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献与古书画鉴藏研究札记.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141669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9.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方文献与古书画鉴藏研究札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地方文献与古书画鉴藏研究札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地方文献与古书画鉴藏研究札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地方文献与古书画鉴藏研究札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地方文献与古书画鉴藏研究札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方文献与古书画鉴藏研究札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方文献与古书画鉴藏研究札记.docx(1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地方文献与古书画鉴藏研究札记Summary书画鉴定的实质是在书画史中为被鉴作品寻找准确的时空坐标。开展这种定位性质的研究,有赖于图像和文献两方面的结合。由于地方文献在解决主流学术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借助江苏省无锡市图书馆近年来陆续出版的地方文献“华氏文库”系列影印家谱丛书,对明代中期吴地书画鉴藏家华夏的家系与生卒年进行钩沉,探讨地方文献与艺术史研究相关问题。Key书画鉴定地方文献家谱华夏对古代传世书画作品展开研究,无非要依凭图像和文献。作为美术史研究的基础学科,古书画鉴定研究重在关注作品图像本身。这完全可以理解,因为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基本上都是从研究现象开始入手,在对现象进行观察和

2、描述的基础上,才会逐步深入拓展。总而言之,任何一门学科,其“根本意义和作用在于探索主导领域中种种复杂现象运转和变化的本质与规律,以增强人对自身以及自然界的认识,这才是一门学科的真谛” 口。具体到书画鉴定而言,囿于书画史研究的材料所限,研究者一向比较关注书画作品本身,包括“(一)写作中的基本组织;(二)书法中的文字考订;(三)绘画中的建筑物和服用品形制。这是最基本的鉴别对象” 2。当然,研究者也会对与书画作品相关的文献材料详加考证,将之作为研究书画本身的辅助资料。在书画鉴定的实践中,鉴定家们以“辨真假,明是非”为最终研究目的,3力图揭示书画作品在书画史中的位置,并尽可能地反映书画创制的相关背景和

3、合理动机,进而以此梳理出准确的书画史脉络。20世纪40年代末期,大批尖端科学技术被应用到基础研究和民用领域,“碳74年代测定法”便是在这一时期被考古专家所吸纳,在考古学领域掀起了革命性变革。科技手段能被应用到考古研究当中,书画鉴定界自然也会受到影响。其任何学科在严格意义上都存在着互融与重组的现象。中国古代书画作品具有特殊的属性,从诗书画印到材质、笔墨,各种元素互融、重组,呈现出迥异于西方绘画的特质。体现在鉴定与作伪方面,各种因素的真假互融形成了许多“重组”现象,譬如真迹匹配作伪题跋、原装裱匹配伪作等,几乎所有的因素都可以自然巧妙地形成多种“组合”,进而形成一件“新”的图像作品。不过,就图像研究

4、而言,即使其中的诸多组合存在着“真假互配”的关系,实际上也并不会对研究产生太大影响,因为图像研究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文字阐释。尤其在当前的艺术史研究语境下,学科交叉愈发深入,文字阐释愈发丰富多彩,即使被阐释作品的真假组合十分严重,也不会对文字阐释本身产生太大影响。前几年关于宋人功甫帖与溪岸图的真假鉴定即是比较著名的例子。功甫帖的实际字数虽然少,但其装裱、著录、印鉴等十分复杂,寥寥几字与这些复杂的外围因素互相组合,形成了极为丰富的理论阐释空间。书画作品的互融与重组对艺术史研究而言永远利大于弊,因为它为艺术史的阐述提供了足够的想象空间和可依凭的丰富材料。不过对鉴定而言,其意义似乎小了很多,因为真假掺

5、半的材料越多,鉴定的复杂程度越高。图像与文献相结合,既是艺术史研究的基点,也是古书画鉴定研究的基点。古书画鉴定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图像重组”绝大部分情况是“真鹰杂糅”,最终指向牟利。与艺术史中其他研究方向不同的是,古书画鉴定研究对文献的处理相对复杂得多。整体而言,它要求研究者熟稔画史、画理、画法、画论,此外还要掌握文字避讳、各种字体(譬如行草书、篆书、金文等)、治印、名物制度、书画家的笔墨习惯、书画材质、文史知识等。毋庸置疑,对这些知识掌握越多,鉴定家的水平就越高,研究成果也就越值得信服,反之亦然。同时,就古书画鉴定研究领域某个具体的研究对象而言,如果研究者不能亲自对其进行实地考察,深入到具体的

6、研究语境中去,得到的研究成果也难免会与实际情况南辕北辙。笔者由于工作、生活在无锡一隅,故以明代中期无锡东亭镇号称“江东巨眼”的古物大收藏家、鉴定家华夏为研究个案,依托地方家谱文献、名人诗集、墓志铭等非美术类文献,尝试推动一直未取得学术突破的华夏及其家族的古书画鉴藏研究。关于华夏的许多基本信息其实迄今尚未厘清。明代嘉靖时期江南地区著名的古物鉴藏家华夏出身于江南望族一一无锡东亭华氏。明末清初时,华氏族人华渚编纂了一本华氏本书4,该书是目前保存下来最早的一部无锡华氏总谱,综合了之前编修的族谱中的诸多内容,尤以人物传记和祠墓记载最为详细。他对“华”这一姓氏的来源叙述如下:华之先,与宋同姓,微子之后也。

7、微子国于宋,传十世,是为戴公。戴公仲子考父说,食采于华,别于大宗,因氏焉。自考父以来,绪系可考,然自元见于春秋,数传而邑绝。汉兴,华氏彻侯者仅四世。汉魏之际,复为著姓,或在高唐,或在江都,或在晋陵。居高唐者曰歆,居江都者曰融,居晋陵者日覆。江南之华由晋陵。5 华渚一文说得极为清楚明了。“华”姓源于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其后人居于晋陵(即今常州一带)的华薮,是为江南华氏一族的始祖。华薮后传三代至华豪,其子华宝居于无锡之隆亭(今江苏省无锡市东亭镇一带),于是无锡隆亭成为江南华氏的祖居之地。其后历经社会变迁,虽亦多有迁徙事件发生,但无锡东亭始终被华氏后裔作为其祖源所在。经过代代相传,至南宋宁宗时,华家出

8、现了一位杰出人物一一华诠,其乃华氏之第五代始祖。元代华惊6在宗谱里这样记载道:府君讳诠,字君选,千三府君嫡长子,第万十一。容貌词气,迥异常人,自幼颖悟读书,务达奥义,既长为乡之闻人,资产埒封为常郡柜族之冠。宋由纳粟授将仕郎主,无锡县簿,五子益振诗礼之风,华氏之盛自此始焉。生于宋开禧二年二月十二日,寿八十,卒于元至元二十二年十月二十日。娶邓氏,合葬隆亭大坟。吴兴赵孟为著墓表。子五:友谅、友直、友闻、友龙、一雷至诠,家产益拓,岁得租四十八万石有奇,时称“华半州”。7 在华诠生活的时代,华家不仅家业殷实,而且在仕途上亦有作为,奠定了华氏成为望族的基础。在人丁繁衍方面,华诠一共生了五个儿子,其中长子华

9、友谅在南宋时任朝奉郎,次子华友直元代时任常州路总管兼劝农事,三子华友闻8任无锡县监税,元代大书法家揭傻斯曾为之撰写过墓志铭,四子华友龙任处州路录判,历官扬、通、泰三州屯田提举,五子华一雷9曾任濂溪书院山长。兄弟五人共生子十五人,分别为“十通”“五奇”。据华氏本书,“十通”“五奇”分别指嫡出和庶出,“十通五奇者,何有嫡有庶。嫡也,而通之。庶也,而奇之,亦将以通人、奇人之望后裔也” 10。在这样一个庞大的家族谱系中,尤以“通四”“通八”两支最为繁盛。华友闻之子华璞11为“通四”之始祖。元末明初迁往鹅湖边的华贞固属“通四” 一支,明中叶著名鉴藏家华夏也是“通四”一支的后人。华友龙之子华琳12为“通八

10、”之始祖。较“通四” 一支而言,“通八” 一支人丁较弱,明代时比较著名的人物有华麟祥、华云父子。“通四” 一支的华贞固字公恺,徙居鹅湖,营祠室,辑宗谱,著有虑得集,是为荡口华氏始迁祖。华贞固之父华幼武字彦清,号栖碧,生七子,幼年随曾祖父华友闻迁堪阳(今无锡市新吴区坊前一带)。华幼武之父为华铉,又名也先,一作野仙,字子举,仕元后由宿卫授都功德使司都事,后谢病归,年仅26岁。父亲早逝的华幼武事母至孝,曾筑“贞节堂”以供颐养,另建有“春草轩”,取唐人孟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诗意,以示不忘母亲抚育之恩。他还延请杨维桢、张翥等文人为之撰写春草轩辞,迄今仍有不少碑帖本存世,如现藏无锡博物院的文徵明行

11、书杨维桢春草轩辞册页就是华氏后人邀请文徵明为之抄写的辞文。另外,春草轩辞中还有段天祐、胡助、杨维桢、陈基、潘纯、张世昌、高明、王逢、杨铸、宇文谅、贡师泰、周伯琦、迺贤、陈远、涂贞、谢理、韩文均、王余庆、黄师宪、金玉、范成等人的文字,后人可借此管窥华幼武的交游情况。华幼武工翰墨,好吟咏,有著述两种,其中杜诗评抄已散佚,仅黄杨集传世,如今无锡博物院便藏有华贞固手抄本黄杨集。该书是有关华幼武宴饮、唱和、赠别、怀人之类的交游诗歌总集,里面有很大一部分和绘画有关,比如有大量的题画诗、奉和画家之作等,由此可以看出华幼武曾见过不少元代以前的绘画作品,如北宋王诜的溪山图、温日观的葡萄图等,其中题咏“元四家”之

12、一倪瓒作品的诗作较多,说明他们二人交往甚深。此外,元末画家陆广亦是华幼武相对来往较多的画家之一。华幼武不仅常题诗陆画,而且还常与之相聚。黄杨集内有不少华氏的题画诗作,这些画作是否属于华幼武的藏品,迄今尚未可知。从严格意义上讲,这些题画诗多是在文学形式上下功夫,与绘画本身尚有一段距离,所以华幼武说不上十分懂得中国画。华幼武的七世孙为华钦。无锡学者、书画收藏家周道振辑校的文徵明集卷三十一 ”华府君墓志铭” 一条载:府君华氏,讳钦,字敬夫,常之无锡人,裔出南齐孝子宝。家世之祥,具余所作南坡翁墓志。府君,南坡翁之子也。南坡精敏宏达,长于经理,年九十余,独自操家。科轮佃作,悉身任之,一不委劳于人府君生成

13、化甲午八月七日,卒嘉靖甲寅正月十又三日,享年八十有一。配吕氏,前卒。子男五人:长夏,国子生,娶钱。韶、勺,娶俱邹。英娶范。文甫,丙午举人,娶成。女一人,适钱去伪。孙男五人:绍会、绍芳、绍先、绍贤、绍龄。孙女十二人。曾孙男一人:积德。葬以卒之明年乙卯正月十日,墓在胶山,吕硕人枸。先事,夏偕诸弟以状来请铭,状则文甫所自述也。13这篇墓志铭简单介绍了华氏其中四代人的基本情况。华夏的父亲叫华钦,字敬夫,生于明成化甲午年(1474)八月初七,卒于嘉靖甲寅年(1534)正月十三。华钦生有五个儿子,分别是华夏、华韶、华勺、华英、华文甫,其中华夏居长。兄弟五人中,只有华夏的五弟华文甫在嘉靖二十五年(1546)

14、中举人。华文甫字西桥,曾任昌化知县,政声卓然。14关于华夏的生卒年,学术界一直没有确切说法。杨仁恺主编的中国书画第七章“明代书画”载:“华夏字中甫,江苏无锡人,著名鉴藏家,和文徵明、祝允明、都穆等著名书画鉴藏家友善,经常过从。他世居东沙,斋名真赏斋,其中贮藏古物金石书画极富。” 15周道振的无锡华夏真赏斋与文徵明一文载:“华夏,字中甫,号东沙,无锡人。幼颖敏,识伟志昂。长读书成均,声动南雍。遒蚂疾,弃举子业,乃寄情于古图史金石之文。金石、绿素品鉴,推江东巨眼。少师事王守仁。守仁谪龙场驿丞,夏侍左右,周旋患难。中岁与苏州祝允明、文徵明称合志之交。生于明孝宗弘治间,而著声于世宗嘉靖间,卒年七十四岁

15、。” 16据文后注释,周氏所引据文献为清光绪年间的无锡金匮县志和清初华渚的华氏本书。他基本照抄了县志的说法,没有进一步深入考证。该县志记载如下:“华夏,字中甫,少师事王守仁,守仁谪龙场驿,夏周旋患难。中岁与吴下文徵明、祝允明辈为性命交。构真赏斋于东沙,藏三代鼎彝,魏晋以来金石、绿素品鉴,推江东巨眼。徵明为之铭。真赏斋拓本,妙埒宣和、停云、快雪,而下不敢望也。” 17其实,华夏的墓志铭很早就收录在明嘉靖时期无锡荡口华启直的华豫庵先生集一书中。书中“族侄中甫君墓志铭” 一条的内容至关重要,因为其首次极为具体地交代了华夏的生卒年。而且,该文献一直鲜有人披露,兹录全文如下:嗟嗟,中甫君其已焉哉。君华氏,讳夏,中甫其字,别号东沙。我华出春秋宋戴公,后东晋孝子讳宝,家无锡之华陂。传十有八世,讳荣,尝仕宋,居汴。又三传,讳原泉,自汴还锡,居邑之梅里。又八传,讳铉,早卒,配陈,守节被旌。铉生栖碧翁,讳幼武,好文能诗,有黄杨集行世。栖碧生贞固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