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业的探索意义不微.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236613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专业的探索意义不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微专业的探索意义不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微专业的探索意义不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微专业的探索意义不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专业的探索意义不微.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微专业的探索意义不微据媒体报道,日前广东工业大学首个微专业智能建造正式开班。今年,该校启动微专业项目建设工作,计划每个学院至少开设一个微专业,充分利用科研与企业资源,打造一批“小而美”的特色人才培养项目。不独广东工业大学,据媒体统计,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湖南工商大学等高校都陆续开设了微专业,一些高职院校也面向高职学生开设了微专业。开设微专业,已成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探索。由此,人们期待更多高校开设更多的微专业。不过,相较之下,笔者更期待把微专业建设的成功经验用到所有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创新之中,让每个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业发展与职业发展需求,选择来

2、自其他学科、专业领域的交叉学科模块,以此激发学习兴趣、拓宽视野并提高就业竞争能力。高校开设微专业的探索路径很清晰,就是由各院系开设微专业,面向全校其他专业“招生”,由学生自主选择并组建一个微专业班。与辅修另一个专业不同,微专业更重视学科交叉,课程内容更灵活,教学方式更多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传统专业课程设置陈旧、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促进学科交叉,培养复合型人才。“主专业+微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当前高校也易于推进。这并不冲击传统专业的教学,而是在传统专业基础上做增量,微专业可在双休日或者短学期授课。在开设微专业方面给予各院系更大自主权,探索开设前沿课程。还可将微专业建设作为学校培养创新人才

3、的改革项目,给予经费支持。不过,进一步推进微专业建设,也面临难以回避的问题。例如,“小而美”“小而特”的微专业还只是少数学生的选择,能不能做到全校所有学生都上到自己感兴趣的微专业课程?如何确保课程质量,形成有特色的微专业课程体系?能不能把微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为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的专业课程模块?过去20多年来,我国高校一直在推进完全学分制教学与管理改革。但是,完全学分制在某种程度上看,还是学年学分制。这是因为要推进完全学分制教学与管理,必须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重视对人才培养的投入,改革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引导教师投入精力进行教学研究与创新,还应在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之外,开设大量的选修课

4、,包括跨学科、跨专业的选修课,由学生自主选择。如果提供给学生的课程选择空间小,那么就很难建设真正的完全学分制,扩大学生的课程选择权,让学生的学习更灵活、更自主。开设微专业,其实也是高校深入推进完全学分制改革的探索。换言之,如果缺乏实施完全学分制的理念与制度支撑,开设微专业之路很难走远。比如,随着微专业的增多,怎么解决微专业教学与传统专业教学的冲突问题?微专业课程建设和传统专业课程建设怎么协调?因此,开设微专业是推进完全学分制教学的阶段性举措,最终,微专业将融入所有专业建设的课程改革之中,成为各专业学生完成大学学业所需选修的跨学科课程学习模块内容。从这一角度看,开设微专业的探索,对推进高校的整体教学改革具有现实意义,不但可以积累一批跨学科课程,还可以积累提高教学质量的经验。要鼓励各学科专业老师结合学科前沿发展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开设跨学科课程,就需要进一步赋予教师教育教学自主权,建立激励教师重视课程建设、课程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整体提高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应该使每一门课都能让学生有所收获。(作者:艾萍娇,系教育研究者)(2023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