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学习鉴赏及启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烛之武退秦师学习鉴赏及启示.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烛之武退秦师学习鉴赏及启示:换一个角度思考,你将得到一片崭新的天地本文内容: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的启示烛之武退秦师原文鉴赏一、烛之武退秦师深夜,万籁俱寂,郑文公亲自将烛之武送到城楼上,命令士兵拿来一只大筐,上面用绳子吊着,让烛之武坐进筐中,然后把他徐徐下放到城外墙根处。烛之武偷偷地跑到秦营,见到秦穆公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我们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我们也不敢劳烦您。我国和贵国国土并不相连,我们在东,你们在西,中间还隔着一个晋国。因此,郑国被灭之后,只会被晋国占领。那时候,晋国就会比以前更强大,而贵国的国力也会弱于晋国。帮别人打仗争夺土地,最后又拱手将打来的土地送
2、给人家,这是明智之举吗?况且,晋国的侵略野心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它在东边灭了郑国,难道就不想向西边的秦国扩张了吗?听了他的话,秦穆公沉思良久,说:你说的对。烛之武又说:您如果同意对郑国的包围,郑国从此一定与贵国修好,贵国使者在东方的道上往来经过的时候,我们郑国一定会好好招待,希望您能认识考虑这件事情。秦穆公听了烛之武的话,十分满意,于是立即答应撤兵,悄悄班师回国,郑国转危为安。烛之武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爱国义士。他在游说秦穆公之前,只是郑国一个小小的养马官,有着怀才不遇的愤怨。但在郑国危难之际,他挺身而出,只身云说服秦穆公,足见其义、勇。说服秦穆公时,他只字不提郑国利益,而是站在秦国的立场上,分析亡
3、郑对晋有利,而存郑对秦有利,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运用智慧化解了郑国的危难,足见其智。二、烛之武退秦师的启示1、厚积薄发,是金子总会发光烛之武只是郑国一个小小的养马官,有着怀才不遇的愤懑,忍受着寂寞痛苦的煎熬。但烛之武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以惊人的毅力在寂寞中图强,默默积蓄力量,在最为关键时刻,一鸣惊人,完成人生的完美一击,为自己的人生留下惊叹的一笔。2、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当烛之武迈着坚定的步伐踏进秦营之时,秦穆公已端坐在营帐中,摆开咄咄逼人的架势。假如烛之武开口便是郑国多么重要郑国人如何勇敢,不畏强敌,那么他留在秦营的,只会是殷红的鲜血,而诸候版图上郑国的领地也必会消失。但是,烛之武换了一个角
4、度,从泰国的利益角度出发分析问题,最终不仅使自己化险为夷,更是在黑云压城的危急关头力挽狂澜,使郑国在战争的风暴之中得以保全。烛之武用勇敢的行动向我们表明:换一下角度思考,你将得到一个崭新的天地。3、有才无须溢于表,有志仅须喻于心。这是中国古代相当一部分有识之士处世原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烛之武便是这们的人。然而,他身上还兼存着独善其身的内敛与怀才不遇的无奈。可即便如此,身处微不足道的地位、怀拥愤恨与期待的矛盾心境的他,在国家面临危难时仍能挺身而出,可以说,他代表的是一种心态一才美无须外现,秉承的是一种信念一一虽老仍可坚毅,张扬的是一种精神一一有难必然担当。在他俯下苍老的身躯拾起艰辛的时候,没有
5、人记起他;当他仰起头颅呼出抑郁的时候,没有人记起他。当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时候,有人想起了他;当大军压境国危矣的时候,有人想起了他。就这样,“今老矣的烛之武,踉跄着,被推到了两军对峙的刀锋前,被推到了生死难测的境地前。没有多少抱怨,说的只是谦逊的无能为也已;没有怎么推辞,做的只是概然许之,夜缱而出。于是,一个一直模糊的身影,在历史的这一刻,变得高大而清晰。当一个须发尽白、手无缚鸡之力的老人,在月隐风高的夜晚,被人用绳子拴着放到围有层层虎狼之师的孤城外;当一个步履蹒跚、牙落齿摇的老人,在冰冷刺骨的寒风里,揉着酸痛的腰肢走进剑拔弩张的秦军大营时,这该需要怎样的坚定与无畏。无论他是成功还是失败,千载之后
6、的我们都该为他的忠诚和勇敢高声喝彩!通过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让我们看到,烛之武用三寸之舌为国解围,从他谈判沟通的技巧上,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换一个角度去思考不同的人生事物,用乐观的心态去处理不乐观的事情,你将得到一片崭新的天地。三、烛之武退秦师原文鉴赏【原文】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缱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
7、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注释】(1)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2)以其无礼于晋:指晋文公即位前流亡国外经过郑国时,没有受到应有的礼遇。以,因为。(3)且贰于楚: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且,并且。贰,从属二主。(
8、4)晋军函陵:晋军驻扎在函陵。军,驻军。函陵,郑国地名,在今河南新郑北。(5)氾(Gn)南:古代东氾水的南面,在今河南中牟南。(6)佚之狐:郑国大夫。(7)若:假如。使:派。见:进见。(8)辞:推辞。(9)臣之壮也:我壮年的时候。(10)犹:尚且。(H)无能为也已:不能干什么了。为,做。已,同矣,语气ThJ,了0(12)用,任用。是寡人之过也:这是我的过错。是,这。过,过错。(13)然:然而。(14)许之:答应这件事。许,答应。(15)缱(Zhui):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往下吊。(16)既:已经。亡郑:使郑亡。(17)敢以烦执事: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这是客气的说法。执事,执行事务的人,
9、对对方的敬称。(18)越国以鄙(bi)远:越过别国而把远地(郑国)当作边邑。越,越过。鄙,边邑。这里作动词。(19)焉用亡郑以陪邻:怎么要用灭掉郑国来给邻国(晋国)增加(土地)呢?焉,哪里,怎么。以:来。陪,同倍,增加。之(邻之厚,君之薄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20)行李:也作行吏,外交使节。共(gng):通供,供9口O(21)尝为晋君赐矣:曾经给予晋君恩惠(指秦穆公曾派兵护送晋惠公回国)。尝,曾经。为,给予。赐,恩惠。为赐:施恩。许:答应。(22)朝济而夕设版焉:(晋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筑城防御。济,渡河。设版,指筑墙。版,筑土墙用的夹板。(23)厌:满足。(24)东封
10、郑:在东边让郑国成为晋国的边境。封,疆界。这里作用动词。(25)肆其西封:扩展它西边的疆界。指晋国灭郑以后,必将图谋秦国。肆,延伸,扩张。封:疆界。(26)阙:使减损。盟:结盟。戍:守卫。还:撤军回国。(27)因:依靠。敝:损害。(28)知:通“智,明智。(29)以乱易整,不武: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勇武的。(30)吾其还也:我们还是回去吧。其,表商量或希望的语气,还是。(31)去之:离开郑国。【故事梗概】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
11、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役之三月,郑伯如楚致其师)。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子人九出使晋国,与晋结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五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重耳)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郑国呢?这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郑国名义上没有参战,实际上已提前派军队到楚国)。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这时的秦国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所以,秦、晋联合也就是必然的了。郑国被秦、晋两个大国包围,危在旦夕,郑文公派能言善辩的烛之武前去说服秦伯。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向秦伯分析了当时的形势,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说明了保存郑国对秦有利、灭掉郑国对秦不利的道理,终于说服了秦伯。秦伯不仅撤走了围郑的秦军,而且派兵保卫郑国,迫使晋国也不得不撤兵,从而解除了郑国的危机。烛之武临危受命,不畏艰险,只身说服秦君,解除国难,表现了他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