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下讲话跨越6之所见.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192071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4.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旗下讲话跨越6之所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国旗下讲话跨越6之所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旗下讲话跨越6之所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旗下讲话跨越6之所见.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国旗下讲话】跨越“6”之所见“6”,一个圆润的阿拉伯数字,却在不经意间迅疾地贯穿了我们的日常。午坂后与友人同行回班时听闻了一件趣事,你会笑道:“6。”;在网上看见恶意抨击“原神”而又毫无道理的言论,亦或是在食堂排队时撞见无礼的学生插队,你会讥讽道:“6。”;目睹大佬们对ChatGPT的花样使用,你会赞叹:“6。”又或者你不怎么说这个“词”,但身边的同学也必然总会不时地道出这个“现代咒语”:“6”。如此看来,“6”实在是一个简便、强大而堪称“完美”的“词语”,不论何种语境,不言何种态度,或敷衍或诚挚,“6”几乎总能完美地胜任对话任务。真的太“6”了。但我觉得,“6”,是一种病,一种当今社会大多

2、青年都罹患的病。它使交流能力退化。当朋友对你刚言及的内容回应仅是简单的一个“6”,除非他挑起新的话题,你还能怎样将对话进行下去?曾经我在一个关于女利主义的视频下方评论页中惊讶地发现,连续两三个或是疑问、或是调侃等的热评下获赞最多的回复竟是惊人地一致一一“6”。这究竟是赞同、讽刺还是搞笑这件事呢?我想到“孔子问礼”中老子对答之深度、“濠梁之辩”中庄、惠争辩之意趣,就不得不承认现今人们交谈中愈加明显的断层性、浅薄性和单质性。对“6”过分频繁的使用还体现出当下青年人对中华文化领略的浅显和态度的菲薄。汉语语汇之丰富,表达之多样,你为何只选择了这个数字“6”?下次大家可以注意一下:闲聊之间,当你再次说出

3、“6”时,你能快速想出多少种同义表达?我想,于很多人而言,很可能就是“牛”、“牛掰”等网络用词,而规范且语义丰富流畅的表达,不会超过五种吧。不过无需担忧,古往今来,无论社会患了怎样的疾病,也仍旧存在医治方法。就“6”而言,下次当你想说又甚而是已经说出“6”时,抹去这个冲动或收回,再考虑一下以新的方式说出来。关于怎样回应,既可以简单地对“6”这个词进行同义转换,也可以想一想这个话题如何接续:评价?疑问?又或只是表示一下自己的感受?比如,当谈及原神之被贬低时,何不探讨一番其背后可能的勾心斗角、明争暗斗?关于游戏界的陈腐旧疾与未竟前路何如?关于ChatGPT,其身上并存的前途和隐患可能是什么?就算插队这种常见“小事“,我们也可以思考它身后的原因、怎样解决及何以成为日常。诚然,这并不表明我们的每一次聊天都要深刻而阐幽明微,但倘若你真正吸收了这帖药方,得到的将远不止于用词的单调不再,而更会是思维的广越、思想的深邃。各位,当你们听完我刚才的讲话后,是否会用“6”来评价呢?我的讲话到此。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