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试题汇总pdf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试题汇总pdf版.docx(6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试题汇总pdf版L影响胃肠道吸收的因素有()。A.化学物质的分子结构B.化学物质的理化特性C,胃肠蠕动情况D.胃肠菌群环境E.以上都是【答案】:E【解析】:消化道内容物的数量和性质(包括分子结构和理化特性)、胃肠的蠕动和排空速度以及肠道菌群均可对化学毒物的吸收产生影响。2 .应付紧张的关键是()。A.注意休息,增加睡眠B,正确地认识紧张,采取正确的应付策略,提高个人的应付能力C.锻炼身体,增强身体素质D.多与亲朋好友交谈,扩大交往E.学习舞蹈、绘画等陶冶情操【答案】:B【解析】:各种内外紧张刺激因子会引起人体明显的主观紧迫感觉、相应的紧张行为和伴随的生理和心理变化,这些
2、最终会导致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如果长期处于此状态下,会导致心血管系统功能性和器质性变化。应付紧张的关键是正确地认识紧张,采取正确的应付策略,提高个人的应付能力。3 .生长轨迹现象主要受哪一因素的影响?()A.遗传因素B.内分泌系统C.营养D.地理与气候E.疾病【答案】:A【解析】: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如果外界环境无特殊变化,人体生长发育通常比较稳定,呈鲜明的轨迹,其生长发育状况在所处人群中保持有限的上下波动幅度,这是一个特殊的动态和非常复杂的调控系统,遗传因素起到关键作用。4.某工人从事矿工工作10年,出现手掌发汗、感觉麻木、冷水负荷试验皮温恢复时间延长、外周血管痉挛等表现,据此该工人接触的职
3、业有害因素最可能为()oA.手传振动B.全身振动C.高温D.毒物E.高压【答案】:A【解析】:从事矿工工作的人容易长期过量接触手传振动。长期接触过量的手传振动,首先引起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变,表现为条件反射抑制,神经行为功能下降,神经传导速度降低和肢端感觉障碍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组织营养障碍,手掌多汗等。以手部感觉障碍和神经功能异常为主要特点的振动性神经病是手传振动职业危害的早期表现。同时,引起外周循环功能改变,表现为皮肤温度降低、冷水负荷试验皮温恢复时间延长、外周血管发生痉挛,出现典型的雷诺现象,即振动性白指。5.寇氏法的要求是()。A.各剂量组剂量呈等比级数排列B.各组小鼠不
4、可少于10只C.最大剂量组死亡率100%,最低剂量组死亡率0%D.动物数相同E.以上都是【答案】:E【解析】:寇氏法应用时必须满足下列条件:反应量(死亡率)大致呈正态分布;剂量必须按等比级数分布;各组动物数相等,不得少于三个剂量组,其中小鼠不可少于10只,一般为1020只;最大剂量组的死亡率为100%,最小剂量组的死亡率为0%。6.社区卫生服务特点之一是协调性,指()。A.协调个人和社区B.协调预防和康复服务C.协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D.协调家庭和社区内外各类资源和各专科服务E.协调老年人和慢性病人服务【答案】:D【解析】: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的职责是向病人提供广泛而综合的基层卫生保健服务,需要与
5、其他医疗和非医疗部门共同配合方可完成。因此,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必须成为社区内外、各个部门、专科和全科的协调人,体现了社区卫生服务具备协调性的特点。7 .体重在一生中增长最快的时期为()oA.胎儿期B.胎儿早期C.青春期D.幼儿期E.胎儿后期【答案】:E【解析】:胎儿后期是婴儿体重增长最快的时期,即所谓的“第一个生长高峰”,通常34个月时的体重是出生时体重的2倍,1岁时为出生时的3倍,2岁时为出生时的4倍。8 .比较甲、乙两地的死亡率大小,要用哪个指标?()A. RRB. ARC. ORD. SMRE. AR%【答案】:D【解析】:标化死亡比(SMR)=观察人群的实际死亡数+以标准人群计算的预期死
6、亡数,预比较甲、乙两地的死亡率大小可分别计算甲、乙两地的SMR,再以甲、乙两地的SMR做比,确定甲、乙两地的死亡率大小。9.海产鱼类肝脏中含量丰富的维生素是()。A.维生素B1B.维生素CC.尼克酸D.胡萝卜素E.维生素A和D【答案】:E【解析】:鱼类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重要来源,也是维生素B2的良好来源,维生素E、维生素B1和烟酸(尼克酸)的含量也较高,但几乎不含维生素C。其中海水鱼的肝脏、鱼油是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食物。胡萝卜素为主要的维生素A源类物质,食物来源主要是深色蔬菜和水果。10.烟酸(尼克酸)理化性质的特点为()。A.酸性条件易破坏B.碱性条件易破坏C.遇光易破坏D.加热及
7、烹调加工损失小E.高压下120, 20分钟易破坏【答案】:D【解析】:烟酸(尼克酸)为白色针状晶体,味苦,易溶于水和乙醇,不溶于乙酸。烟酸的化学性质很稳定,酸、碱、氧、光或加热条件下均不易破坏。在高压下,120 20分钟也不被破坏。D项,一般烹调损失极小,但会随水流失。11.土壤生物性污染对人类健康危害很大,下列除外哪种疾病均是由土壤传播给人类?()A.肠道传染病B.寄生虫病C.钩端螺旋体病D,肉毒中毒E.军团菌病【答案】:E【解析】:生物性污染的危害包括: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人体排出的含有病原体的粪便污染土壤,人生吃在这种土壤中种植的蔬菜瓜果等而感染得病(人一土壤一人)。钩端螺旋体病和炭疽
8、病:含有病原体的动物粪便污染土壤后,病原体通过皮肤或黏膜进入人体而得病(动物f 土壤一人)。破伤风和肉毒中毒:天然土壤中常含有破伤风梭菌和肉毒梭菌,人接触土壤而感染(土壤一人)。这两种病菌抵抗力很强,在土壤中能长期存活。E项,军团菌病多存在通过集中式空调的冷却塔水中,在使用空调时通过空气传播。12.影剧院换场时必须进行的卫生工作是()oA.打扫地面B.通风换气C.增大照明D.室内空气消毒E.降低噪声【答案】:B【解析】:B项,影剧院场次的间隔时间不应少于30分钟,其中空场时间不少于10分钟,换场时应加强通风换气。13.(共用备选答案)A.剂量-反应关系B. “阈值”C.剂量-效应关系D.生物半
9、减期E.拮抗作用一种化学物能使另一种化学物对人体毒性减弱是()0【答案】:E【解析】:E项,各化合物在体内交互作用的总效应,低于各化合物单独效应的总和,即一种化学物能使另一种化学物对人体毒性减弱,这一现象称为拮抗作用。一氧化碳可引起机体缺氧,随着一氧化碳浓度增加,可引起呼吸困难、昏迷、甚至死亡是()o【答案】:C【解析】:效应是量反应(计量资料),表示暴露一定剂量外源化学物后所引起的生物个体、器官或组织的生物学改变。剂量-效应关系表示化学物的剂量与个体或群体中发生的量反应强度之间的关系。化学物的剂量越大,所引起的量反应强度应该越大。c项,当co浓度升高时,对机体的损害越严重,符合剂量-效应关系
10、。环境有害因素导致机体反应的临界值是()。【答案】:B【解析】:B项,有阈化学物的剂量-反应关系曲线通常为非线性的“S”形曲线,在阈值即临界值以下将不会产生或测不出有害效应。人群受碑污染,随着碑浓度的增加,慢性碑中毒患病率也增加是()o【答案】:A【解析】:A项,反应是质反应(计数资料),指暴露某一外源化学物的群体中出现某种效应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比率,如死亡率,患病率等。剂量-反应关系表示化学物的剂量与某一种群中质反应的发生率之间的关系。化学物的剂量越大,出现的质反应发生率应该越高。随着碑浓度的增加,慢性珅中毒患病率也增加,符合剂量-反应关系。污染物在生物体内浓度减低一半所需要时间是()o【答
11、案】:D【解析】:D项,生物半减期是指污染物浓度减少50%所需的时间。生物半减期长的化学物质在较短的时间内蓄积量就可达到有害作用水平;而生物半减期短的,在一定的剂量下长期暴露也不会造成危害。14.痰中查到石棉小体可作为()oA.诊断石棉肺的指标B.接触石棉的指标C.反映肺纤维化程度的指标D.治愈指标E.没有特殊意义【答案】:B【解析】:在痰中发现石棉小体只能说明有过石棉接触,不能作为诊断石棉肺的依据。15.关于t检验与方差分析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oA.当比较样本为两组以上时,只用t检验B.当比较样本为两组以上时,只能用F检验c. t检验与方差分析均要求资料具有正态性D.配伍
12、组比较的方差分析是配对比较t检验的推广E.成组设计多个样本均数比较的方差分析是两样本均数比较t检验的推广【答案】:A【解析】:AB两项,t检验可用于配对或两独立样本的均数比较,但当比较样本为两组以上时,根据数据类型可选择秩和检验或者方差分析,不能采用t检验。C项,t检验与方差分析的应用条件是:随机样本,来自正态分布方差齐性的总体。DE两项,配伍组比较的方差分析是配对比较t检验的推广,成组设计多个样本均数比较的方差分析是两样本均数比较t检验的推广,其中F=t2。16 .在我国,就社区卫生服务而言,社区一般界定为城市的和农村的()oA.居委会;村B.居委会;乡镇C.居委会;县D.街道;村E.街道;
13、乡镇【答案】:E【解析】:社区是一个以地理和行政管理为依据划分的局部区域,如市、区、街道,县和乡(镇);在功能上社区是由一群具有强烈的归属感、认同感、凝聚力和文化氛围(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交流与互助等)的居民组成。ABC三项,居委会不是社区划分依据。D项,农村一般以乡为社区划分依据,而不是村。17 .(共用备选答案)A.胎儿期B.婴幼期C学龄期D.青少年期E.老年期佝偻病、蛋白质热量摄入不足、维生素缺乏、缺铁性贫血、缺锌症等易出现在()。【答案】:B【解析】:B项,婴幼儿正处于生长阶段,应有足量的优质蛋白质,以维持机体蛋白质的合成和更新,否则容易出现蛋白质热量摄入不足;矿物质在婴幼儿期具有极为
14、重要的作用,较易缺乏的矿物质有钙、铁和锌,摄入不足时容易出现佝偻病、缺铁性贫血、缺锌症;儿乎所有的维生素在缺乏时都会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缺铁性贫血、缺锌症、维生素(A、B2、C)缺乏、肥胖等易出现在()。【答案】:c【解析】:C项,学龄期必须保证供给充足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尤其要重视铁、锌、维生素A和维生素B2的供给。否则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缺锌症、维生素(A、B2)缺乏等症状。学龄期儿童由于能量摄入过多,运动过少易造成肥胖,因此应控制其能量摄入,坚持运动。第二性征等生长性发育缓慢、缺铁性贫血、甲状腺肿等易出现在()o【答案】:D【解析】:D项,青少年期需要通过膳食增加铁和锌的摄入量,并注意保证碘的摄入。否则容易出现第二性征等生长性发育缓慢、缺铁性贫血、甲状腺肿等症状。消化系统功能减退、向心性肥胖、糖耐量降低、衰老、易感染易出现在()o【答案】:E【解析】:E项,老年人的生理代谢特点包括:基础代谢率下降;心血管系统功能减退;消化系统功能减退;体成分改变;代谢功能降低;体内氧化损伤加重;免疫功能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脂肪组织逐渐增加,而瘦体重逐渐下降,止匕外,脂肪在体内储存部位有一种向心性分布的趋势,即由肢体逐渐转向躯干,出现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