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环保营商环境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实现绿色转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环保营商环境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实现绿色转型.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优化环保营商环境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实现绿色转型2019年10月22日,国务院总理签署第722号国务院令,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表明国家持续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着力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增强发展动力。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湖州安吉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2017年10月,“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被写进党的十九大报告;“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
2、山的意识”被写进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之中。如何协调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保护好生态环境,是我们面临的难题,也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2017年7月3日,*市出台*市工业项目审批模式改革实施方案,在湖北省率先推行“先建后验”政策,对全市范围内已通过人园审查且签订正式投资协议的新建工业项目从前期筹备到竣工投产阶段实行“五联合”审批服务模式,即:联合评估、联合图审、联合报建、联合测绘、联合验收。其中涉及中介服务事项由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中介超市”的第三方机构进行全程服务,服务过程产生的相关评估、测绘、图审等费用由市政府统一买单,实现了 ”一份合同免收费、一个窗口管评估、一个中心管图审、一张通知即开工、
3、一次测量多处用、一次上门全验收:为深人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文件精神,市生态环境分局严格按照“严谨、高效、文明、廉清”的要求,以严格环境准人、强化审批服务为原则,以方便企业和作众办事为导向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为保障,力除烦苛之弊,大兴便民之举,营造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环境条件,不断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放管服”改革,优化办事创业和营商环境,全力服务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一、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和成效(一)强化服务理念,持续转变工作作风。一是加强学习转作风。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为契机,在全系统内开展“党纪法规大学习、执法实务大培训、能力素质大提升”活动,进一步提升“不忘
4、初心、牢记使命”的宗旨意识,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讲政治、懂规矩、守纪律、强业务,提升服务水平。二是强化执行转作风。大力弘扬真抓实干、马上就办、抓铁有痕、开拓创新之风,坚决杜绝拖拖拉拉、推诿扯皮,做到立说立办、立交立办。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让干部敢于担当、依法行政、大胆工作。三是做好服务转作风。在服务发展上,以群众利益无小事为出发点,以提高服务质量、创群众满意窗口为宗旨,全面推行“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杯热茶暖人心、一身正气办事、一句好话送行”的“五个一”工程,确保繁事简办、特事特办、限时即办的工作效率,切实提升服务水平。(二)创新服务举措,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出台了
5、关于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放管服”改革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助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简政“瘦身二取消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试生产、环保设施“三同时”竣工验收审批等审批事项,进一步减少企业要迈的“门槛二二是对标规范。主动对接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对标实现了规范审批、网上审批以及“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等要求。2019年,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网上登记备系项目291个,审批项目185个,窗口发放排污许可证155个,加油站、食品所等一批历史遗留“未批先建”项目通过审批。三是开展重点企业坏休服务包保活动。印发关于做好全市重点建设项目环保服务工作的通知,由主要负责人主管,明确分包责
6、任人、协助科室,变企业上门为服务上门开展点对点帮扶,推动惠企政策落地,解决企业环保问题。2019年米,土要负责人先后带领班子成员和业务科室深人全市重点乡镇和工业园区现场办公小八20余次,局服务项目工作专班深人重点项目和管辖企业上门服务50灾次。有力地支持了企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四是提前介人跟踪服务。点建设项目,提前告知环保行政审批事项及审批工作流程,及时(一)强化服务理念,持续转变工作作风。一是加强学习转作风。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为契机,在全系统内开展“党纪法规大学习、执法实务大培训、能力素质大提升”活动,进一步提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宗旨意识,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讲政治、懂规
7、矩、守纪律、强业务,提升服务水平。二是强化执行转作风。大力弘扬真抓实干、马上就办、抓铁有痕、开拓创新之风,坚决杜绝拖拖拉拉、推诿扯皮,做到立说立办、立交立办。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让干部敢于担当、依法行政、大胆工作。三是做好服务转作风。在服务发展上,以群众利益无小事为出发点,以提高服务质量、创群众满意窗口为宗旨,全面推行“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杯热茶暖人心、一身正气办事、一句好话送行”的“五个一”工程,确保繁事简办、特事特办、限时即办的工作效率,切实提升服务水平。(二)创新服务举措,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出台了关于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放管服”改革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
8、意见,助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简政“瘦身二取消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试生产、环保设施“三同时”竣工验收审批等审批事项,进一步减少企业要迈的“门槛二二是对标规范。主动对接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对标实现了规范审批、网上审批以及“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等要求。2019年,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网上登记备系项目291个,审批项目185个,窗口发放排污许可证155个,加油站、食品所等一批历史遗留“未批先建”项目通过审批。三是开展重点企业坏休服务包保活动。印发关于做好全市重点建设项目环保服务工作的通知,由主要负责人主管,明确分包责任人、协助科室,变企业上门为服务上门开展点对点帮扶,推动
9、惠企政策落地,解决企业环保问题。2019年米,土要负责人先后带领班子成员和业务科室深人全市重点乡镇和工业园区现场办公小八20余次,局服务项目工作专班深人重点项目和管辖企业上门服务50灾次。有力地支持了企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四是提前介人跟踪服务。点建设项目,提前告知环保行政审批事项及审批工作流程,及时环保收益,使工业企业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五)推进环保攻坚,营造高质量发展良好环境。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们充分发挥参谋作用,积极出谋划策,建立健全了决策机制、部门联动机制、科学治污机制、执法监管机制、督查督办机制等,采取强力措施,纵深推进八大行动、全力整改环保督察交办问题、深人实施蓝天保
10、卫战、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有序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共抓长江大保护,取缔了一批不符合产业政策、能耗高、污染重的企业,*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减少,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为“筑巢引凤”提供了优良的生态环境保障。(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以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生态村、环保模范城市等环保创建活动为载体,面向企业、面向青少年、面向社会,大力宣传普及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和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生态文明,倡导绿色生产和消费,努力将保护环境、合理利用和节约资源的意识和行动渗透到公众的日常生活中,不断提高公众环境意识,使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进一步深人人心,努力在全市形成
11、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截至目前,全市已成功创建省级生态镇4个(金牛镇、大箕铺镇、保安镇、还地桥镇)、省级生态村46个、黄石市级生态村76个。灵乡、刘仁八、殷祖、茗山、东风农场等乡镇申报材料通过初审,近期将向省环委会申请开展省级生态建设示范市创建预验收。二、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我们作为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重要职责之一是严格依法监管和实施环评审批行政许可,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尴尬。(一)严格执法与“损害”营商环境的尴尬。我们采取“一厂一法”、“逐点逐源排查”、“日查夜巡”等措施,定期不定期对污乘你进行监督检查,强化环境现场监管。组织开展长江经济带“清废们动、“双随机一公开”、“辐射安全”
12、和“环境安全”等执法行动。集中全系统力量,在全市组织开展以环境保护督察交办问题、污染防治攻政战任务清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五大”行业环境整治为重占的污染防治攻坚战环境执法大练兵专项行动,有力地打击了环境违法行为。当前形势下,违法成本逐步提高,行政处罚罚款额度即使行使自由裁量权从轻处罚最低也有儿十万元。少数企业一旦遭受处罚,立即进行说情或告状,实施处罚压力较大。(二)环评审批制约因素和项目业主急切批复的矛盾。建设项目形式多样,复杂程度不尽相同,有些项目只需登记表备案,无需行政许可,如基础设施类项目;有些项目审批权限在上级环保部门,如矿山采选类项目。少数落户项目在用地条件不符、产业布局规划
13、不符、附图附件不齐、公示时间不够的情况下提交环评文件,项目业主今天网上申报,明天就想拿批文。批复时间超过心理预期就向项目办或纪检监察机构反映、投诉环保部门不作为、慢作为。(三)以环保之名掩盖谋求利益之实的环境信访增多。信访人反映的合理诉求我局做到有诉必接、有接必查、有查必果、有果必复。但相当一部分环境信访问题的真实原因不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而是信访人为了进企业工作、强揽强拉企业附属工程等谋求不当利益的施压方式。2019年环境信访件402件,有32件涉及谋求个人利益的诉求。企业苦不堪言,环保部门也疲于应付,浪费了公共资源,同时也破坏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环境。(四)*市产业结构还不够优化。当前,*市
14、产业结构比较粗放,高科技项目较少,资源型项目占据较大的比重,环境污染问题难以控制;科技型、轻污染型项目较少,产业转型力度需进一步加强。(五)部分企业对高质量发展认识不足。有的项目建设不能严格履行环保法律法规等相关政策,存在“未批先建”、“未验先投”等违法们;为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大大降低环保投人和环保设施运行成本,环境质量难以得到持续改善。三、实现绿色转型的思考和对策(一)将生态环保要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决策全过程。坚持新旧动能转换与环保一同谋划、一起部署、一体推进,将环境质量改善作为衡量新旧动能转换的成效,用经济和环境“双指标”综合评价区域发展质量。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
15、和生态环境准人清单“三线一单”源头管控,严把准人关口,对高能耗、高污染和产能过剩项目一律不予审批,从源头有效控制环境影响;严格把好项目选址关,有效推进相关产业集聚化、规模化、规范化发展;提请政府出台*市建设项目准人负面清单,从源头最大程度上控制和减缓环境影响。大力优化产业、能源、交通运输、城市空间等结构布局,将生态环保、安全生产、节能减排、提质增效统一于高质量发展。(二)分类改造现有工业企业。对现有工业企业开展“亩产效益”评价,实行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将淘汰类项目、落后产能技术装备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生产线等纳人新旧动能转换“替代源”清单,按照先立后破的原则逐步退出。对技术装备相对先进的“过剩产能”,鼓励其对外转移优化布局。按照七大高耗能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工作方案及配套政策要求,加快铝型材、冶金灰、碎石加工等行业大调整、大布局、大优化。冶金灰、碎石加工等项目,在满足产业链发展匹配要求的基础上,不再布局新项目,并将产能规模和布局调整到合理范围。对历史上形成的传统支桂产业的小企业集群,强化标准、监管、引导,通过市场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