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兴趣把握契机有效生成科学活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抓住兴趣把握契机有效生成科学活动.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抓住兴趣、把握契机、有效生成科学活动幼儿为什么喜欢科学?我认为幼儿学习科学没有功利目的,他们向往美好的环境,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幻想,他们喜欢形象、生动的科学,喜欢发生在身边、真实、有体验的科学。孩子年龄小,知识经验缺乏,往往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认识事物,幼儿的科学活动也应是在与周围事物的互动中完成的。所以“生活本身就是教育,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离开生活和经验就没有生长,也就没有教育。”怎样选择科学教育主题内容,常常困惑着教师:既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又是孩子感兴趣的,同时又具有动手性及科学探究性的主题,并能让孩子自己发现、寻找问题。误区:面对这样的困惑,教师经常这样做:照搬别人做过的科学活动,
2、没有深入领悟他人的思路与指导思想;跟随同一教研组其他班开展同样的科学活动,没有考虑对本班幼儿的适合性;无所适从,没有方向,不知道如何确定活动主题。思考:事实上,应把科学教育的内容从教材转向儿童,从关注幼儿的一日生活开始,关注幼儿的兴趣点和需要,了解幼儿急于想知道答案或想解决的问题,调动他们的主动性,从而确定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开展符合发展目标的科学教育活动。孩子们经常对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事物感兴趣,愿意去探究。教师应从幼儿熟悉的生活环境中、社会环境中去寻找丰富有趣的科学内容。从幼儿身边的事物,生活的体验中选择具体、可观察的内容,才能才能生成有效的科学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保持长久的好奇。一
3、、关注幼儿的日常行为,积极生成有效的科学活动。探索活动往往由问题引起,而这些问题常常与环境和操作材料密切相关。所以,在幼儿自由探索时,要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形成科学活动。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的出发点主要是教材、大纲,而不是幼儿,这导致幼儿对学习内容缺乏兴趣,缺乏学习动机。因此,教师要改变出发点,去寻求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内容。1 .教师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幼儿的兴趣点,挖掘科学活动的价值。儿童的认识活动是在兴趣和需要的直接影响下产生的,他们通常会以极大的热情,积极主动地探究、对感到好奇或有需求的事物,保持良好的探究兴趣。孩子天生对世界万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他们总是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
4、地球是圆的,为什么我们不会掉下去?”“为什么螃蟹烧熟后,它的壳会变成红色呢?”“为什么鱼离开水就会死?”“为什么蝴蝶的翅膀那么漂亮?”“蜘蛛为什么不会被自己的网网住?”“花为什么要喝水?花喝水为什么还是要谢掉?”“洗衣粉为什么会变成那么多白色的泡泡?”他们的问题涉及到生物学、心理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社会学、地球科学,他们的困惑大多来自周围环境,除了自然环境,还有各种媒体传播的信息。在他们所提的问题中,许多是基本的科学问题,有的是科学家正在研究的,有的甚至还没有答案。带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幼儿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探索世界,寻找答案。在幼儿眼中,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尽管有时在成人看来是很荒谬的,因
5、此,幼儿感兴趣的许多事物和探究的问题,就暗含着教育价值,所以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要倾听、关注幼儿的问题,抓住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抓住教育契机,在幼儿的兴趣和关注点上开发、生成科学活动。例如前两周我们中班的主题活动是大夹子,在这个主题活动中,小朋友们认识了许多各种各样的夹子,知道了夹子的许多不同的用途,其中有一节课的内容是找找动物和植物身上的夹子,活动结束后,有个小朋友就问我:老师,动物、植物身上都有夹子,其实我们身上不也有夹子吗?我一听,是呀,我们自己身体上不也存在着许多的夹子吗?手、脚、脖子等等太多了,于是我就设计生成了科学探索活动一一身体上的夹子。2 .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机,生成儿童感兴趣
6、的科学活动。幼儿的需求在个体发展中会随时表现出来,幼儿在一个时期突然热衷的行为,往往是符合该年龄幼儿发展水平的新的需要,他们可能表现为新的兴趣倾向、新的行为的出现、反复提问、追求特定事物、同伴争议等。一次午餐后,瑞瑞和鑫鑫围在水池边,把漱口的杯子放进水池中,水池里有半池水,空杯子就浮在水面上了,两个孩子显得很惊奇,不停地用手握杯子,手一离开,杯子就又浮出水面了,不一会儿,吸引了好些孩子,并开始议论起来,“空杯子在水中就是浮在水面上的。”“我家的杯子不会浮。”老师参与到孩子中,关于各种不同的杯子的浮沉情况的科学活动就很容易地生成了。其实,现实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教育的契机,我们应该多从生活中寻找科
7、学的身影,这样会更有利于幼儿走进科学,深入科学,挖掘科学的源泉,让科学教育根植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灵活的头脑,善于发现孩子们的探索火花,把握教育的契机,去耐心倾听孩子们在说些什么,捕捉孩子们的兴趣所在,揣摩孩子们的需求,努力读懂孩子这本书。3 .教师要敏锐观察和充分了解幼儿发展水平,捕捉到合适的科学教育活动。教师在组织科学活动时,也应尊重幼儿的游戏天性,注意创设游戏化的情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幼儿产生“我要学”的愿望,积极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活动过程中注重观察,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及时调整活动内容。如,中班幼儿在探究各种纸的吸水性问题时,教师最初的设计是提供三种不同
8、材质的纸,引导幼儿观察纸的吸水情况,但在活动中,教师发现幼儿的兴趣不浓,很多幼儿对玩水更感兴趣。后来,教师设计了一个“哪只小船先沉下去”的活动,引导幼儿用这三种纸分别做三只小船放入水中。观察哪只小船最先沉下去,再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这只小船先沉下去了。结果,幼儿对此非常感兴趣,都很专注地操作摆弄和观察分析,很快发现了吸水性强的小船先沉下去了,吸水性弱的小船沉得慢。由此可见,教育者要有敏锐的观察力,适时地将教育契机融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中来实现其教育价值。只有让幼儿理解和体验到教育价值对于他们当前实际生活的意义,才能让它成为引发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与条件。二、关注户外活动生成科学活动。在幼儿科学教
9、育活动的生成中,我越来越感受和领悟到:幼儿感兴趣的是具体生动的科学现象,他们学习到的是更直接的经验。1 .在晨间体育活动中捕捉科学教育契机。在一次“赶小猪”的体育游戏中,老师让幼儿比较各种体育器械的特征,感知圆形物体和方形物体哪一个赶起来又快又方便?幼儿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到游戏中,体验到圆形物体的优点和特性,游戏结束后幼儿对圆形物体特别感兴趣,以此生成了主题活动“好玩的气球”,让幼儿通过自己的一系列探索活动如怎样让气球鼓起来,给气球扎口、设计装饰气球、玩气球等,在操作中不断探索气球的奥秘。2 .在日常的散步中引导主动观察。观察是幼儿认识周围事物的最佳途径。我经常组织幼儿到社区中去观察,积极引
10、导幼儿在观察中思考,在观察中学习。让幼儿注意各种花草,树木的变化,大气的变化或者让幼儿闭上眼感受一下风吹到身上,太阳照在身上的感觉,感受大自然,亲近大自然,这样对幼儿的发展十分有利。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机会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幼儿经常看到许多自然现象,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为什么会下雨?”“树叶为什么会掉下来?”“枫叶为什么是红色的?”只要留心观察,都可以看到许多由幼儿自发生成的主题。如在带领幼儿外出活动时,听到小朋友突然惊叫起来:“蚂蚁!蚂蚁!”顺着声音望去,只见一群小朋友围在一起唧唧喳喳议论着:“蚂蚁出来干什么?”“蚂蚁的家在土里吧?”“它有没有翅膀。”应该说,蚂蚁对幼儿来说并不陌生,但真
11、正了解却谈不上,而此时正是蚂蚁出洞的季节,面对孩子如此高涨的探究欲望,这不正是主题生成的最好时机吗?于是“有趣的蚂蚁”的主题教育活动生成了。3 .在社区活动中引导幼儿主动互动。通过让孩子们亲自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调动自己的感官去感知周围的事物,使他们对周围环境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还让幼儿置身于广阔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环境中去学习,使幼儿的眼界更加开阔。如:大班科学活动“你喜欢什么声音”,我们就带幼儿到马路上、菜场里去亲身感受嘈杂的声音,这种身临其境的学习比在教室里老师干巴巴的讲要有价值得多。又如在“一只脚的蜗牛”这一活动中,我们可以带幼儿到草地上、围墙边及种植园地去找一找,幼儿不仅对找蜗牛
12、活动感兴趣,而且在找的过程中能发现蜗牛喜欢在潮湿的地方,蜗牛要吃树叶、菜叶等秘密。找到蜗牛后我们可以把蜗牛放在自然角上饲养,幼儿每天去观察它,喂蜗牛食物,他们会发现蜗牛的更多的秘密;蜗牛睡觉会缩在壳里,蜗牛头上有两个触角,蜗牛会吐出一种白色的东西等等。有的幼儿回家后还继续到自己家的菜园寻找蜗牛,兴趣很高,教师就可以因势利导,让幼儿继续去寻找发现和蜗牛一样只有“一只脚”的小动物,同时也可以让家长参与。在父母的帮助下,有的幼儿带来了田螺,有的带来了河蚌、螺丝等,饲养在自然角上,吸引了很多小朋友去观察。在幼儿自己探索发现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给幼儿介绍一些蜗牛等小动物的食用价值,以丰富孩子的生活知识。
13、总之,在户外探索活动中,教师要多让自己成为一名和幼儿一样的探索者,尽量去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疑问,尊重他们的想法,引导幼儿进行大胆尝试,支持和鼓励他们的探索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在科学教育生成活动中,激起幼儿强烈主动的探索欲望。三、关注幼儿讨论的话题,积极生成新的科学活动。“语言是思维的拐杖”,离开语言的思维是虚晃无力的。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教师应重视幼儿与同伴之间的讨论过程和发现。在探索过程中,语言伴随动作同步进行,同伴间的交流、争论有时是一种催化剂,教师要及时的捕捉并以此为契机,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大胆的进行猜想和解释,按照自己的想法来验证,把问题弄个水落石出。石头和石头碰撞可以
14、撞出火花,争论一下也许就有新的思路,新的方法。不论是周围日新月异的大环境,还是各自生活的小环境,每天都有许多新鲜的、有趣的事和物品刺激着孩子们的各种感官,令他们感到兴奋和激动。而孩子也在有意和无意之中,以他们特有的敏锐的眼睛和心灵收集着这些信息,享受着其中的乐趣。当孩子们聚在一起的时候,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琐琐碎碎,就会从他们的嘴里源源不断地流露出来。教师作为一个倾听者,只要仔细辨别,就不难发现其中有价值的东西,以此来作为科学教育的内容,生成幼儿感兴趣的且熟悉的活动内容。例如在开展“美丽家乡”这一活动时,幼儿参观了蔬菜大棚,兴奋不已。“咦,黄瓜的花是黄黄的,像星星一样多,太漂亮了!”“那又是什么?圆圆的西红柿有绿绿的有红红的!好看极了!”孩子们如此津津乐道,我们就此趁热打铁,以“好吃的蔬菜”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科学探索活动。在日常生活中,一些成人看来很小的事物也会引起幼儿的好奇与兴趣,幼儿会用自己的理解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有些话很好笑,但似乎也有道理,幼儿的童言稚语能让成人了解幼儿的所思所想,看到他们的真正需要,因此教师要用心倾听幼儿的对话,对幼儿幼稚的言语不要仅仅是一笑了之,而应抓住幼儿交流中的问题和困惑生成科学活动,组织幼儿自己去探索,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逐渐领悟事物的本质及事物之间的关系。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幼儿能够更好走进科学、发现科学、创造科学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