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性窒息性气体中毒事件卫生应急救援技术方案.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228848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2.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纯性窒息性气体中毒事件卫生应急救援技术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单纯性窒息性气体中毒事件卫生应急救援技术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单纯性窒息性气体中毒事件卫生应急救援技术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单纯性窒息性气体中毒事件卫生应急救援技术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单纯性窒息性气体中毒事件卫生应急救援技术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单纯性窒息性气体中毒事件卫生应急救援技术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纯性窒息性气体中毒事件卫生应急救援技术方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单纯性窒息性气体中毒事件卫生应急救援技术方案单纯性窒息性气体系指那些其本身毒性很低或属惰性气体,但由于他们的存在可使空气中氧含量降低,引起肺内氧分压下降,导致机体缺氧窒息的气体。常见的有:甲烷、二氧化碳、氮气、氮气、水蒸气等。1概述:1.1 甲烷(CH4),为无色、无臭、无味的可燃气体,是沼气、天然气及油田气的主要成分。分子量16.06,密度0.55g1o甲烷本身基本无毒,但在密闭或半密闭的空间,高浓度的甲烷可取代空气中的氧,而造成缺氧环境。当空气中甲烷浓度达25%30%时,可出现头晕、呼吸增快、脉速、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共济失调、精细动作障碍、严重者出现窒息,极高浓度时可引起猝死。1.2 二

2、氧化碳(CO2),又名碳酸酎、干冰。为无色无味的不可燃气体,分子量44.01,密度1527g1工业中将CO2压成液态储在钢瓶中,放出时凝结成雪状固体,称为干冰。在密闭或半密闭的空间,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可取代空气中的氧,而造成缺氧环境,从而危害人身健康,甚至危害生命。吸入空气中二氧化碳占3%时,血压升高,脉搏增快,听力减退,对体力劳动耐受力降低;二氧化碳达5%时,吸入30分钟,呼吸中枢受刺激,稍活动感到头痛和呼吸困难;吸入空气中二氧化碳占7%T0%时,数分钟即可使人意识丧失;更高浓度时则可导致窒息死亡。13氮气(4),在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惰性气体,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约占78%o氮气本身无毒,常压

3、下当作业环境空气中氮气浓度增高氧气浓度相对降低,能引起机体缺氧性损伤,甚至窒息死亡。高压下当作业环境空气中氮浓度增高,会引起氮麻醉和减压病。氮的化学性质极不活波,常压下氮气无毒,也无特殊生理作用,只起到稀释空气中氧浓度并维持肺泡膨胀的作用,当空气中氮气含量增高时084%),可降低空气中氧的浓度,引起缺氧。14接触机会甲烷:甲烷在自然中广泛存在,如:沼泽地,下水道,畜粪坑,地窖,竖井,煤矿等。在工业产品或原料中,通常存在于管道中,或以液化气体的形式存储于钢管中。工业上甲烷主要用于制造乙焕、氢气、合成氨及制备炭黑、硝基甲烷、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二硫化碳、四氯化碳、氢氟酸等。甲烷是天然气、

4、沼气和油田气的主要成分,为煤矿内的废气,通风不良或忽略防护可致中毒和瓦斯爆炸事故。二氧化碳:发生二氧化碳急性中毒的场所多为密封或半密封状态的酿酒池、讴粪池、糖蜜池等,或是低于地面的地下设施如饮水井、矿井、地窖、建筑物孔桩等。这些场所的共同特点是内部通风不良,有机物较多并繁殖、发酵,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同时消耗大量的氧,因此急性二氧化碳中毒时常常伴有缺氧的存在。工业上二氧化碳用于制造啤酒、饮料、灭火剂和发酵等。氮气:工业上用于反应塔釜、储藏、钢瓶等容器和管道的气相冲洗,以排除其中氧和其他易燃易爆气体。化工生产用作合成氨的原料。食品和其他工业用氮气冲入密封包装中以防物质变质。医学上用于气相色谱作载

5、气浓缩氮气作生物试验干燥和固体吸附剂,在动物实验中,用氮气制造缺氧性损伤观察血液酶谱变化。激光技术用氮气放电达到激光输出。液氮广泛用于科学研究,如冷却金属以改变物理特性,速冻及低温保存器官组织和微生物种系等。压缩氮气、氧气和氨气的混合气体用于深海作业。1.5中毒临床表现单纯窒息性气体中毒主要表现为以急性脑缺氧引起的神经系统为主的缺氧性损害表现,其临床表现与空气中含氧量多少及接触时间长短有关。a)中枢神经系统早期表现为头晕、头痛,兴奋,烦燥,肌肉抽搐;晚期出现语言、行动障碍,定向障碍,思维紊乱,嗜睡,昏迷、腱反射消失,锥体束征阳性。b)呼吸、循环系统早期表现为:胸闷、呼吸、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晚

6、期表现为呼吸浅促,紫劣,心动过速,心律不齐,血压下降,最终出现呼吸、循环衰竭或体克。高度缺氧会出现呼吸、心跳骤停。C)脑水肿表现出现颅内压升高的症状:头痛,呕吐,血压升高,心率减慢,呼吸浅慢,抽搐,昏迷。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及乳头水肿。值得注意的是缺氧所致的脑水肿以细胞内水肿为主,因此早期颅压往往增高不明显,相应的临床症状及眼底改变可不显著。d)其他表现缺氧性心肌损害和肺水肿,口角可有白色或粉红色泡沫样分泌物溢出,肺部可闻及干湿性罗音。消化和泌尿系统表现严重缺氧对肝、肾功能都有影响,部分病例可出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浆尿素氮升高;脑电图检查可呈中度及高度异常;脑诱发电位中枢段潜时可延长;头颅电子

7、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成像(MRD可显示脑水肿。2 .监测与预警企业职业安全部门对生产工艺过程中可能产生甲烷、二氧化碳、或发生氮气、水蒸气泄漏的密闭或半密闭环境应及时进行甲烷、二氧化碳、空气中氧含量的监测,并设立警示标志。应配有专职监测人员随时监测窒息性气体浓度,并如实记录。如发现现场环境中窒息性气体浓度超过国家最高允许浓度时,发出预警信号(黄色预警),当环境中窒息性气体浓度多数超过国家最高允许浓度时,进行红色预警。并立即向职业病防治机构报告。职业病防治机构应对中毒信息报告中窒息性气体中毒信息数据定期分析,如发现窒息性气体中毒信息报告有上升趋势,应及时发出预警信号(橙色预警),窒息性气

8、体中毒信息报告有明显上升趋势(或成倍增加),须立即发出预警信号(红色预警),在短时间内(1-2小时)接到2例以上考虑为窒息性气体中毒的紧急报告后,须立即发出预警信号(红色预警)。医疗机构在短时间内(1-2小时)接诊2例以上疑似急性窒息性气体中毒病例后,须立即向当地职业病防治机构报告(发出预警信号,红色预警)。如1月内接诊的急性窒息性气体中毒患者超过3人次,应及时发出预警信号(橙色预警);1月内接诊的急性窒息性气体中毒患者超过10人次,应立即发出预警信号(红色预警)。3 .中毒事件的调查和处理3.1 现场人员的个体防护救援人员在开展工作时要确保个人安全。切忌在毫无防护措施下进入现场,以免救护者中

9、毒。现场救援应保持2人以上,缺氧环境外应有人进行监视、呼救、准备下一步抢救及送医院等工作。进入现场,特别是密闭空间时,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安全帽、安全带、手套、防护鞋及防护服,并佩戴有效的过滤式防毒面罩或供氧式防毒面罩。在进入可能发生缺氧的环境前,应先测试空气中的含氧量。在没有可燃性气体和易燃易爆物质的环境中,可点燃一支蜡烛作为标志,如烛火熄灭则表示氧浓度低于16.5%(常压时),有可能发生缺氧。也可放入小动物观察。进入现场救人,应先进行有效通风换气,或者佩带正压呼吸器。3.2 现场调查内容:3.2.1中毒概况调查调查人员到达中毒现场后,应先了解中毒事件的概况,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具

10、体情形、中毒人数、诱因或相关因素、处理经过、现况等。就事件现场控制措施、中毒患者人数统计、检伤及急救处理、救援人员的个体防护、现场隔离带设置、人员疏散等向现场指挥人员提出建议。3.2.2现场勘察勘察内容包括现场环境状况,自然通风排毒措施的情况,生产工艺流程及相关资料等。有现场时尽早对空气中毒物浓度进行检测,并采集样品留实验室分析。3.2.3中毒事件相关人员的调查调查现场中毒者及相关人员,了解中毒事件发生的经过,中毒人员接触毒物的时间、地点、方式,中毒人员姓名、性别、工种、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抢救经过。同时向临床救治单位进一步了解相关资料(如事件发生过程,抢救过程,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

11、等)。必要时可采集患者血或尿样进行相关检测。3 .2.4对现场调查的资料作好记录记录好后请受调查的人员签字,并进行现场拍照、录音等。3.3 中毒事件的确认标准:明确的毒物接触史,典型的临床表现,空气中毒物测定或氧气含量测定。3.4 中毒的鉴别诊断:单纯性窒息性气体中毒场所常伴随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因此现场监测应同时测定可能产生的有害气体,以排除或确定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混合气体引起的中毒。3.5 提出现场控制措施的建议:确认单纯性窒息性气体中毒后,在完善的个人防护措施或进行全面通风的条件下,立即查找原因,如属气体泄漏,应关闭气阀或封堵泄漏,并及时对现场进行全面通风。4 .中毒样品的采集与

12、检测甲烷、二氧化碳、氧气的检测见附录四。5 .中毒现场的医疗救援现场医疗救援关键在及时,首先采取的措施是迅速将病人移离中毒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松开衣领,保持呼吸通畅,并注意保暖。必要时迅速给患者戴防毒面具,防止毒气的继续吸入。中毒者呼吸停止,抢救时尽量采取人工呼吸器,避免用口对口人工呼吸。当出现大批中毒病人,且医疗救援资源相对不足时,应对病人开展现场检伤分类,优先处理红标病人。5.3 现场检伤分类(1)绿标为轻症患者,具有下列指标:头晕、头痛、多汗、胸闷、心悸、恶心、呕吐、腹痛、腰痛、视力模糊、全身乏力、精神萎靡等症状。(2)黄标为重症患者,具有下列指标:步态蹒跚,嗜睡或意识模糊,甚至昏睡和澹妄

13、,癫痫样抽搐,精神症状明显;轻度紫劣、气急、哮喘、明显咳嗽咯痰;脉搏大于120次/分,微循环恢复试验大于1秒,大动脉搏动微弱。(3)红标为危重症患者,具有下列指标:昏迷,癫痫持续状态;重度紫劣,三凹征明显,鼻翼扇动,呼吸大于30次/分,剧烈咳嗽并咯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哮喘持续状态;寒战高热,脉搏小于50次/分或大于150次/分,微循环恢复试验大于2秒。(4)黑标为濒死或死亡患者,同时具备下列指标:瞳孔散大;无自主呼吸;大动脉搏动消失。5.4 现场医疗救援5.2.1轻症患者一绿标a)救离中毒环境救援者注意自身防护的情况下(尽可能戴供氧式防毒面罩),立即将患者从危险空气中救援出来移至空气新鲜地

14、方,解开衣领,安静、平卧、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直到缺氧症状消失。必要时迅速给患者戴防毒面具,防止毒气的继续吸入。b)积极纠正缺氧立即给予较高浓度(35%60%)的氧气吸入:鼻导管法、面罩给氧。应尽早、持续、高浓度供氧,不应间断或低流量吸氧。(有人报道连续3d使用60%的氧,可导致肺部氧中毒,但从临床经验显示,肺部无病变者,吸人60%80%的氧在24h内不会产生明显的副作用,时间再长,则可能产生氧中毒,引起肺不张和肺萎陷)。5.2.2重症患者一黄标a)救离中毒环境,积极纠正缺氧同上;b)维持生命体征:维持正常呼吸、循环;呼吸变浅变慢者除用人工呼吸者,可使用呼吸兴奋剂,静注洛贝林36mg和尼可刹

15、米0.375075mg05.2.3危重症患者一红标a)救离中毒环境,积极纠正缺氧同上b)维持生命体征: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行现场心、肺、脑复苏术。窒息引起自主呼吸停止,必须进行人工呼吸、口对口呼吸或使用呼吸机直至恢复自主呼吸。C)现场抢救治疗:轻症者在吸入新鲜空气后症状可得到缓解,但早期、合理氧疗仍不可忽视。因氧疗可迅速解除脑缺氧保护脑细胞,尤其高压氧疗可更有效地改善机体缺氧状态,并可加速毒物排出和氧化解毒、纠正酸中毒等。因此,凡有窒息性气体中毒,无论轻重均应早期积极、合理供氧,必要时高压氧治疗,但在供氧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优先保证重症及危重患者的供氧。昏迷病人可用纳洛酮,首次0.40.8mg静

16、脉注射,半小时后清醒者停用,仍昏迷者重复给药1次,或4mg加入50Om1生理盐水静脉滴注直至意识基本清醒;控制抽搐,可用地西泮等镇静止痉剂;呼吸兴奋剂的应用:呼吸抑制明显者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尼可刹米、洛贝林等呼吸中枢兴奋药物。5 .3患者的转运a)黄标患者在给予现场急救措施后,立即转运至有条件进行高压氧治疗的化学中毒医疗救援基地或综合性医院治疗。b)红标患者首先应在中毒现场急救点进行急救处理,症状得到初步控制后立即转运至有条件进行高压氧治疗的化学中毒医疗救援基地或综合性医院治疗。c)绿标患者在给予现场急救措施后,首先应在中毒现场急救点留置进行医学观察,在黄标和红标患者转运完毕后,再转运至化学中毒医疗救援基地或综合性医院治疗。6 .医院内的医疗救援6.1 核实中毒患者的诊断和进行诊断分级中毒患者到达医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