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施工与园林养护技术应用研究.doc

上传人:w** 文档编号:243915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施工与园林养护技术应用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园林施工与园林养护技术应用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园林施工与园林养护技术应用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园林施工与园林养护技术应用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园林施工与园林养护技术应用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园林施工与园林养护技术应用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施工与园林养护技术应用研究.doc(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园林施工与园林养护技术应用研究摘 要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园林绿化工程在促进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愈加重要,不仅对净化城市空氣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有助于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对园林绿化工程的研究有着极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我国园林绿化工程发展存在的问题,其次分别阐述提高园林施工水平的举措及园林养护关键技术,最后提出促进园林施工与园林养护有机结合的对策,以期为促进城市园林科学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关键词 园林绿化工程;园林施工;园林养护园林绿化工程为推动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仅能为人们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而且为缓解人们的工作生活压力等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

2、,园林绿化工程因其复杂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在前期的园林施工阶段以及后期的园林养护方面都需要进行系统的技术应用探究,这就体现在不仅要考虑园林施工的方方面面,还要求对园林养护的关键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从而促进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可持续发展。1 当前我国园林绿化工程发展存在的问题1.1 工程设计缺乏科学性科学合理的园林工程设计方案是促进园林绿化工程科学发展的重要指导,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证园林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率都能达到最优水平。纵观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发展情况不难发现,我国的园林工程施工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包括园林工程设计较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缺乏创新性以及难以满足定制化的建设需求。往往在

3、工程设计方面未能充分考虑现有的地理环境的差异和地质环境的不同,缺少对工程设计的具体内涵的体现。当然工程设计缺乏科学性还体现在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欠缺上,而且体现在园林植物配置过于依赖主观经验,从而会直接或间接导致园林绿化工程极度欠缺科学合理性,进而难以达到预期的施工效果。1.2 园林养护管理工作薄弱园林绿化工程不同于简单的建筑施工,不仅在前期的园林施工方面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而且要注重后期的园林养护。而就目前的园林绿化工程的发展来看,园林养护管理工作仍然开展不到位,比如,园林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欠缺以及责任意识不足等往往会直接导致园林工程的建设质量较差,当然对于园林养护的后期监管工作不够重视也会

4、影响园林绿化工程中植物的寿命,不利于园林工程建设的持续进行。2 提高园林工程施工水平的措施2.1 做好园林施工的前期准备工作要想保证园林工程建设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首先需要针对所选的园林建设地进行深入的地理环境分析和地质环境考察,从而有针对性地策划园林工程项目。同时,应在设计图纸的具体位置确定准确的施工区域和办公地址等。而且在施工建设之前应对场地进行平整,并且需要有完善的给排水工程给予保障。这些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不仅能提高园林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效率,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建设难度,能确保园林建设项目在预想的工期和支出范围内实施建设。其次,园林工程项目建设中最重要的程序是保障植物的成活率以及植

5、株的优化配置,因此,在园林施工的前期准备工作中还应做到对所选植株进行一定的处理和保护,从而保证工程建设的成本在可控范围内。最后,施工人员和设计人员应在园林工程的建设初期对建设方案达成一致意见,从而有效确保施工进度1。2.2 加强园林绿化工程的材料收集工作由于园林绿化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往往会出现实际的施工过程与预想的施工计划不符的情况,因此在此过程中会存在设计情况需要变更的现象。比如,原本计划种植的植株数目与实际的地质环境形成冲突的情况下,需要重新设计施工方案或者对施工场地进行清除等,以难免会耽误正常的工期,从而影响施工效率。因此,为有效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需要在前期的园林绿化工程的

6、策划阶段就加强对园林绿化工程的材料收集工作,设计人员针对前期的材料收集情况制定完善合理的策划方案,能有效确保施工效率和进度2。2.3 严格按照施工计划进行施工在园林绿化工程开始施工之后,应按照既定的施工计划进行准确的操作,在严格控制施工进度的情况下还需要确保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若是在施工的过程中发现与原有的施工计划存在一定的出入,施工人员应及时向设计人员报备相关问题,经二者讨论在达成一致想法的前提下方可按计划继续施工。2.4 最优化配置植物在园林绿化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将乔木类植物、灌木类植物及阔叶类植物等进行交叉种植,保证他们在充分吸收阳光和水分等的前提下优化园林植物配置效果。这就要求在植物

7、的配置过程中既不能一味地重视植株类型的多样化,也不能过分强调施工成本问题。而是需要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在考虑所选地址的水文情况的基础上合理选择植株类型,从而确保最优化配置园林植物,对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3。3 园林养护关键技术3.1 灌溉水是万物生存之源,因此在园林绿化工程的养护过程中应加强对植株的灌溉。为了保证灌溉工作的合理进行,养护人员应对各种类型植株的喜水性有充分的了解,从而在满足植株生长需求的前提下进行不同频次的浇灌工作。而且在灌溉过程中,应适结合天气情况调整灌溉计划。需要注意的是,植株根部有过多的水分,会出现根部坏死的严重情况,因此并非所有植物都能充分汲取灌溉的水分,

8、在浇灌的同时养护人员应对不同类型的植株进行检查。因此,在园林养护的过程中,除了对植株进行合理灌溉外,进行适当的排水也是非常必要的,从而确保植株能更加健康地生长4。3.2 施肥在园林绿化工程中,对植株进行施肥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施肥的关键之处就在于促进植株对土壤中各种营养物质的摄取,从而加快植物的生长速度。但在此过程中养护人员在针对不同种类的植株进行施肥时,应格外注意施肥的频次和严格把控每次的施肥量,既不能施肥过少而达不到促进植物生长的目的,也不能因为施肥过多而形成营养过剩的情况。总之,应准确把握各种植物的生长状况和吸收机制,从而进行恰当的施肥处理。 3.3 病虫害防治就目前园林绿化工程的發展

9、现状来看,针对病虫害的防治主要有生物防治和药物防治2种方式。其中,生物防治的主要原理就是选择抑制病虫害生长的生物对其病情的蔓延进行有效的控制,这一做法虽然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环保理念,但是不足以克服各种急性病虫害。而药物防治往往效果比较明显,但需要重视对于药剂浓度和配置问题的把握。4 加强园林施工与养护管理的对策4.1 提高园林施工和园林养护的技术水平在前期的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环节,往往需要使用各种精细化技术,而在此过程中往往涉及各种各样的未定因素会对施工进度和计划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不仅需要施工人员具有成熟的技术经验,而且需要不断地进行新兴技术的学习和掌握,从而有效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在园林

10、养护阶段更是需要高超的技术水平,包括对植株的灌溉、排水、施肥及病虫害防治等,才能在防止各项问题发生的前提下促进园林植物健康生长。由此可见,一方面需要提高园林施工和园林养护人员的理论技术水平,另一方面需要进行实际的操作和业务训练,因此需要定期对施工人员和养护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讲座教学,提高其技术水平。4.2 提升施工人员和养护人员的业务素养施工人员和养护人员的业务素养,决定着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与养护工作的质量。因此,必须加强培养施工人员和养护人员,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同时,应多引进具有高等教育经历和具有熟练专业技能、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型人才,建立自己的人才库。此外,应强化施工人员和养护人员的质

11、量意识,根据不同的园林植物景观设定不同的养护管理标准,制定科学、合理、完整的管理体系,从根本上提高园林工程建设质量5。4.3 加强园林养护的后期监管工作科学系统的园林监管体系是维护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的重要基础,只有在制度上对施工人员和养护人员进行必要的约束,才能有效防止各种细节问题的发生。而后期的园林养护更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往往会因为养护人员的疏忽而影响植物后期的生长,从而导致植物成活率降低和病虫害等恶性事件的发生,这便会大大增加园林绿化工程的成本投入。因此,应在已有的监管体系的基础上不断根据实践经验进行完善,并且将各种奖惩制度落到实处,对不同职能的人员的责任分配进行充分落实。5 结语加强园林绿

12、化工程建设是促进城市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园林绿化工程建设过程中,首先应提高园林施工和园林养护的技术水平,其次应提升施工人员和养护人员的业务素养,最后必须加强园林养护的后期监管工作。当然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地总结园林施工与养护管理有机结合的相关经验和发展思路等,从而使得二者的结合更加充分和完善,进而促进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稳健发展。参考文献1严雄.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管理及养护技术J.现代园艺,2019(1):177-178.2冯娅.园林绿化施工与养护管理技术应用分析J.现代园艺,2019(1):197-198.3胡玉玲.园林绿化施工和养护管理的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8(24):212,249.4曾彪.园林景观施工与道路绿化养护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36):221.5邹红杰.论园林施工与养护的有机结合策略J.建材与装饰,2018(50):62-6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能源电力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