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馆工程通风空调工程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馆工程通风空调工程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体育馆工程通风空调工程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1、金属风管制作工程1. 1工艺流程空调风管、通风风管及消防送风管采用咬口、钾接、法兰接口,消防排烟风管采用焊接,法兰联接采用点焊翻边工艺施工。风管制作以机械制作为主,手工制作为辅,采用电动剪板,机械制缝折方,施工顺序根据总进度计划具体落实专业施工进度,分为先机房外后机房内两个阶段施工。机房外风管制作在楼层结构施工结束后即开始施工,并随楼层进度逐层施1. 3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及质量要求材料检验:镀锌钢板表面不得有水印、裂纹、结疤等缺陷,普通钢板表面平整无锈蚀、裂纹等缺陷,各种钢板厚度达标,边直角方,应有合格证、材质证明等质量证明文件,并经现场检验报监理报验
2、合格方可使用,各种型材应无重度锈蚀,符合标准重量和厚度(直径),并有材质证明,合格证等质量证明文件,并经现场检验合格方可使用。风管选料:空调、通风风管均采用镀锌钢板,消防排烟管采用2mm钢板制作,风管、法兰的材料选择应符合下表要求。穿过防火墙或楼板处的风道至防火阀处采用2mm厚镀锌钢板制作,并且伸出防火墙或楼板两侧200mm。112014001.202.02.050012506301250Z304140020001.503.03.01250200012502000Z404风管制作咬口焊接及成形要求:参照工艺标准风管的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矩形风管为外边长,圆形风管指外径,咬口紧密,表面平整,宽
3、度均匀,无孔洞,半咬口和胀裂现象,纵向咬缝应错开,焊缝严禁有烧穿、漏焊、裂纹、纵向焊缝错开,焊接后必须整形,风管外观质量应折角平直,圆弧均匀,两端面平行度,直管纵向缝,弯头圆弧度及导流片设置等方面无翘角,表面平整度小于5mm,联合角咬口的翻边宽度大于等于6mmo法兰的制作:法兰的规格:矩形法兰指内边长,圆形法兰指内径,安装孔、钏钉孔间距W150mm,四角都有孔,能任意互换,密钉孔距边市5cm,安装孔630孔径为9mm,630孔径为7mm,钾钉孔规格630孔径5.2mm,630孔径为4.2mm,法兰焊接均匀、饱满,不得有漏焊、虚焊、气孔、夹渣、焊瘤等缺陷,法兰在焊接、钻孔、除锈、清渣后刷二遍防锈
4、漆,要求漆膜均匀、无气泡漏漆现象。风管、法兰制作的允许偏差值控制:矩形风管大边长及圆形风管外径W300mb时,允许偏差+0、Tmb当300mm时,+0、-2mm,矩形法兰大边长及圆形法兰内径允许偏差+2、-0mm,矩形法兰对角之差允许W3mm,法兰平整度W2mm,法兰接缝不平整度Wlmm。风管加固:空调风管大边长三800mm,长度,1250mm时要设加固,通风风管大边长2630mm,长度1200mm以上时要设置加固,加固采用角钢钏接加固,其用料规格等同于法兰用料规格,加固用料在下料制作后,钏接前应防锈刷防锈漆二遍。圆形弯管的制作分节,应符合下表要求,且制作角度偏差不3。,中心R=1L5倍D。弯
5、管直径(mm)弯曲角度和最少节数90604530中节端节中节麻下中节麻下中节二山-p“而下2202X302X15O1X302X151X2230,2X1115,21522045032230,211O152202101X2230,2X1115.215/4508004152X15O2X202X101X2230,2X1115,1X152730,800l40051527303152730,2152X730,11527030,1400200081025510253X1115,2X537,3021025矩形风管弯管制作:1)采用内外弧形矩形弯管加工形式时,其内R应大三20.5A,应圆弧均匀。2)采用内弧形矩
6、形弯管制作形式,弯管内径R2200mm,当A25OOm时,应设置导流片,导流片的设置应符合下表:弯管宽度A(mm)片数片间距(mm)导流片展开宽度(mm)展开高度(mm)50041303305106304160330610800615033088010007165330114012508180330142016001019633019402000122113302500矩形三通送风管及垂直联接与干管侧面的支管应设置三通调节阀。2、管道安装工程2. 2主要施工方法本工程空调水管除冷凝水管和室内钢管采用热镀锌钢管螺纹连接外,其余全部采用无缝钢管焊接。安装准备:根据设计图,熟悉图纸,了解各设备的进出
7、口坐标、标高,复核管道走向及预留洞口的座标,现场测绘各系统管道草图,必要的地方画出大样图。选好管材,安排好加工场地及照明、动力、机械等准备工作。支架制作安装:因空调水系统内水温与外界温差较大,所有支架除考虑承重及间距外,另外还应考虑管道与支架间的隔热、管道本身的伸缩量及管穿墙或楼板时的活动量,并按照设计位置设置伸缩器。支、吊架制作方法参照给水、热水管道支架安装、支架和管道之间加防腐木垫或石棉卷板隔热。管道安装前检查管材及阀件,应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先干管、后立管、再支管。水平管路应有0.0030.005的坡度,最高点设置放风,部分管段采取地面预制,依照现场测绘的草图,核对好各预留口进行吊装
8、,d32及以下采用丝扣连接,d40以上采用对口焊接方法,其施工方法与2.1节给水管道相应施工方法相同,无缝钢管壁厚在5mm以上者,管端应按规范要求开V形坡口,并按要求留出对口间隙(管壁厚8mm时,对口间隙留1.52.5mm)因电焊电弧温度高,穿透能力比气焊大,接口易焊透,同等条件下,强度大于气焊,且加热面积小,焊件变形小,故采用电焊方法对口,管口与法兰盘采用两面焊接,先将管材插入法兰盘内,先点焊23点,再用角尺找正后方可焊接,其焊缝内侧焊缝不得凸出法兰盘封面,手工电弧焊对口形式及组对要求见下表:接头名称对口形式接头尺寸壁厚间隙钝边坡口角度不开坡口对直接对接50.5100接.5对接V形坡口V形坡
9、口对接588121.52.52311.51.560706065管道安装完毕,按设计要求的试验压力进行分项及系统试压。防腐、保温:各种碳素钢管使用除锈机及手工除锈后,刷樟丹防锈漆两道(一道在管道进场除锈,一道在管道安装及分项试压完毕后进行),系统试压合格后,用耐燃橡塑软质隔热管壳保温,待设备安装完毕进行系统冲洗及试运行。2. 3质量标准及质量控制材料质量控制:各种管材、配件、阀门等均应符合设计及相应标准要求,阀门、伸缩器等开启灵活,伸缩自如,转向合理,不得任意改型变更,焊接法兰应注意其含碳量应与管材含碳量接近,以保证焊接强度。支、吊架:各种支、吊架、抱箍设置合理,制作美观,固定牢固,钢管支架间距
10、应符合下表要求:公称直径mm1520253240507080100125150200250300保温管最大间距m2.533.544.55666.5789.51112基本要求与允许偏差项目:各种管道应排列整齐合理,满足运行及维修要求,坡度在千分之三至五之间,并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无倒坡及坡度过大缺陷,钢管水平弯曲度:管径小于等于lOOmm时,弯曲度小于等于全长(25m以上),总弯曲度小于等于13mm,管径大于100mm时-,弯曲度小于等于lmmm,全长25m以上小于等于25mmoUPVC管水平弯曲度小于等于1.5mmm,全长25m以上总偏差小于等于38mmo钢管立管垂直度小于等于2mmm,全长
11、5m以上,总偏差小于等于10mmoUPVC管立管垂直度小于等于3mmm,全长5m以上,总偏差小于等于15mm。各保温层表面平整度误差小于等于4mm,厚度允许误差在+3.2,-16mm范围内,且应封口严密。3、风管及部件安装工程3.1工艺流程3.2主要施工方法检查风管及配件在运输过程中否有损坏或变形,如有应及时修复,对不能修复的必须重新制作。检查部件的规格、型号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部件开启是否灵活可靠,不得有锈蚀,碰壳和卡死现象,防火阀的熔片温度是否正确等。采用定员放线、制作、安装吊架、组对吊装、调整定位的流水作业方式。吊架形式选用,一般对标高2mm以下的风管采用地面托架,距200mm墙以下的采
12、用墙面托架,其他形式采用吊架,并在风管前端、末端设置防止风管摆动的固定支架。风管可拆卸接口采用螺栓紧固连接,法兰接口密封采用垫料。吊装大规格风管时采用分段组装吊装,小规格风管采用逐节组装。风口安装须与土建装饰密切配合,正确留好安装位置,待室内装修结束后安装。3. 3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及质量要求严格核对结构预留洞的位置,对偏位的及时通知调整,确保位置正确。风管吊筋安装放线按设计走向及标高设置,并且不得设置在风口、阀门、检查口及自控机构处,吊杆不宜直接固定在法兰上。吊架间距的设置:水平风管直径或边长小于400mm,间距不大于4m,垂直安装风管,间距不大于4m但每根立管不少于2个固定点,保温风管的间距
13、再乘0.85系数。吊架制作的配料:风管吊筋大边长800以下采用8圆钢,8001250采用由10圆钢,大于1250风管采用12圆钢。法兰垫料:厨房排烟及消防排烟管采用6mm石棉板,其他风管均采用8501阻燃密封胶带。核查风管及部件的规格、型号及功能、安装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清理风管、部件上的杂物及灰尘确保风管内外清洁。风管在设备接口两端,及风管末端采用型钢制作限制风管摆动的固定支架。法兰接口螺栓紧固,必须均匀拧紧且螺母在同侧,风管及配件的加固料两端采用镀锌钾钉钏固,中间部分采用抽芯钾钉钏固,分布均匀,间距小于150mm。(屋凤管加工部分内容)吊架必须受力均匀,吊筋垂直,横担水平,保温风管横担上必须垫保温层,同等厚度的防腐木条,长度为被垫风管的宽度加两个保温层厚。柔性软管安装时松紧适度,不得扭曲,正压侧长度小于200mm,负压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