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年公寓老年产业的现状和前景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老年公寓老年产业的现状和前景分析报告.docx(2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关于老年公寓/老年产业的现状和前景分析报告2023年1月1日一刖百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2日发表了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从中国老龄事业国家机制、养老保障体系、老年医疗保健等多个方面对老龄事业发展作了介绍和说明,同时指出,中国将积极采取更加有效的战略措施,努力推动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二十世纪末,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已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进入新世纪后,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2005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近1.44亿,占总人口的比例达H%o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在老年人口基数
2、增大、人口老龄化加快而且发展不平衡的条件下,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老龄事业的发展,是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家颁布一系列包括老年社会保障、老年福利与服务、老年卫生、老年文化教育和体育、老年人权益保障以及老龄产业等多方面内容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近二十年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颁布的老龄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政策达200余件,初步形成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为主体,包括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国务院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和有关政策在内的老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框架。中国政府先后颁布实施中国老龄工作七年发展纲要Q9
3、942000年)、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20012005年)和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分别制定本部门老龄工作行动计划和本地方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国家建立督查和评估制度,对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期中和期末检查,推动规划的落实。同时,建立老龄事业统计指标体系和老龄统计工作制度,为制定规划和完善督查评估工作提供基础数据。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先后三次进行全国范围的老年人口状况调查,为老龄事业的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国务院成立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统筹规划和协调指导全国的老龄工作,研究、制定老龄事业发展战略和重大政策,协调和推动有关部门实施老龄事业发展规划,指导、
4、督促和检查各地老龄工作。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主任由国务院副总理担任,成员单位由国家26个部门组成,委员由各成员单位一位副部长级领导担任。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目前,全国已基本建立起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州、盟)、县(市、区、旗)、乡镇(街道)各级老龄工作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村(居)民委员会有专人负责老龄工作,初步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工作网络。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中确定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是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目标。2005年底,全国城乡有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养老院、老年公寓和老年护理院等养老服务机构39546个总床位149.7万张其中农村
5、乡镇敬老院29681个,总床位89.5万张。国家加强对养老服务机构的规范化管理,先后颁布了国家级福利院评定标准、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等规范性文件,努力提高机构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据有关统计,在老年人口中,城市曾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老年人占38.7%,继续从事有收入工作的老年人占5.2%;农村老年人从事农业劳动的占36.4%o老年人住宅问题在21世纪中国老龄化的今天已经涉及到千家万户,关心老年人住宅老年公寓的建设,不仅仅是关怀老人住宅的问题,并且也直接关心我们自己的未来,建设老年公寓应得到全社会的关注与支持。老年公寓建设兴起于70年代的北欧,它是专门为老年人而设计的,尽量考虑到老年人的各种生活需要
6、和实际承受能力,具有老年人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种服务设施,它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老年人聚居区域,而是一种新型的房地产开发类型。鉴于对老年人群住宅消费的调查与预测,可以说,现在着手进行老年公寓的研究开发,是市场的契机也是时代的要求;既具有理论意义,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二、我国城市老年公寓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我国城市老年公寓的现状我国第一个老年公寓于1986年6月诞生于安徽省安庆市,是由社会集资兴办并向全国开放的民营福利企业。北京市第一个老年公寓是1991年由清华园兰照院改造而成的。1990年上海首家老年公寓在浦东落成,江泽民总书记为之题词:浦江夕阳诗如画,秋色黄花送晚情。据统计1998年10月
7、我国有800所老年公寓社区其中规模较大、设备齐全、知名度较高的有浙江省永嘉县乐山庄、天津鹤童老年公寓、上海众仁老年公寓、乐山夕阳红老年公寓等。1996年9月,盖州市决定建造华夏桃源村老年公寓,规划用地60公顷,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可供1万名老人居住,预计总投资8.17亿元。上海的康乐小区,在设计前就预计出居住老年人口数,确定在小区内配套建造一处200平方米的老年人活动室和两栋示范性的老年住宅,正式列入小区建设计划,并按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进行专门设计。整个小区设计完成后曾在国家建设部召开的全国各省市示范小区设计评审会上受到专家们的好评。尤其是小区建设具有特色的老年社会专用设施引起者的极大兴趣,
8、它体现了上海这个老年型城市的特点。小区建成后,不少报刊杂志都对小区新颖的设计造型、优美的规划布局、完善的配套设施以及建有老年社会专用设施和老年住宅等建筑特点作了报道,深受人们赞赏。整个小区经国家建设部的专家评审,被评为全国参赛工程的优美住宅小区和全优工程。设备齐全、功能良好、符合老年人安享晚年需要的老年公寓,其示范效应已在一些地方掀起了开发银色产业的热潮。(二)我国城市老年公寓发展存在的问题根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要实现集中供养率50%的目标,新增供养床位220万张,使生活不能自理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生活得到照料;新增城镇孤老集中
9、供养床位80万张以缓解城镇孤老安置床位紧张局面。即使上述目标能够达到,也只能解决300万名老年人的养老院需求。而要满足全国5%的老年人入住养老院的愿望,需要720万张床位。养老院的建设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社会的长期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有了很大的增长。据统计2005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达到1.45亿,占总人口的11%,而且每年还在以3.3%的速度增加。按照联合国的标准,60岁以上的人口超过10%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不仅如此,在我国进入老龄社会的同时,我国的“空巢家庭的比例也有快速的增长。所谓空巢家庭,是指子女长大成人后,从父母家庭中分离出去后,只剩下
10、老龄一代人独自生活的家庭。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全国有65岁以上老龄人的家庭户中,空巢家庭户占22.83%,这一比例还在不断增长。我国城乡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发展不平衡,城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得更快的地区,城市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也大大高于农村地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城市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和健身运动的开展,使我国城市人口的预期寿命持续增长。人口预期寿命的提高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表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老龄社会的到来,越来越多的老龄人口生活在不同规模的城市中。中国社会,特别是城市社会未富先老。据统计,上海有超过40%的老龄人口处于空巢状态。专家预测,空巢家庭将是21世纪我国
11、城市,甚至许多农村地区老龄人口家庭的主要模式对于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未富先老使我们的发展遇到了一系列挑战。随着社会转型加快,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传统的大家庭被小型家庭、核心家庭所代替。城市正面临着急剧老龄化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城市老龄人口,特别是“空巢”家庭老人的养老问题。如何面对老龄化和空巢家庭迅速增加给老年人所带来的生活和精神上的困难和需求,只有加快我国养老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进程,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老龄人口的养老需要。许多城市开始了多样化养老方式的探索。上海市有养老机构467家,其中非公有制122家。天津市非公有制养老机构已达231家拥有床位9000张,占全市养老机构
12、床位数的90%。创办于2000年的天津鹤童老年福利协会,是一个民办慈善福利服务型的社团组织,在天津和北京开设养老院,其养老服务已延伸到老年餐饮、老年物业和老年用品领域。他们还引进德国专业养老护理院的技术与管理方法,开办了老人护理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并创办了居家老人照料公司。在广州,民营的广州寿星大厦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养老福利服务机构。该大厦投资2亿多元,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是集托养、住宿、旅游、度假、疗养、娱乐、饮食、保健等于一体的老人公寓,有3000多位老人入住。北京还开办了国内第一家临终关怀医院松堂关怀医院,集医院、福利院、敬老院职能为T本,已先后为20000多位老人带去了最后的关爱。有19
13、0多所大中专院校在松堂关怀医院建立了爱心小屋,大中专学生们经常来到医院,为老人唱歌、表演节目,陪老人聊天谈心,给他们祝寿。医院有护士24小时查房制度、护理员与病人同住制度,还与佛教、基督教协会建立了长期联系,满足老人临终的宗教需求。北京作为我国的特大城市之一,早在1990年就已进入老龄化城市的行列,而且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在不断加快,1993到1995年三年间,老年人口比例仅增加0.34个百分点;而1995到1997年的三年间,此比例增加了1.46个百分点。1998年北京市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153万人,占总人数的14%o有人口预测表明:到2000年底,北京老年人口将达到188万人,约占
14、总人口的14.6%;至I2010年将增长到230万人,约占总人口的16.9%;至I2025年时,将猛增到416万人,老年人口比例接近30%o按照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即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际通行标准,天津市在1988年便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比全国早了11年。随着老年人口迅速增加,三代同堂式的传统家庭越来越少,四二一家庭(一对夫妻同时赡养四位老人和一个小孩)逐渐增多,很多人已无法独立承担老人的所有养老生活,传统的“养儿防老”模式正面临考验。天津统计局调查显示,本市老年人选择去机构养老的占16.7%,依此推算人数已达23.78万人,而截至2005年年底,分布在全市的150余所养
15、老服务机构,总床位不足18000张,平均每百名有此需求的老人拥有床位仅7张。相关报道六分之一老人想住养老院今天上午从市有关部门获悉,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近日完成的一项天津市居民养老方式的变化与对策调查显示,目前我市社会养老机构面临加强养老机构建设、改善服务环境和设施两项紧迫任务,老年公寓、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等多样化的养老形式将是未来养老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调查显示到2006年底我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已达148.81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5.68%。选择去老年公寓养老的老年人占16.7%(六分之一)。依此推算,全市公寓养老的老人将达24.85万人,而目前全市养老床位只有18000
16、张左右,不足未来养老需求的10%o调查显示,一方面设施条件优越的养老机构已出现老年人排队等床位的现象。另一方面,一些设施相对陈旧的老年公寓入住率和资源利用不充分。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将使我市养老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依靠单一公寓养老或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都难以解决。据调查,选择社区养老的老人占51.8%;选择传统居家养老的老人占27.8%;选择老年公寓的老人占16.7%;雇家庭保姆的老人占3.7%o多样化的养老形式将是未来养老的重要途径。显然,银色产业浪潮虽已掀起,但其波及力度远远不够。目前全国农村乡镇和城市街道兴办的敬老院4万多所,所养不过75万人。全国个体、私营和合营的福利事业中养老的老年人,据推算不超过20万人,也就是说,目前全国在养老设施里养老的老年人不过100万人,不足老年人口总数的1%。矛盾便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