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孔子乐教思想对小学音乐教育的启示》5300字(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孔子乐教思想对小学音乐教育的启示》5300字(论文)】.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论孔子乐教思想对小学音乐教育的启示目录论孔子乐教思想对小学音乐教育的启示1一、孔子乐教思想的内涵体现2(一)乐教和礼教的体现2(二)乐教和诗歌的体现2(三)通过乐教求得和谐统一3二、对当代小学音乐教育的启示3(一)有教无类3(二)因材施教4(三)强化人格塑造4三、孔子乐教思想进入小学课堂的实际意义5(一)帮助学生建立德与技的双重意识5(二)努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修养5四、结语6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孔子乐教思想内涵,对礼教和诗歌的体现求得和谐统一,也通过对当代小学音乐教育的启示分别阐述孔子乐教思想中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强化人格塑造,希望通过孔子乐教思想进入小学课堂能帮助学生建立德与技的双重意
2、识,努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修养,对当今小学音乐教育提供一些借鉴。关键词:孔子、小学音乐教育、乐教思想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动荡与变革共存、思想与实践交融的重要时期,贵族们利用“礼”来保护自己的利益,逐渐脱离当时社会发展,周天子与诸候分权而治,多权并立,只服务于宫廷的音乐不再为宫廷所专有,音乐开始逐渐下移,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对周代的礼乐制度非常了解,“乐教”这词出自于礼记经解篇,乐教是孔子首次提出来的,也就是我们学的音乐教育。孔子建立了一套自己的理论思想体系,在孔子的教育体系中音乐排在第二位,而乐教思想则贯穿整个教育体系。我们要通过音乐教育提高小学生
3、的自身能力,使小学生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孔子从音乐本身和音乐教育目的两方面对乐教进行了阐述,认为音乐教育和礼教是密不可分的,好的音乐教育能使人提高审美能力,会对音乐教育起到重要影响,并且也会推动当代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孔子希望把礼乐制度中有利的形式继续发展下去,并被子孙后代所沿用,所以开始复兴礼乐,选择适合社会发展的,并发展新的,符合当下的文化,孔子坚持有教无类无疑是文化的一大进步,并且在继承发展西周乐教传统的同时,给予新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使其具备了时代性特征。孔子的乐教思想一直深入影响着小学音乐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用孔子的乐教思想,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也可以提高小学生的音乐鉴赏
4、能力,对小学生德、智、体、美的发展都有良好的作用。乐教的意旨也就是让人成为健全人格的人,具有趋于完美审美品格的人。一、孔子乐教思想的内涵体现(一)乐教和礼教的体现西周统治者为了统治需要,有一套与等级制度相辅相成的礼乐制度,每个人听的音乐都有严格的等级划分,在当时社会,统治者为了自身利益会采用一些手段和方法是必要的,孔子的乐教思想突破了社会发展,让人们都接受教育,通过教育获得更好的生活,孔子的学生曾经问孔子怎么样治理国家,孔子说:“用夏的历法,乘殷的格车,戴周的帽子,音乐则用韶、武”(论语卫灵公)。显而易见,音乐所发挥的作用是很巨大的,把“礼”与“乐”结合在一起,并向学生们讲述了音乐是如何治理国
5、家的。乐教和礼教都是所提出的教化方法,但是在诸多方面都存在的差异,每个个体的发展,都是有它一定的原因,我们不能说他不对,这种事情之间的差异必须得到尊重,得到保证。只有认清差异的存在,共同发展,才能实现天地、音乐、伦理的和谐。乐记乐论篇中提到礼者,天地之序也。从而可以得出,礼教要求做好自己,严守自身的原则,在做好自己的同时,接受别人,尊重别人,礼教就好像是法律,法律是庄严神圣的、不可侵犯的,并且在社会中要求人们尊重和强制执行,保证了礼教的强制性,社会才能稳定长久的发展,音乐作为一种教化方式的工具,具有无法替代的巨大作用,通过音乐进化人心,努力使人自身达到与生命的和谐统一,进一步达到社会和谐统一,
6、最终实现天地人和。通过音乐使人遵守礼教的约束,从而没有被强迫的痛苦压抑。由此可见,礼教和乐教是实现个人与国家长治久安,天地和谐统一的基本途径与方法。(二)乐教和诗歌的体现诗歌,诗是离不开歌的,歌曲也是不离诗的,以诗经为例,诗经从前是演唱的,有风诗是地方上的风土歌谣,多表达的是美好的男女爱恋和与社会有关的反映人民生活疾苦有关的事情,所以对于低层人民是有很高的共鸣的,雅诗大多是贵族们的写作,是作为朝会时的乐歌和宫廷宴会的乐歌,颂诗多运用于宗庙祭祀时歌唱。由此可以看出,诗与歌结合的艺术价值,诗这一文体与音乐有很深的关联。直到今天,礼、乐、诗三位为一体,以礼为中心,诗与乐为辅助,礼是维护统治者的政治手
7、段,而乐与诗是通过在自身的内心修养、情感意象方面得到培养的手段,做到自觉去做,这时的“乐”是在完成诗乐与社会伦理的学习之时,由礼、乐、诗的教化共同构成的“乐”。只有这样,道德与审美境界才能合二为一。孔子在教学活动中,多以边弹琴和边教为主。乐与诗的结合是孔子教学中的常用的手段方法之一,这样做的目的是对人们进行思想道德教化。通过音乐的教育,人的气质可以变得善良朴素。孔子采取诗教与乐教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贯彻其整个教育思想。(三)通过乐教求得和谐统一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乐与诗都是礼教的产物,其中有一定的音乐教育作用的一面,从客观方面分析,孔子认为乐教思想是用来引导社会风气、培养人们的情操的。在春秋战国
8、时,音乐“郑声”,具有新鲜活泼、绚丽多彩、奔放的特点,并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孔子听后,则认为是过分放纵的,伤风败俗的音乐,从“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郑国之俗,有漆、洎之水,男女聚会,讴歌相感,故云郑声淫。”中共因此孔子提倡“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价)的中庸思想,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和谐统一。这对今后的社会发展都是起到积极意义的,其优秀成果也将是显而易见的。音乐能够让人有喜怒哀乐,正确的音乐教育培养人的情感,可以得到道德升华,也只有“礼”与“乐”发展的恰当及时并且完美的合二为一,才能达到和谐统一的最终目的。二、对当代小学音乐教育的启示(一)有教无类“有教无类”是孔子乐教思想中重要
9、的教育思想之一,“有教无类”强调“不管部族、地域、身份以及尊卑、贫富、贤愚等等方面,人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人人都应该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这是孔子“有教无类”教育思想的核心发展,这是孔子的创举,圣贤之所思所为。但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不可能都受到教育,就在这样的条件下,孔子强调“有教无类”,要让排除万难让人们尽可能的接受教育,在周朝后期,音乐教育多传授技艺,就在此时孔子增加了更多的东西,在人文传统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承了优秀的人文传统,孔子在私学上不但传授技艺,而且也将道德的教育和情感融合为一,从而可以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实现全社会的和谐与安宁。特别强调了乐教在培养情感美和美育中的作用
10、和地位。然后,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人文科学技术促进了社会的繁荣进步,国家经济能力的提升促进了精神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此时此刻,我国的基础音乐教育,已不再满足于“可受到教育”,而是让每个人,都可以参与进来,让每个人都得到乐教思想下,音乐教育带来的积极影响。(二)因材施教孔子乐教思想也提出了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发现每个人的优点,有针对的学习,这有利于自身的的教育。出自论语为政,这一方法给传授教育者提供了诸多教育方法、借鉴方法和指导方针,春秋战国时期,只有贵族才可以享受受教育的权利,而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在在一定方面都是希望贵族以下阶层人民也能接受教育,通过所受到的教育来改变自己,甚至晋升至上层社会,
11、得以改变命运,所以由此可以得出,在当下社会,孔子乐教思想的因材施教理念就更应该被加以重视,并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这样也可以让小学音乐教育,可以有有效的理论指导,在因材施教的过程中,作为传授者要实时了解受教育者的发展过程,传授者要适时布置适当的作业,及时批改,及时纠错,如果传授者布置的作业与受教育者完成作业的时空不对称,则受教育者很容易摆脱传授者的管理。受教育者的行为能力有兴趣和爱好表现方式、记忆力表现方式、模仿表现方式、反响速度表现方式等等行为表现方式的反应,每一种行为表现方式都会对受教育者的成长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这就要求传授者必须时刻把受教育者放在心上,用心去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鼓励也是及其
12、重要的环节,一些人性格脆弱,在教学中不能像对待那些天赋反叛心理的人一样,强有力的指导方法只能让受教育者反其道而行,所以这就需要传授者有耐心去发现,去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变化,甚至是生理方面的变化所带来的心理反应,最后,作为传授者应做到彻底消除偏见,人人都应得到公平的教育,这样才能有利于“因材施教”的和谐发展。(三)强化人格塑造注重强化人格塑造,培养优秀人格,有良好性格的人更适合掌握自己的专业和文化知识。人格品质是通过社会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发展。人的人格表现在情、意、知等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人格塑造作为孔子乐教思想中的重要内涵之一,孔子认为音乐的教育功能、社会功能、并且用
13、音乐完善个体人格,都可以促进国家的安定、和谐,这一重要内涵贯穿着孔子整个乐教思想的始终。这种对人格塑造孜孜不倦的追求,与我们音乐教学中最高境界创美具有异曲同工之处。音乐教育的目的,就是始终把通过音乐教育培育人格、塑造人格放为首要任务,也只有具有积极、健康、科学的人格品质,才能在学习文化知识、创造价值财富,适应社会发展变化上走得更好更远。音乐是有能起到移风易俗、民风淳朴、国泰民安的社会功能。孔子还主张完美人格是在“礼”、“乐”、“诗”的共同教化中完成的。作为祖国未来的人才,学生们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也要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并且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最重要的是要有健康的人格,如果一个人的人格不健
14、全,有再好的理论基础,掌握再高的文化知识,也是很难实现他的社会价值。所以成为一个有才之人是非常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三、孔子乐教思想进入小学课堂的实际意义(一)帮助学生建立德与技的双重意识孔子乐教思想所追求的音乐是“德”与“技”的统一,“德”代表道德素质,“技”代表艺术能力。培养具备高尚道德的人从而变得十分重要,在孔子乐教思想的音乐教育中,就一直贯穿着较高的思想性和统治性,则体现出了德艺双馨的音乐理想,孔子认为,在“德”这一层面上得以发展的艺术,才是人生真正的音乐艺术。孔子的乐教思想是通过调整人与人之间的人际情感关系,通过诗歌、音乐等艺术形式的互动,激发人的情感共鸣,逐
15、步培养全人类的社会情感,从而提高人的道德情感。孔子认为要按照小学生的资质的不同,性格的不同来分别对待,尽量帮助小学生建立德与技并重的意识,做到让小学生学礼、知礼、行礼,尽量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音乐的需求。以水调歌头为例,我们学习水调歌头时,用唱的方式学习,既可以学习水调歌头这首词,也可以用人人都可以接受的音乐的方式来授教,从而学习水调歌头所表达的人有悲欢离合的人生哲理。从此可以看出,音乐辅助我们学习了水调歌头,学习后也让我们的胸怀开阔,帮助学生建立了德与技的双重意识。让每一位小学生都有机会了解音乐、感受音乐,使其从量变逐步达到质变,从而启发小学生的音乐灵感和学习音乐的兴趣,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的教
16、学目标,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必须重视所有小学生,也要加强小学生道德修养的培养,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每一位小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学会用“德”和“技”来表达自己心中所想的音乐,表达出近乎完美的音乐。(二)努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修养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早已把对音乐的热爱基于审美和情感的体验交流中。音乐是通过特殊的声音结构对人类思想和情感的表达和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它的目的是用情感和美育来育人。所以我们要努力培养小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和优秀的学习方法。孔子的乐教思想提出培养小学生的审美品质,从而培养小学生感知音乐的美,这就是将审美思想的价值得以体现,这种体现就是表达人类情感的艺术,通过一些特定的方式来传播审美价值,比如:表演艺术。通常多以音乐为主。所以通过表演这一重要途径,我们可以学习很多对我们培养乐教思想有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