道曲折、水流湍急、行舟惊险,世人多以慎临险境相告诫,而没有提及山水之美。B.材料二以问答的方式揭示了水能滋养万物、随物赋形,虽百折千问必定东流入海的特性。C.尤侗认为才华出众者亲近山水可以激扬情思,藉此创作的文章流传久远,反之则“行而不远二D.三则材料的作者通过眼前之实景赞美自然,体现出了中国文人独特的审美意趣和生命思考。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4分)译文:(2)浅者流行,深者
5、不测,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4分)译文:14 .柳宗元认为“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一即事物不能自彰其美,必得人的发现与创造才可以真正获得美的意义。请结合三则材料谈谈自然之美如何“因人而彰”。(3分)【答案解析】10. BDG11. D(材料二中“生”指生长,与劝学中“君子生非异也”的“生”含义不同。)12. D(材料三并未提及眼前之景。)13. (1)等到我亲临其境,便满怀欣喜,这才相信耳闻比不上亲眼所见。(“及”“践跻”“始”各1分,整体大意1分。)(2)(水)浅处流动不息,深处不可测度,有如君子的智慧;它奔赴百仞深的山谷而不迟疑,有如君子的勇毅。(“流行”“赴”“疑”各1分,整体大
6、意1分。)14. 独特的自然景色因人的发现、欣赏而彰显其美。自然景物可以因人的观照而被赋予人文内涵,体现文化价值。大美山水与记游美文相互成就,广传盛名,流芳千古。(每点1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高考译文】材料一:江水又向东流经西陵峡,宜都记里说:“从黄牛滩向东进入西陵境内,到峡口一百里左右的航程中,山水曲曲折折,两岸高峻的山脉重峦叠嶂,不是正午或半夜,看不到太阳和月亮。极高峻的崖壁有的高达千丈左右,石头色彩缤纷,形状大多很像某种事物。树高林密,冬春尽显。猿啼声极其清越,山谷里回声荡漾,久久不绝J所说的三峡,这就是其中之一。袁山松说:常听人说峡中水流险急,书中记载和口头传闻,都是用身
7、临险境时的可怕情景相告诫,竟没有人谈到这里山水之美。等到我亲临其境,便满怀欣喜,这才相信耳闻比不上亲眼所见。那重重叠叠秀丽的山峰,奇形异状,本来就难以用笔墨来描绘;林木茂密,郁郁葱葱,冲破云霞,仰观山色俯视倒影,越看越感美妙,流连游赏了两夜,不觉乐而忘返。平生亲眼所见的景物,没有像这样壮丽的了。我为自己能一睹这样的奇观而欣喜,如果山水有灵,那么也应当惊喜千古以来终于遇到知己了。材料二:子贡问道:“君子见到大水一定要仔细观看,是什么缘故呢?”孔子说:“水,君子用它来自比德行修养。它给予万物而无偏私,有如君子的道德;所到之处万物生长,有如君子的仁爱;它向下流动,随外物的高下呈现不同的形态,有如君子
8、的高义;浅处流动不息,深处不可测度,有如君子的智慧;它奔赴百仞深的山谷而不迟疑,有如君子的勇毅;渗入曲细而无微不达,有如君子的明察秋毫;面对阻力毫不退让,有如君子的坚贞;再脏的东西都能被洗涤干净,有如君子善于教化;装入量器一定保持水平,有如君子的立身正直;遇满则止并不贪多务得,有如君子处事有度;无论怎样的百折千回一定会东流入海,有如君子的坚定不移的意念。所以君子见到大水一定要仔细观察J材料三:唉!山水和文章,都有各自的命运,并通过时间的运转表现出来。山水借助文章来显扬美名,文章也依靠山水得以流传久远。士人即使具备当代少见的出众的才能,如果没有云海飘荡于胸的登临体验,就无法激发他们那些卓异超群的思想,展现出激昂自豪的气概。至于千山竞相展示其壮丽秀美,万壑争相流淌奔腾,如果没有文人墨客,登临其中,带来惊人的诗句,表达对美景的思考,那么终南山和太华山,也等同于顽石罢了。只是也有山水与文人不相遇的,饱读诗书之士,当他闭门不出置于一室,欲穷千里之目,那么即使是相对近些的丘陵或是小土丘,也如同蓬莱、方丈那样的仙山一样渺远,只在接近月圆之夜能依稀看见罢了。如果(创作者)没有机缘与山水相遇,他的文章也就自有其运数,难得流传久远,那又能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