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经验交流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经验交流材料.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经验交流材料“四个突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近年来,*市*县坚持县委统筹部署,各地各单位合力推进,找思路、强基础、树典型、建制度,全面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截至*年底,全县各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达2954万元,平均每村集体经济收入10.33万元。突出县乡统筹。出台关于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指导意见,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资金使用等提出具体要求和建议。修订完善*县*-*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充实完善已建立的10大类302个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库,择优实施、抓好落实。统筹整合资金2亿多元,在18个乡镇(场、区)建设村级光伏电站,确保每
2、村每年集体经济增收5至10万元,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兜底保障。在全县开展香菇大棚建设,成立合作社,由村党组织书记担任负责人,利用香菇周期短、见效快特点,快速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突出能人引领。大力实施“双回归”工程,村支部牵头成立乡亲扶贫协会,引导鼓励在外成功人士、农民企业家、在外大学生等致富带富能力强的能人在村任职、回乡创业,引回大量资金在家乡投资建厂,带动村集体和群众入资,共同获利。*县先后引回大学生翁新强、农民企业家胡朝柱等一批能人书记,广泛带动集体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先后共计引回外出能人I1OO余名,回归资金5亿多元,创办产业项目1000多个。突出典型带动。重点推动省级扶持*县发展新型村
3、级集体经济的39个村集体经济发展,由乡镇党委统筹,用好用活资金,选定项目,制定项目书,一村一方案,一个工作专班,确保资金项目得到有力推进,投入能见收益。加强监督问效,经常性开展“回头看”,定期进行资金使用、项目进度、收益情况调度。定期举办培训班,让村党组织书记互相交流学习,参观观摩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典型村,进一步激发村干部发展思维,拓宽发展路子。突出机制建设。由财政部门牵头,对“三资”情况进一步清理,明确债权、债务,建立账务清偿计划。发挥“百名律师进乡村”制度作用,引导律师参与化解村级债务纠纷。用好用活村(居)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力量,规范执行“一会两票”“一事一议”等制度,充分发挥党员和群众的
4、监督作用。全力推行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探索“党支部+企业+农户”多方获利发展模式,由村党组织主导,村集体统一从群众手中流转土地建基地,与企业签订合同,参与产业发展,群众就近在产业基地打工。村集体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企业有了实实在在的收益,群众有了可观的“分红”和薪金,实现“三方获利“。党建引领让村级集体经济“强筋壮骨”近年来,*县*镇坚持党建引领,开展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行动,激发村干部干事活力,不断提高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激发乡村振兴活力。压实责任,激发“想干”的动力。*镇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纳入全镇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规划,进一步压实村(社区)党组织书记
5、责任。同时,实行挂村领导工作负责制,对不按时完成村级集体经济年度收入目标任务的村,由镇纪委监委及时约谈提醒挂村领导,进一步倒逼责任落实。开展村党组织分档管理,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完成情况纳入村级党建绩效考评打分,在总分值中占比20%,村党组织档次评定结果与村党组织、村干部的评先评优、奖励惩罚紧密挂钩,其中,打分在90分以上的村党组织书记优先作为五星党组织书记推荐对象。结合软弱涣散后进党组织整顿,注重将集体经济发展滞后村列为整顿对象,通过“一村一策”抓好整顿提升。历练比武,提升“会干”的本领。组织开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专题培训、实地考察学习,编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典型案例和农村实用技术汇编,帮
6、助搭台子、引路子、出点子。开展抓集体经济“支书大比武”,通过“台上讲+现场看+领导评”等方式,树立标杆,激励后进,已组织大比武2场次,宣传好发展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好经验、好做法,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围绕全镇优势产业,聘请由县委党校讲师、县技工学校讲师、县农业农村局科技特派员、乡村振兴带头人组建的“专家服务团”,分期开展“专家人才到村传经送宝”活动,累计各村开展“点对点”技术指导18期,覆盖9000余人,有效提升党员群众技术水平、致富能力,带动了乡村产业振兴,助力集体经济发展提质增效。靶向施策,增强“干成”的实效。着眼村两委干部对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包装、运行存在业务水平偏低的问题,由镇基层党建办+镇乡村建设综合服务中心+镇技术推广站+镇农业服务中心抽调骨干人员组成“技术服务团”采取“1对1或1对N”指导方式,加强对各村村级集体经济项目策划、合同(协议)签订、资金收支管理等培训指导,并为村“两委”干部和有技术需求的群众进行技术服务、科技推广、产业示范、人才培训,帮助各村培植集体经济特色产业,增加村集体收入。同时,围绕特色农业发展,大力开展莲藕、沃柑、油茶、生态渔业、生态畜牧业等实用技能培训。累计培训村干部、新型经营主体1.8万余人次,发放各产业技术指导资料2.5万份。通过集中培训、以工代训等方式培训全镇农民专业合作社1.2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