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读书会教师交流发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读书会教师交流发言.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评,才能体现读者对某书整体架构有没有完全理解。在历史学研究领域里,许多专家学者都极力主张写书评,比如有一本核心期刊,名叫中国史研究动态,这本期刊几乎每期都会办一个书评栏目,刊载文章全部是对某本书的评价。那么,既然在历史学领域里写书评是一种很常见的做法那么在教育学领域里,读者同样可以针对某一本书,写出自己的见解。另外,必须指出的是,当今社会,随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更新换代亦呈现出快速的步伐,在这样一种快餐文化时代的背景下,多数人要么是出于功利主义而读书,要么是为了考试、升职和加薪而被迫读书,这就把读书的真正内涵忽略了。我们读书,最重要的就是要把阅读书籍培养成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将
2、读书当作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高雅生活行为,从而真正做到手不释卷。学校读书会教师交流发言3一个学期的读书会即将结束,回顾这一个学期以来的读书活动,自己收获颇为丰富。从刚开始的为了读书而例行读书,到现在真正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自己的思想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知识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很多时候,在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下班之后,我们更愿意躺在床上去刷刷手机、看看视频网页等,不知不觉时间就流走了很多。而正是读书会,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共读的机会利用一晚上的时间,大家坐在一起静下心来去读书、交流,并通过撰写读书笔记来加深印象。此外,对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冯老师建
3、议大家通过举办公开课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实践。正值我们地理学科组申请了全校的公开教研活动,利用这个机会,我讲了公开课,在课后,裴校长、张顾问、冯老师以及以其他众多老师在评课过程中都给我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对我的帮助很大。最后,我把自己的说课、备课、讲课、评课到后续课堂内容的调整,通过教学叙事的形式整理出来,整个过程中都在不断反思、不断进步,感谢读书会让我快速成长。此时,我不禁想起了自己身边一个酷爱读书的人,他是我读研期间的一个博士师兄,在他的桌子上,总是摆放着将近一米宽的书籍,这些书都是他自己从网上购买的最新书籍。除了经常去图书馆,他很关注当下的、前沿的一些新书,并且也会通过邮件的方式与作者交流想
4、法。我也会经常借他的书来阅读,印象尤为深刻的是第一次看到他的书的时候,有被震惊到。我发现,他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就是在阅读过程中他会及时的做标记、做批注,把自己的想法写在书的旁边,并且还提醒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方便一起交流。他的每一本书都是这样认真去读、去做笔记通过这样的方式,每阅读完一本书后,自己的理解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升。我们读书就应该以这样一种方式去读,这同时也体现出了阅读纸质版书籍的优越性。近期,我自己在读的一本书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想与大家一起分享。这是一本历史传记类的作品,主要描述了 14位历史英雄人物他们一生中的光辉瞬间。其中有一个与我们地
5、理学科有关的故事是南极争夺战,主要讲述的是在上世纪初,南极点还未有人到达过,于是很多人纷纷前往,因为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人才各被历史铭记。当年有两支队伍,一支是挪威的阿蒙森队伍,另一支是英国的斯科特队伍,他们都为了使自己成为第一批到达南极的人而展开了激烈竞争。结果是阿蒙森队捷足先登,到达南极点,并凯旋而归。而斯科此时,我不禁想起了自己身边一个酷爱读书的人,他是我读研期间的一个博土师兄,在他的桌子上,总是摆放着将近一米宽的书籍,这些书都是他自己从网上购买的最新书籍。除了经常去图书馆,他很关注当下的、前沿的一些新书,并且也会通过邮件的方式与作者交流想法。我也会经常借他的书来阅读,印象尤为深刻的是第一
6、次看到他的书的时候,有被震惊到。我发现,他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就是在阅读过程中他会及时的做标记、做批注,把自己的想法写在书的旁边,并且还提醒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方便一起交流。他的每一本书都是这样认真去读、去做笔记通过这样的方式,每阅读完一本书后,自己的理解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升。我们读书就应该以这样一种方式去读,这同时也体现出了阅读纸质版书籍的优越性。近期,我自己在读的一本书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想与大家一起分享。这是一本历史传记类的作品,主要描述了 14位历史英雄人物他们一生中的光辉瞬间。其中有一个与我们地理学科有关的故事是南极争夺战,主要讲述的是在上世纪初,南极点还未有人到达过,于是很多人纷纷前往,因为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人才各被历史铭记。当年有两支队伍,一支是挪威的阿蒙森队伍,另一支是英国的斯科特队伍,他们都为了使自己成为第一批到达南极的人而展开了激烈竞争。结果是阿蒙森队捷足先登,到达南极点,并凯旋而归。而斯科特队则晚了一个月左右抵达,并且在返回途中由于南极寒季提前到来,在饥寒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