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2022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2022年).docx(4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安徽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皖教发20222号各市、省直管县教育局、发展改革委,各高等学校:经省政府同意,现将安徽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认真组织实施。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2年1月25日安徽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为加快安徽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省建设,依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一、发展环境(-)“十三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成就。“十三五”以来,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2、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明显增强,截至2020年底,全省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28万所,在校生1295.4万人,专任教师71.95万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4.9%,义务教育巩固率95.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2.3%,从2018年起,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0%,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由2015年的13.3年提高至14.3年,教育事业发展主要指标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为建设教育强省奠定了坚实基础。1 ,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程度显著提高,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超过80%,实现农村“一镇一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快速提升,提前3年实现全省县(市、区)全部
3、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认定。普通高中教育持续稳步发展,办学特色提升明显,中等职业学校布局和功能不断优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深入,基本实现专业群对产业群全覆盖。高等教育加快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在全国率先建设应用性高等教育体系,分地方特色、地方应用型和地方技能型3类建设高水平大学。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取得较大进展,面向全社会的继续教育平台和远程教育网络体系基本建立,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立交桥”初步形成。2 .教育改革取得新成效。跻身全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省,在全国率先挂牌成立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打造全国第一家省级“教管服一体化智慧思政大数据平台。教育评价改革稳步推进,唯分数、唯升
4、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初步扭转。教育督导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教育督导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稳步推进,高质量完成国家高职扩招任务。双元制、中国特色学徒制等符合职教特点的育人模式初步建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创业教育、社会责任教育三位一体育人模式基本形成,省属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数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大学生学科和技能竞赛成绩居全国第一方阵。新增一批硕士、博士学位点,部分填补了我省学科授权空白领域。3所高校13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5所高职院校进入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高校主动服务“五个一”创新主平台建设,
5、深度参与2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在30所高校建立53个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支持16所高校建设新型智库。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安徽大学与美国纽约石溪大学合作举办我省首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教育对外开放日趋活跃,深度融入长三角教育高质量一体化发展。3 .发展保障得到新强化。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扎实推进学校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以党建引领教育事业发展,探索教育优先发展的特色路径,实现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城镇化建设和人口变动相协调。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不断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职业教育生均拨款制度全面建立,本科高校生均拨款制度巩固完善
6、。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学历层次显著提高,在全国第一批将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全部下放至高校。教育信息化进程持续加快,“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走在全国前列,智慧学校建设全面推进,实现农村教学点在线课堂常态化教学全覆盖,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育教学全面实施。学校内部治理改革持续深化,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加快,教职工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权利得到保障,民办教育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热情不断高涨。3专栏1 “十三五”时期安徽省教育事业发展主要指标情况指标单位2015 年2020 年学前教育在园幼儿数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人%185,780.1216.894.9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义务教育巩
7、固率现%99.99399.9995.5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292.3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其中:普通本专科其中:研究生高等教育毛入学率J人人195113,15.0216.8136.8Z人般40.68.450以上专任教师专任教师总数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普通高校具有硕士以上学位专任教师比例1人%现般62.4100,099.998.166.971.95100.099.9898.976.0人力资源开发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9.813.310.414.3(-)“十四五”时期安徽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十四五”
8、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安徽奋勇争先、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的关键五年。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动力、结构和形态都将发生深刻变化,教育事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需要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全面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能力,在服务安徽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一是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机遇与挑战。国家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有利于我省发挥区位交通、市场腹地、人力
9、资源、生态环境优势,打造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教育事业发展应牢牢把握这一战略机遇,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把安徽建设成为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的重要策源地,提升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二是重大战略叠加效应集中释放的机遇与挑战。国家正在大力实施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共建“一带一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有利于我省发挥左右逢源等优势,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中提升发展位势。教育事业发展应抢抓政策红利,结合安徽实际,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全面提升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水平。三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前沿引领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
10、新正在塑造新的经济形态,有利于我省发挥科教资源集聚、重大创新平台集中的“关键变量”作用,在世界科技竞争中抢占新的制高点。教育事业发展应聚焦提升原始创新能力,聚焦支撑科技自立自强,聚焦关键核心技术,聚焦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全面融入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四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调整重构的机遇与挑战。全球生产网络更为倚重供应链基地和大规模消费市场中心,有利于我省依托多层次承接产业转移平台吸引国内外资本和新兴产业布局,扩大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有效投入,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发展应聚焦服务新兴产业聚集地建设,形成支撑弓I领知识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学科专业体系
11、。近年来,安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进步,在国家发展格局中从“总量居中、人均靠后”转变为“总量靠前、人均居中”,人民群众对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对教育的需求更加多样,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更加迫切。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需求,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省教育发展仍不平衡不充分,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民群众需要。主要表现在:科学的教育理念尚未牢固确立,素质教育尚未得到充分发展,科学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尚未在全社会形成共识;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相比,人才培养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契合度不够,教育支撑引领创新发展的能力亟待提升,教师队伍建设尚不能满足教育现代化需要,高端
12、人才较为缺乏;区域、城乡之间教育发展尚存在差距,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有待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和教育功利化倾向依旧存在,“放管服”改革有待深化。教育事业发展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提高质量作为主题任务,创新教育组织形态,丰富现代学习方式,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二、总体要求(-)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立德树人,以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加快推进教
13、育现代化为主线,以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根本目的,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教育强省贡献更大力量。()主要目标。制度更加完备、结构更加优化、保障更加全面、服务更加高效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基本建成。教育发展活力进一步激发,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相互融合,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密切配合、良性互动,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教育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能力显著提高。多样化可选择的优质教育资源更加丰富,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资
14、源机会进一步扩大,学习型社会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各级各类学校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更加完善,引导教师潜心育人的评价制度更加健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办法更加科学,社会选人用人方式更加多元。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迈上新的台阶,推动实现长三角教育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学前教育。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和科学保教体系基本建成,学前教育管理和政策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学前教育资源更加充裕、优质,实现学前教育普及普惠高质量发展。义务教育。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得到改善与提升,城镇学校学位供给满足学生入学需求,大班额消除成果得到巩固和提升,学生寄宿需求基本得到满足,学校教学生活条件持续改善,县域义务教育发展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高中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进一步提升,新增劳动力普遍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有效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需求,学生自主发展能力显著增强。职业技术教育。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产教深度融合、校企深度合作、灵活多样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基本形成,职业技术教育服务能力和适应性进一步增强,中高职贯通、专本科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建立,形成中、高职与应用型本科教育有机衔接、与行业企业协同育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格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群众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