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机村市政道路工程(二标段)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机村市政道路工程(二标段)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3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3)石坪桥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4)矿机村市政道路工程(二标段)勘察报告(5)国家及重庆市地方相关规范、批文、文献和资料1.4采用的主要设计规范(1)国家标准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50647-2011)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1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GB55011-2023)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2023)(2)交通部规范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
2、TF20-2015)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B02-2013)(3)建设部规范矿机村市政道路工程(二标段)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1概述11项目区位关系项目区域位置图1.2 工程规模矿机村市政道路工程(二标段)与纵三路形成环道支路,道路起点桩号K0+000(起点坐标:X=64889.688,Y=57492.699),自北向南延伸,道路设计终点桩号K0+405.453(终点坐标:X=64592.422,Y=57616.973)矿机村市政道路工程(二标段)为城市支路,道路设计宽度为7.5m,本次实施范围为里程桩号K0+100K0+405.453段,本次设计长度为305.453m。本次实施道路总长30
3、5.453m,实施范围为K0+100K0+405.453,为城市支路,设计车速20kmh,单向一车道标准路幅宽度为7.5m,道路行驶方向右侧设置2.5m宽停车位,车行道路幅宽度4m。本次设计内容包含道路、结构、综合管网、路灯照明等方面的设计。1.3 设计依据本项目业主为重庆市九龙坡区土地整治储备中心。(1)我院与业主签订的设计合同;(2)业主提供的1:500地形图;从上到下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Q4):素填土(Q4n1):灰褐色,稍湿,主要由以泥岩碎石及混凝土等组成,现有施工场地内的填土主要为修建临时施工便道所填和修建房屋开挖基坑弃土,砂泥岩碎块石粒径为18cm,整体土石比不均匀,填龄
4、23年,呈松散稍密状态;现有市政道路下的填土砂泥岩碎块石粒径为16cm,整体土石比约为8:25:5,顶部为约3075Cm厚混凝土层,填龄大于20年,呈稍密中密状态;本次钻孔揭示该层厚0.20(ZK1)10.40m(ZK9,未揭穿)。粉质粘土(Q4e1+d1):黄褐色,可塑,成份以粘粒为主,粉粒次之,粘性较好,土质较均匀,刀切面较光滑,无摇震反应。本次仅两个钻孔有揭露,钻孔揭示该层厚1.00(ZK5)-2.OOm(ZK10,未揭穿)(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泥岩:红褐色,以粘土矿物为主,局部含青灰色砂质条纹,泥质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强风化层岩芯破碎,多呈碎块状,岩质相对较软,风化裂隙发
5、育。中风化岩体较完整,岩芯多呈饼状短柱状,一般节长630cm,该层为道路主要岩层,在整条拟建道路范围内大量分布,钻孔揭露厚度1oo(ZK21)7.5Om(ZK2)。砂岩:灰色,以长石、石英为主,含泥质条带,细粒结构,泥质胶结,薄中厚层状构造。强风化层岩芯破碎,多呈碎块状,岩质相对较软,风化裂隙发育。中风化岩体较完整,岩芯多呈短柱柱状,一般节长525cm,该层为道路主要岩层,在整条拟建道路范围内大量分布,钻孔揭露厚度1.50(ZK11)4.5Om(ZKI4).(3)基岩顶面及风化带特征强风化带:岩芯较破碎,风化裂隙发育,多呈碎块状、少量呈饼状,质较软,手折易断。一般厚度02(ZK3)3.0(ZK
6、14)u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193-2012)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I692012)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I522010)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16)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4)地方规范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BJ500642007)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0782016)城镇人行道设计指南(DBJ50/T1312011)1.5对上阶段的批复意见及执行情况暂无。2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评价2.1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2.1.1 地形地貌场地属浅丘斜坡地貌,现地形为
7、北高南低。勘察场地内主要为现状道路,最高点在北侧,高程为284.92m,最低点在东侧平坝上,高程为260.57m,地形坡度一般。5,局部为直立条石挡墙,相对高差24.35m,地形平缓。2.1.2 地层岩性经地质测绘及钻探揭露,拟建场地上覆土层为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Qj)、粉质粘土(Q1m,);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1s)的泥岩及砂岩,现由新至老,图3.3构造纲要示意图(1:50万)2. 14水文地质条件场区原地貌属浅丘地貌,总体地势北高南低。场地水泥硬化地面,有利于地表水、大/(降水的排泄,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和网状基岩裂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于场地的人工填土层,
8、素填土结构中密,但其地表均被混凝土硬化,排泄条件好,含水微弱;碎屑岩类裂隙水主要贮存于侏罗纪中统沙溪庙组基岩裂隙中,因场地基岩主要为泥岩、砂岩互层,其中泥岩为相对隔水层,含水弱。本场地地表基本硬化,且有地下排水通道,地表排水条件好。勘察期间,钻孔内积水几桶即提干,且无返水现象,钻孔干涸,无稳定统一地下水位。说明勘察期勘探深度范围内地下水贫乏,若在在雨季受地表雨水渗透影响可能在土层中存在短时性少量上层滞水,建议雨季施工期间加强截排水工作。拟建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根据地区经验,素填土渗透系数2.0md,属中等透水层:粉质粘土及泥岩渗透系数V0.01md,属微透水层;砂岩渗透系数V1O1nd,属中
9、等透水层。215水、土腐蚀性评价拟建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因场地内未取到地下水,据当地经验判定: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根据场地环境条件,场地内的填土主要由砂、泥岩碎块石夹粉质粘土组成,其中075Cm为混凝土,填土未遭受污染,邻近场地也无工业废气、废渣和污染水等,据当地经验判定场地土体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中等风化带:岩质较新鲜,钻探岩芯较完整,多呈短柱状柱状,局部钻孔内岩芯较破碎,呈碎块饼状。基岩顶面:基岩顶面上覆第四系素填土及粉质粘土,钻探揭露覆盖层厚O.20m10.40m,基岩面起伏与原始地形基本一致,岩土界面倾
10、角1030。以上各层的厚度情况详见“勘探点数据一览表”,空间分布情况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及“钻孔柱状图”。2.13地质构造与地震勘察区构造上属于金鳖寺向斜东翼近轴部,岩层呈单斜产出,场区内无断层通过,地质构造简单。岩层倾向230280之间,以245为主,倾角较缓,约为610,以8。为主,层间结构面结合差,属软弱结构面。沿线无区域性断层通过,有两组裂隙,裂隙间距大。裂隙1:张性结构面,倾向335350,一般为345,倾角6585,以70为主,裂隙面粗糙,宽度28mm,有粘性土部分充填,裂隙间距24m不等,结合一般。主要出现于砂岩中,属软弱结构面。裂隙2:压扭性结构面,倾向5060,一般为55,
11、倾角7080,以70为主。裂隙面平直,宽度12mm或闭合,无充填物或局部有部分方解石充填,裂隙间距13m。结合一般,属硬性结构面。层面及两组构造裂隙面未见泥化夹层分布,结构面叫平直,无胶结,结合一般。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评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6),评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VI区。31大盛场向斜32铜锣峡背斜33南温泉背斜36悦来场向斜37金鳌寺向斜38观音峡背斜年版)4.3.1节可不进行液化判断,不存在土体液化问题。拟建场地未见滑坡、危岩崩塌及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地建设整平后填
12、土较厚地段若未压实处理,在地震作用下填土易产生震陷变形,建议对填土进行压实、强夯或注浆加固处理。2.2.1.3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拟建道路场地属于构造剥蚀浅丘地貌,地表为人工填土和粉质粘土所覆盖,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的泥岩及砂岩,岩体较完整,根据现场地质调查及钻探揭露,拟建道路沿线未发现滑坡、危岩、岩溶等不良地质现象。综上所述,对道路形成的边坡进行有效支护处理后场地整体稳定适宜拟建道路的建设。2.2.2道路分段工程地质评价2.2.2.1线路工程分段原则本次评价按不同的道路里程、地形地貌、边坡高度同时结合按设计标高整平后将要出现的深挖高填进行分段,共划分为1段,具体分段评价见下文。2.
13、2.2.2K0+050-K0+405.453段评价该段长297.66m,路面设计标高为266.200280.298m,设计纵坡度37%,地面标高为266.448281.746m。按设计路面标高整平后,沿线路中线最大挖方高3.42m(K0+280)o场地总体地形起伏不大,地形平缓处地形坡角一般15。覆盖层为第四系人工填土和粉质粘土,覆盖层厚0.20m10.4m,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的砂岩及泥岩,基岩强风化带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强风化带厚度0.2m3.0m中风化带岩体较完整,裂隙不发育,岩质较硬,岩体稳定,无不良地质作用。根据设计标高整平后,将在道路左侧形成高0.443.06m的挖方土
14、质边坡,边坡2.1.6不良地质作用据现场调查访问及工程地质测绘,场地现状边坡采取条石挡墙或锚喷措施进行支护,未见变形迹象,处于稳定状态。本次勘察期间,拟建道路沿线未发现有崩塌、滑坡、采空区、岩溶、塌陷、泥石流、危岩、地面裂缝与沉降、活动断裂等不良地质作用及其他地质灾害。场地内未见暗藏的湖滨、穴墓、地下洞室、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地下埋藏物。2.2工程地质评价2.2.1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2.2.1.1地震效应评价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中国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GB18306-201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勘察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
15、地震动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根据现场调查并结合地区经验,场地内素填土平均剪切波速145ms,为软弱土;粉质粘土平均剪切波速160ms,为中软土,强风化基岩剪切波速550ms,中风化基岩剪切波速800ms根据覆盖层特征,道路段场地类别可划分为类,场地属建筑抗震一般和有利地段,场地设计特征周期取0.25s0.35s02.2.1.2岩土地震稳定性评价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区,据钻探揭示场地覆盖层主要分布有素填土和粉质粘土。拟建场地内未见饱和砂土和粉土,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2.2.5特殊性土、岩评价场地内特殊性岩土为索填土、粉质粘土和强风化岩。素填土:在场地内广泛分布。本次勘察钻探揭露厚度0.2010.4m,主要由砂岩、泥岩碎块石、粘性土等组成,碎块石粒径IOn1m80mm,最大粒径超过IOOnInb骨架颗粒含量40%60%,主要为机械抛填,抛填时间大于20年,其中,3075C1n为混凝土。本次勘察钻孔揭露最大厚度为10.4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