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新能源汽车行业现状.doc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39672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外新能源汽车行业现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国内外新能源汽车行业现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国内外新能源汽车行业现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国内外新能源汽车行业现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国内外新能源汽车行业现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内外新能源汽车行业现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外新能源汽车行业现状.doc(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现状能源领域无疑是 21 世纪国际竞争的焦点和热点。随着环境保护概念的深入人心和国际原油供应的持续紧张,多数发达国家的研究机构和汽车厂商都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投资,以替代传统以石油为燃料的汽车,形成了多种技术共同发展的局面,其中部分技术已经在商业化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功。以美国、德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国家,特别是通用、福特、大众、宝马、丰田、本田等主要汽车厂商根据本国和公司的实际情况,先后采取了不同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策略,成功研发了多款新能源概念车型和应用车型,其中一些成熟的技术己经投放市场,实现量产。新能源汽车包括的范围较广,大致分为纯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

2、cles,EV)、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s,HEV)、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s,FCEV)、燃气汽车(Gas Vehicles,GV)、生物燃料汽车(Biological Fuel Vehicles,BFV)等类型。美国将新能源汽车研发重点放在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同时推广生物燃料汽车的产业化,日本在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方面技术最为先进,德国在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方面都有独特技术,同时也努力推广生物燃料汽车产业化。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国民收入的提高,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

3、rade Organization,WTO)之后,从 2002 年开始,我国汽车产业出现了快速发展的状态,直到 2009 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均超 1360 万辆,产销量位居世界第一,2010 年,中国产销更是双双突破 1800 万辆,继续蝉联全球汽车产销第一的位置。但是在我国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增长率居高不下,汽车改善居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产生了能源消耗、大气污染、危害安全等方面问题。在我国,汽车对 石油需求约占石油总需求量的 35%,原油对外依存度高达 50%按照目前的汽车普及速度,在不久的将来,我国无论是石油产量还是石油进口量都将面临严重负担。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大幅提升,汽车污染已经成为城市

4、空气污染、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主要源头之一。鉴于此,在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主题下,我国应当借鉴发达国家汽车产业发展的经验,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以实现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1.新能源汽车的定义2007年11月1日,国家发改委正式颁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首次明确了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和范围。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2 .新能源汽车的分类 新能源汽车包括的范围较广,大致可分为纯电动汽车(EV)、混合动力电动

5、汽车(HEV)、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燃气汽车(GV)、生物燃料汽车(BFV)等类型。3.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概述“八五”期间,国家计划委员会和科技委员会就把“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研究”正式列入国家科技重点攻关项目。 “九五”期间,我国开始推广新能源汽车,科技部把电动汽车列入国家重大产业工程项目,完成了纯电动汽车先导车的研制和全新纯电动轿车概念的开发,建成了我国电动汽车运行试验示范区。 “十五”期间,科技部组织实施国家 863 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期间投入 9.5 亿元研发经费。专项确立了“三纵三横”的国家新能源汽车研发布局,确定发展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三项整

6、车技术(为“三纵”),以及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电机驱动和控制单元系统以及动力电池和电池组管理系统三项关键零部件技术(为“三横”)。专项采用总体组负责制,由整车企业牵头,关键零部件配合,产学研相结合,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同步研究,基础设施协调发展的研发体制。目前,我国锂电池的研发水平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只是在加工制造、基础设备、基本材料商仍有一定的差距。国内电池厂商中,产业化做得最好有比亚迪、天津力神、深圳比克和东莞新能源。锂电池相关行业的上市公司包括中信国安盟固利、万向钱潮,咸阳威力克能源,张家港力天。4.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汽车销量持续快速增长,尤其是2009

7、年以来,我国持续成为全球最大汽车产销国。至2013年,我国汽车销量已突破2000万辆,达2198万辆,在该年底,全国机动车数量突破2.5亿辆,其中,汽车达1.37亿辆。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攀升,导致我国石油消耗量日益升高,石油对外依存度也不断升高。根据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目标,至2015年我国石油对外 依存度需要控制在61%以内,然而目前的数字正在逼近这一红线。数据显示,早在2009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就已突破50%的警戒线;至2012年,该 数据升至56.4%,2013年更是高达58.1%。汽车保有量的持续攀升,不仅给能源带来危机,同时传统汽车排放的尾气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去年及今年,

8、全国大面积持续长时间被雾霾笼罩,空气质量已经达到了严重污染程度,如何控制和降低汽车尾气排放带来的污染也是亟需解决的一大课题。在此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迫在眉睫,近几年,我国政府也因此出台了相关政策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给予支持和鼓励。从2013年新能源补贴新政来 看,其补贴金额标准如表2-3所示,中央将对纯电动汽车最高补6万元,插电式混合动力最高补3.5万元,新能源汽车还可以享用有地方补贴和其他优惠政策。同时,政府对新能源汽车发展还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

9、超过500万辆。然而,近几年新能源汽车整体却呈现“叫好不叫座”的现状,市场销量屈指可数,与国外差距较大。近几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从2012年销量才开始突破万 辆,2013年也仅有1.76万辆,不足两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相对较多,为1.46万辆,因此,想要完成2015年累计50万辆的产销目标难度较大。与我国市场相比,全球产销第二大的美国市场新能源汽车销量较高,2013年其新能源汽车(定义与我国类似,含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销量共实现9.6万辆。其中,时下当红的特斯拉,在美销量就有1.87万辆,超我国新能源汽车总量。同时,近几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长主要是依靠新车销量拉动,市场在售车型

10、销量普遍偏低。由于近几年政府对新能源汽车大力推广和扶持,涌入新能源 汽车领域的企业增多,市场上可供选择的车型也增多,但总体而言依然很少。如今,进入工信部新能源车目录的国产车约十几款,品牌涉及到奇瑞、比亚迪、北汽、 上汽、启辰、雪佛兰等等,国内主要新能源汽车如表所示。目前有公布销量(指批发量)数据的新能源汽车主要有奇瑞M1 EV、比亚迪F3DM和E6、北汽E150EV、绅宝EV、众泰朗悦EV、雪佛兰沃蓝达、赛欧电动等,这些汽车去年销量均不超2000辆,其中,比亚迪 EE6、F3DM销量相对较多,分别为1544辆和1005辆。美国市场中,2013年销量前十电动车依次是通用汽车雪佛兰沃蓝达、日产聆风

11、、特斯拉Model S、丰田普锐斯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福特C-Max Energi混合动力车、福特Fusion Energi混合动力车、福特福克斯纯电动车、丰田RAV4电动车、三菱i和Smart forTwo电动车。其中,前六车型销量均在六千辆以上,前三销量更是均超我国新能源汽车总量,特斯拉销量1.87万辆。从车型系能指标上来看,我国生产的新能源汽车与国外相比,纵然有所差距,但实际差距并不显著。本文选取了几款在售的纯电动车特斯拉、通用赛欧 SPRINGO、比亚迪E6、荣威E50、北汽E150ev进行对比(如表2-5),比较发现:相比像特斯拉这样的豪车电动车,我国生产的电动车在续航里程和 安全性设

12、置、豪华功能的配置上要逊色不少,但也已经达到实用的程度,安全性也得到了严格的论证;而与通用这样的外资品牌普通电动车相比,国产电动车的续航 里程,所用电池材料的安全性、充电时间,售后保固的年限,都相差不大。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仅需要解决节能、环保的问题,同时安全问题也非常重要。这对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提出新的要求。根据目前的技术划分,我国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正在从发展期向成熟期过渡;纯电动汽车技术大多处于起步期,只有铅酸蓄电池技术比较成熟,然而根据对电池的分析,已经排除了未来铅酸电池作为动力电池的可能;燃料电池汽车还处于起步期。另外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还存在这瓶颈,主要表现在专利技术,配套设施两个方面。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其它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