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鸭场鸭坦布苏病毒病防控技术规程编制说明.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1142839 上传时间:2024-12-0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规模鸭场鸭坦布苏病毒病防控技术规程编制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规模鸭场鸭坦布苏病毒病防控技术规程编制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规模鸭场鸭坦布苏病毒病防控技术规程编制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规模鸭场鸭坦布苏病毒病防控技术规程编制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规模鸭场鸭坦布苏病毒病防控技术规程编制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规模鸭场鸭坦布苏病毒病防控技术规程编制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规模鸭场鸭坦布苏病毒病防控技术规程编制说明.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规模鸭场鸭坦布苏病毒病防控技术规程编制说明标准名称规模鸭场鸭坦布苏病毒病防控技术规程任务来源(项目计划号)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23年第一批安徽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皖市监函2023356号),计划编号为2023-1-10项。负责起草单位(盖章)安徽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单位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农科南路40号参与起草单位安徽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南京农业大学、望江县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中心标准起草人(全部起草人,应与标准文本前言中起草人排序一致)序号姓名单位职务职称电话1沈学怀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2赵瑞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副主任副研究员3戴银安徽

2、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副主任副研究员4殷冬冬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5王军安徽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科长兽医师6潘孝成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室主任副研究员7尹磊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8王洁茹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9侯宏艳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0苗晋锋南京农业大学副院长教授11刘永杰南京农业大学教授12刘华安徽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兽医师13胡江苗望江县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14胡晓苗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5周学利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编制情况1、编制过程简介标准起草过程

3、:2023年6月29日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出关于下达2023年第一批安徽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皖市监函2023356号)文件,本标准的计划编号为2023-1-10项,标准立项后,随即成立标准编制课题组,成员有沈学怀、赵瑞宏、戴银、殷冬冬、王军等15人,确定专人负责,明确分工,在2023年6月-2023年1月期间,项目组在之前标准文件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本单位在鸭坦布苏病毒病方面的研究和实际防控技术的发展,对省内肉(蛋)鸭养殖企业进行深入调研、查阅相关研究资料,包括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更新。在此基础上,对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和整理,在广泛征求意见后,确定了本修订标准的提纲,起草形成修订标

4、准文件稿。本规程按GB/T1.1-2023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则起草。在制定过程中,得到了国内兽医行业专家和省内动物疫病防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并针对本标准的修订提出了很多科学的意见和建议,使本修订标准更加完善、科学和具有实践操作性。2、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鸭坦布苏病毒病(ducktambusuvira1disease)是由鸭坦布苏病毒(ducktduckambusuvirus)感染引起的鸭生长缓慢、高热、食欲不振、蛋鸭产蛋显著下降,甚至死亡的病毒性传染病。该病除可以造成鸭感染发病以外,也可感染鸡、鹅和鸽等家禽,其发病率可高达100%,死亡率在5%30%

5、,是危害我省乃至全国养鸭产业最为严重的疫病之一,给养鸭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2013年为有效防控该病在我省的流行,以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为主要单位,主持制定了规模鸭场鸭坦布苏病毒病防控技术规程。该标准的制定为我省鸭坦布苏病毒病的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撑,但近年来关于该病的流行出现了新的情况,其具体防控措施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标准中的部分内容已不适应或无法满足该病防控的需要。因此,为使该标准在鸭坦布苏病毒病防控方面可以发挥更好的指导性作用,需要对原标准规模鸭场鸭坦布苏病毒病防控技术规程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修订。本标准的修订将对我省鸭坦布苏病毒病防控和养鸭产业健康发展发挥更积极的作用。3、制定标准

6、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本标准的修订依据鸭坦布苏病毒病防控的实际需要,编制遵循“前沿性、科学性、实用性、规范性”的原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安徽省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标准引用了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GB/T36195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GB/T40454家禽孵化良好生产规范、NY/T3233鸭坦布苏病毒病诊断技术、NY/T1167畜禽场环境质量及卫生控制规范、NY5027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NY/T5030无公害农产品兽药使用准则、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农医发201725号文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条款和内容。本标

7、准遵循现行的国家标准、农业行业标准和相关法规的规定。4、主要条款的说明,主要技术指标、参数、试验验证的论述(详细说明)主要条款:该规程严格按照GB/T1.2023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本规程的章节由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诊断、疫情处理、预防和控制几部分组成。主要技术指标、参数:该规程主要修订技术内容充分考虑到鸭坦布苏病毒病防控在生产上的实际应用变化,结合近年来编制团队和省内养鸭企业在水禽病研究和防控实践上的研究成果,对鸭坦布苏病毒病防控的相关技术内容提出修订。主要技术指标内容包括鸭坦布苏病毒病的诊断、疫情处理、预防和控制方面,具体内容如下:定义了“鸭坦

8、布苏病毒病”的术语。鸭坦布苏的诊断方面规定了其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检测和结果判定等内容,其中实验室检测的操作方法和结果判定应参照新出台的NY/T3233中的技术方法执行。结果判定方面包括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的疑似诊断和通过实验室检测的确诊诊断,为鸭坦布苏病毒病的诊断提供依据。鸭坦布苏病毒病的疫情处理方面规定当疫病呈爆发性流行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进行处理。鸭坦布苏病毒病的预防包括引种管理、孵化管理、饲养管理、免疫接种和抗体水平监测,由于该病的传播能力强,存在持续排毒的可能,因此在引种管理和孵化管理方面进行规范性规定,尽可能切断引种和孵化造成的疫病传播。饲养

9、管理方面在饲料、饮水、饲养环境和圈舍卫生方面进行了规定,并引用了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规定。免疫接种方面是原标准没有的内容,近年来上市了鸭坦布苏病毒的弱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鸭场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其中一种或进行混合免疫接种,并规定了弱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的免疫程序和免疫方法。血清抗体检测的操作和结果判定参照NY/T3233中的方法执行。如采用商品化鸭坦布苏病毒抗体E11SA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应参照试剂盒说明书方法进行操作和结果判定。免疫鸭群宜进行抗体水平监测,根据抗体水平变化适时补免疫苗。鸭坦布苏病毒病的控制方面包括消毒管理、治疗措施和无害化处理。发病场的消毒管理参照NY/T1167中的规定执

10、行;治疗措施方面,由于该病目前无特效治疗药物,在发生该病时可投喂一些抗病毒中草药(如板蓝根、黄连、金银花及黄芭等),为了防止继发感染细菌,应在治疗过程中辅助添加广谱抗生素,抗生素的使用应符合NY/T5030的规定。对病死鸭、废弃物、粪便等的处理应符合相关法规和国家标准的规定。本标准规定的鸭坦布苏病毒病的控制措施可有效降低该病的传播风险和发病造成的损失。试验验证:本标准中所规定的鸭坦布苏病毒病的诊断、疫情处理、预防与控制技术要求是在编制团队在原标准应用的基础上,结合近年鸭坦布苏病毒病防控新技术的发展,总结了我省养鸭企业多年对于鸭坦布苏病毒病防控的实践经验,该修订标准中的防控技术措施在鸭坦布苏病毒

11、病的防控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5、标准中如果涉及专利,应有明确的知识产权说明无6、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说明采标程度,以及国内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无7、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无8、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渡办法、实施日期等)组织措施:本修订标准编制团队在原标准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鸭坦布苏病毒病防控的新技术和措施,总结养鸭企业在鸭坦布苏病毒病防控中积累的实践经验,咨询国内兽医专家的防控意见和建议,共同推动和完善该修订标准的内容。建议省内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部门将该修订标准列为鸭坦布苏病毒病防控的指导性标准。技术措施:作为原标准的主持编制和参与单位在近年来持续关注鸭坦布苏病毒病的防控,并将新的技术和方法应用于生产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为新修订标准的宣贯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撑。另外参与单位包括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主管部门和科研高校,通过在推广和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本标准的宣贯效果。过渡办法:在本标准未实施前通过标准编制团队成员所在的单位进行产学研合作,指导养鸭企业在生产中进行推广和应用。实施日期:自标准颁布之日起实施。9、废止现行相关标准的建议10、其它应予说明的事项没有的请填写“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