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例谈实验数据中隐藏的问题及干预策略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例谈实验数据中隐藏的问题及干预策略 论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例谈实验数据中隐藏的问题及干预策略摘要:六年级开展实验活动时,发现学生对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存在问题,于是采取了一定的措施进行干预,有效调整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提升了思维能力。关键词:实验数据问题引言:在教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的相关实验课时,发现学生的实验数据中有随意填写、涂改等不正常现象,从中折射出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的一些问题。本文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寻找相应的对策,引导学生科学、细致地对待实验数据,提高科学素养。小学科学课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而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订与实施研究方案、收集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等要素。每个要素都
2、会涉及多个科学思维方法。对于数据的处理,贯穿在每个年级的科学课中,尤其是高年级。学生对实验数据经过一系列的整理、分析、归纳、概括,有效地促进了他们思维的广度、深度,提升了类比、概括能力。新学期,我接手了六年级四个班的科学课教学,六上的教材中前三个单元几乎每一课都有实验,都要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在第一单元简单机械的实验中,我发现小组汇报环节很少出现问题数据(与实验规律不符的数据),结论归纳得也比较顺利,我暗自庆幸:虽然以前的课因为多方面原因,上得不太正规,但学生的水平还是不错的。上了第一单元第七课斜面的作用后,我把一部分学生的书收来,仔细翻看了每一个实验记录,隐隐感觉太平盛世只是表面。我又特意找部
3、分学生聊了一下,才发现:原来实验数据背后隐藏着不少问题。有的问题如果不加以重视、解决,就与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的培养目标是相悖的,会影响学生的一生的发展。一、问题及产生原因:1.随便填写课本上的实验记录表已经注明要求:用1、2、3、4表示坡度由小到大,实验前老师也提醒同学按书上表格要求记录数据。而该记录明显是随便写的,四次数据毫无规律可循。事后我和该生谈了一次,请他分析从图1的数据中怎样得到我们的发现的,他回答不出来,才承认那节课对实验没当一回事,为了应付老师检查,就随便写了几个数字。等到归纳结论时,就把大家总结出来的写进记录。而与他同组的另外三个同学的实验记录也是胡乱写的,整个小组就没
4、好好进行实验活动。这是学习态度不端正造成的。如果没发现,他们可能就会一直滥竽充数下去。虽然这样的情况在一个班级中出现得极少,但对他们的成长是不利的。教师应用慧眼及时捕获这个苗头,及时遏制住。心同境度N1AIn川的坎依圮就A(X1九4ry大)3茹,小力(N)2 .数据缺失、修改和图2记录的学生聊了一下,针对4次实验只有3次数据,给出的解释是时间来不及,只完成了前3次。但是对于前两次数据的涂改,学生纠结了半天,才说出实情:因为前三次实验中小组成员有分歧。争执之后,她们悄悄看了旁边小组的记录,发现自己的数据跟那组出入比较大,于是一商量,就改成有规律的数字了。时间上耽误了不少,也就导致第四次实验没有做
5、。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有两方面因素导致学生修改数据;一是该组几个同学比较爱面子,害怕在汇报时出现特别的数据惹得其他同学笑话,从众心理让她们觉得不能有特殊的地方。二是该组中有个别学生可能储存了相关的前概念,比如:看过课外书中提到斜面的原理。前概念让她感觉数据就应该体现斜面的坡度越平缓就越省力的,哪怕她们是按要求进行实验,出现了特别的数字,那些数字在她意识中就有问题,不能填到记录表里。f4*i*n州的富&Ui求衣3 图24 .数据完全相同图3和图4分属两个不同实验小组的记录,但是出现高度一致的数据,显然是有问题的。在和这两个组的学生交流后,发现其中一组学生担心自己的数据测得不准确,于是就看了另外一
6、组改了原来的数据。为什么不相信自己的实验结果呢?他们觉得另外一组的同学在科学课上发言积极、实验做得好,经常受到表扬,形成了一个定势:他们的数据肯定是最准的,是老师最想看到的。这个问题学生有责任,但反过来想教师没有责任吗?肯定有。教师平时教学中常常会考虑时间因素,担心一些意外干扰课堂节奏,导致课上不完,不知不觉在语言、动作等方面形成对实验结果的强烈指向性,对能充分反映实验结果的数据格外青睐,对在科学课学习中优秀的学生更多的关注。种种行为给了大家一定的暗示,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从众心理会有所增加,能力强的学生可能会察言观色,寻找老师最想看到的数据。在一些公开课中,也常会出现类似的情况,为了达到圆满的
7、课堂效果,教师不断暗示学生按他设定的路线走。结果看起来很完美,但长期下去,形成了弄虚作假的作风,对学生人格发展是有害的。56 .汇报时无特别数据这个特别数据排除学生乱写的,其实有一些数据是有研究价值的,值得全班同学一起从特别中发现很多问题(实验操作是否规范、观察是否到位、是否有外因影响等)。如果有了前面几种问题,在汇报交流时特别数据就很难出现,即使有,学生也不愿说。二、干预的策略: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关于科学态度培养目标有这样几点:具有基于证据和推理发表自己见解的意识、实事求是在科学学习中运用批判性思维大胆质疑。可见,运用实证推理判断是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学生在收集、整理、分析实
8、验数据中产生的多方面问题,教师应从哪些地方入手,去逐一解决问题呢?1 ,宽严相济,实事求是科学是以事实为基础的,严格尊重事实,形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是科学探究的保障,必须严要求。教师首先要反省自己的教学准备、流程、实验等方面是否严谨、科学,不随便减少也不任意添加,用自己的言行去熏陶学生。经常用正能量(教材中科学家严谨钻研的故事、身边同学细致探究的例子)去激励大家。但对于学生出现胡乱写个数字充数的敷衍态度,不能因为科学课是技能学科就放松管理,反而得当同事处理,在班级树立严谨的学风。学生不相信自己收集到的数据甚至篡改数据,其实就和不敢在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相似,他们怕暴露自己可能不完美的想法。特别是
9、到了高年级,不少学生自我意识增强,觉得在大庭广众下有失误是伤自尊的表现。因此,教师还要创设相对宽的环境,让学生放心大胆地进行交流,不怕出丑。保证实验时间的充分,哪怕多花点时间也可以。保证实验材料的充足,即使有的材料是学生自备,教师自己也要提前预备一点,可以在学生短缺时及时补充。保证交流、思考的时间,既要有自己的分析思考,也要有集体思维的碰撞。鼓励抬杠,有时个别学生针对自己小组实验中的数据,会提出与其他成员不同的想法;有时会对其他组交流中的某些数据提出不同意见,甚至会争得面红耳赤。这样的抬杠其实就是课标中提到的批判性思维的火花,保护这样的火苗并鼓励他们去质疑,花这样的时间是值得的。教师还要注意教
10、学语言的宽松,能引导学生深入的思考,而不是对错是不是这样结论性的评价。我发现如果教师适当深入到个别小组,作为成员参与某个实验操作,一方面可以暗中监督、提醒学生实验的规范,另一方消除了师生间的隔阂,制造一个宽松的氛围,学生是很欢迎的。2 .特别数据,特殊对待有了前面的铺垫,还是出现了特别的数据,怎么办?其实一两个特别数据有时就像在平静的湖面扔进一颗石子,能激起美丽的水花。这样的水花能激起科学课的活力,提升合作探究的有效性。当我们把这个特别数据从一堆常规数据中拎出来,学生自然就发现了数据中的矛盾。这时,鼓励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个数据在这里显得那么特别?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反思:是实
11、验操作不正确引起的?是实验器材不规范引起的?是哪一步实验步骤有问题?是观察得不仔细?在实验中周围环境是不是有影响?这个思考过程非常重要,能发现一点影响的因素,他们的科学思维就前进了一小步。当学生懂得对特别数据背后的产生原因进行思考时,那数据就不单是某一课结论的有力支撑,更是学生实证意识增强的体现。例如:第二单元第一课抵抗弯曲的实验中,我没有要求学生都按书上的材料去准备,尤其是承重物(书上用的是垫圈,实验室的垫圈数量少,不够用),鼓励他们从身边找材料,但是每个承重物必须重量相同。学生的能量不可小看,带来了象棋、围棋、燕尾夹等,用自己熟悉的材料做实验,感觉很轻松。实验后,我鼓励学生大胆地交流实验数
12、据,每个实验组都派了代表发言。看到大半个黑板的数据,我肯定了同学们的成果,随后提示学生观察数据:虽然承重物不同,纸梁的材质略有差别,但有没有规律可循呢?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交流的气氛热烈起来。在研究纸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实验中,有学生指出一个组的数据有问题(如图5):实验中承重物是一个一个放得,怎么会有承重05的?肯定是乱写的。发现了这个数字,有的人拿出了打假气势。很惊喜孩子们求实的态度,但这个数字背后肯定也是有缘由的。于是,我请0.5这个特别数字小组的代表给大家说明一下,他还蛮有底气的:我们用的是这种圆形笑脸的橡皮做承重物。他边说边举起几个一样的小橡皮预测一张纸厚度能承重一个,实测时放了
13、一块橡皮,当时纸梁没有塌,计时10秒钟的最后一秒竟然塌下去了。可我们组同学不服气,觉得一张纸不可能抗弯曲能力为0。于是,我就用小刀把橡皮平均分两份,每份不就是05个吗?用0.5个橡皮重新做实验,10秒没有塌,20秒也没塌,这不就说明一张纸的抗弯曲能力是0.5吗?我们没有乱写!听了他的解释,有的学生似乎觉得有点道理,有的小声嘀咕觉得还是有问题。我没有评判他的说法,而是把问题丢给学生们,让他们判断这个数字到底有没有问题。在短暂的无声思考后,有学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如果按这组的方法,他们的橡皮都应该切两半,把那05个橡皮当成一个承重物,每次增加0.5个,不然的话他们第二、三次实验和第一次承重的标准不
14、同,是不太科学的。这位同学的发言让我们眼前一亮,说到点上了。一个特别数据,引发了一场小小讨论,实际上反映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能发现数据背后的问题一一实验的规范性。154?RZ的电或已磕3曲能加的关系是,/兽加I曳复一如果数据出现有偶然性,通过反复多次实验就可以解决。如果是器材问题,换用更规范的材料再实验。在重复实验中,克服了原来一些不利因素,学生原本出现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虽然可能要花上一定的时间,甚至会导致一些教学内容顺延到下节课,但一次次的排除、对比、分析、归纳,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样的实验更真实,这样的数据更有说服力,这样的探究更有助于学生寻找规律,这样的结论更严谨。,方法指导,提升能力
15、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数据,不仅看自己组的,更要学会观察多个组的数据,寻找其中的规律。指导学生用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同类型比较、不同类别比较的方法,挖掘其中的内涵。一般来说,小学科学课的实验数据大多高度清晰,内在高度规律化,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很容易解释现象、归纳原理。但是不能就此而满足,遇到一些较复杂的数据,也要带着他们尝试分析,这样他们才能得到锻炼,能力才会有提高。例如:抵抗弯曲一课的结尾有个思考的问题(如图6),解决这个问题其实需要结合本课前面的两个模拟实验:纸梁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纸梁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把两个实验的数据放在一起比较,才能发现:对于同样材料做得横梁,增加厚度比增加宽度
16、的抗弯曲能力要强些。但是这两个实验记录表在书的不同页,做完宽度实验归纳了规律后再做厚度实验,学生不太容易发现两个实验之间的关联。对于图6的问题,感觉比较突兀。有了以前的经验,我在上课时特意把两个实验数据在黑板上整理在一起,纵向是不同小组宽度、厚度实验的数据,横向的是本小组两个不同实验的数据(图7、8、9、10)o有了这个铺垫,到了最后问题的解决,提示学生看看大家汇报的数据,学生从原来纵向比较转向横向比较,由同类比转向了不同类比,逐步发现了其中的规律,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横索草放好.还是立着放好小的不金,的MIKid”图7,图8,图9,图10带领学生在这样不断地训练中掌握分析的方法,逐步由教师扶到半扶再到自己摸索,学生对数据的理性思考就逐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