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思想对墓园景观设计的影响.doc

上传人:w** 文档编号:246677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人合一思想对墓园景观设计的影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天人合一思想对墓园景观设计的影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天人合一思想对墓园景观设计的影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天人合一思想对墓园景观设计的影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天人合一思想对墓园景观设计的影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天人合一思想对墓园景观设计的影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人合一思想对墓园景观设计的影响.doc(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天人合一思想对墓园景观设计的影响摘要:针对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进行解读与分析,研究“天人合一”思想对传统殡葬观念的影响,探寻“天人合一”思想在现代墓园景观设计中的价值体现,由此得出结论,现代墓园景观设计应当汲取“天人合一”思想的精华,使其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得以体现。关键词:“天人合一”思想;墓园景观;传统殡葬观“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发展而来的,其中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想,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对传统殡葬观念也有着极大的影响,而传统的墓葬形式是由传统的殡葬观念转化而来的,要改变当前墓园景观的现状,需要深入探究传统殡葬观念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将传统殡葬观念作为一种内涵融入

2、到墓园景观的设计当中,从而改变传统的墓葬形式。一、“天人合一”的思想源流远古时期,人们对提供食物的大自然产生一种依赖,同时也对变幻莫测的自然现象产生一种恐惧心理。这时人类的想象属性开始发展起来,祖先开始视天地自然为强大的神灵,并通过各种形式与神灵沟通,以求得风调雨顺。这种现象在远古时期的丧葬行为中也得以体现。原始人会在尸体周边撒上红色的粉末,红色的粉末象征鲜血。这能看出远古时期人们相信神灵存在于自然之中,并期望通过某些方法与神灵相通,使灵魂能够永存于世间,这便是原始的天人合一思想。奴隶社会时期,统治者为巩固王权地位,将自己比作天神的使者,统治民心以维护自身的地位。在春秋战国时期,道家和儒家对天

3、人合一思想的进一步阐述,使人们对其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两者对于天人合一思想蕴含的价值观念有着不同意义上的阐释。道家强调自由的价值,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要竭尽全力使自然回归到原本的状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都要符合自然规律,并强调了自然规律的重要性。老子认为人世间的一切规律都起源于天,上天的规律则源于道,而效法道的含义就是顺其自然,顺其自然才能够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1。道家的哲学观点对传统的丧葬形式有着较大的影响,使薄葬的思想观念得到推广。儒家强调道德的价值,认为平衡人与自然的是道德的修养。“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才能够实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因此儒家

4、大力推行道德伦理规范,使得厚葬的风气盛行。总的来说道家更看重“自然”一面,儒家更看重“人文”一面,但是这一理念的基本涵义则都是人与自然的内在统一2。二、“天人合一”思想在传统殡葬观中的体现(一)入土为安的生死观念我国多采用土葬的丧葬形式与传统的丧葬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对传统殡葬观念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自古人们对于孕育万物的土地就怀有敬畏的情感,认为人如同自然界中的植物,生离不开大地的滋润,死亦要回归土地。礼运中对于逝者的埋葬就有这样的描述,“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3。古人认为死后葬于地下是对灵魂升永存的夙愿。这种思想观念导致入土为安观念的根深蒂固,入

5、土为安的生死观念在传统的丧葬形式中也得以高度体现,因此土葬成为我国大部分民族普遍采用的丧葬方法。(二)自然和谐的风水理论自古以来,人们对于墓葬选址以及墓地周边景观的营造都严格遵循自然和谐的风水理论。我国风水理论是以阴阳、五行、八卦等传统学说为基础,而这些学说最终强调的也是万物达到最终平衡。为了寻求自然和谐的风水宝地,墓地的选址通常要依附于风水理论的指导。葬经中对理想穴位环境进行解读“及至穴前,则峰峦矗拥,众水环绕,叠嶂重重,献奇于后,龙脉抱卫,砂水翕聚,形穴既就,则山川之灵秀,造化之精英,凝结聚会于其中矣”4。自然和谐的风水理论要求在整体上与万物构成有机的整体,与自然万物共生互存,达到平衡统一

6、;在局部的景观营造上则要求注意山水植物之间的合理搭配,营造出左右青龙、白虎位,前后呼应朱雀、玄武位的理想形式。理想的墓园选址要求与自然共生,因此古人在进行安葬选址时会对当地的地形、环境、水文、土壤等各要素进行综合评判,以求得万物的平衡统一。三、“天人合一”思想对现代墓园景观设计的影响(一)生态价值影响。古人“天人合一”思想在丧葬活动中更多是体现顺应自然,而缺乏了对自然的调节,从古人的丧葬形式与风水选址中就可以看出。现如今墓地资源与人们生存的土地资源产生了极大的不平衡,也是缺乏对自然调节的后果,严峻的现实问题值得我们反思。因此需要探寻“天人合一”思想中的生态价值,不局限在特定的一种形式之上,通过

7、景观设计的手段,使墓园景观能够进行自我调节及恢复,并与城市整体景观相协调。在丧葬的形式上,大多数现代墓园目前还只是采用单一的土葬,土葬虽实现了入土为安的意愿,但传统的土葬形式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表面上实现了“天人合一”,内在却无法实现与自然长久的可持续共存,因此现代墓园规划可采用多种形式,例如将骨灰埋入树下、花坛下、草坪间,将生态丧葬形式与景观相结合,既满足逝者回归自然,又能够不破坏自然,调节自然。在墓园的景观营造上,现代墓园景观应将“天人合一”思想中的生态理念贯穿其中,设计时综合考虑场地地形、气候环境、动植物的生态特性等综合因素,并且采用先进的生态设计手法,例如可将生态修复理念运用到墓园景观

8、设计当中,选用本土净化能力强的植物进行组合搭配,既可以调节微气候还能够为动植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场所,不仅满足了风水理论中的和谐自然的理念,还保证了墓园景观的整体观赏性与生态可持续发展。(二)文化价值影响“天人合一”思想中蕴含着中国传统哲学文化价值的核心,中国哲学文化与西方哲学文化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国哲学中的人文精神是从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关系中总结出来的,而西方始终信奉“人类中心论”的观点,认为主体的人永远无法与客体的自然现象统一,自然界应服务于人,因此西方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没有形成人与自然的内在生命联系。从儒家提倡的山水比德思想中可以看出指出人与自然并不是毫无关联的主客体,而是可以通过精神、

9、情感相互联系、转换,将自然之物与人格品性相融合,中国的“天人合一”思想使得人与自然构成了双向互动的关系。因此现代墓园景观应该将中国特有的“天人合一”思想融入到景观设计中,而不是盲目模仿西方墓园景观的布局与形式,使墓园景观丧失了中国文化内涵。在现代墓园景观可以参照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手法,将“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融入到造景艺术中,自然界的万物不是没有价值的客观存在,而是可以通过象征、隐喻等设计手法赋予其精神内涵,这种贯穿于场所中的精神脉络构成了场所的文化价值,例如罗浮净土墓园景观将“天人合一”理念融入到景观的小品、植物、道路铺装中,在场地铺装上采用了圆环的形式层层展开,并在圆环中间搭配了象征生命的

10、绿色植物,喻意着在生命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总会有新生命诞生,象征着生命的生生不息。(如图1)在植物的搭配上选择了具有东方美的竹,竹子高挺的形象及中通外直的特性使得古人将其作为高尚品格的象征,竹同时也被赋予了超脱的品质。在佛典里“青青翠竹,总是法身”,禅诗里,竹与人心高度融合6。场地造景中就运用竹林营造出脱离尘世的意境,逝者的品格融入到静谧幽深的竹林当中,人与竹林合二为一,在这超脱的意境中展现了对生死的淡然,到访者也能通过景观营造感悟到生命的真谛(如图2)。(三)美学价值影响“尽心知性,尽性知天”,儒家认为在尽心、知性、知天的修养过程中,只有排除利欲的干扰,才能够达致“天人合一”的境界,这种价值观念

11、不仅适用于道德领域,在美学领域中也有所体现,真正的艺术作品是不掺杂利欲色彩的,从而能够表达出艺术家的情感价值。朱光潜先生认为美字只有一个意义,就是事物现形象于直觉的一个特点,它都是“抒情的表现”7。因此美是能够打动人的,这种动人的情愫来自于创造者超功利的心境,在创造过程中,并不是出于对功利的追求,而是一种内在情感的对象化表达,这正是美的价值,也是“天人合一”思想中蕴含的美学价值。墓园作为一个特殊的精神场所,其功能价值与普通的城市景观不同,墓园景观必须在情感表达与宣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在生死面前,只有真诚的、超功利的情感抒发才能使场所触动心灵,因此设计师需要将“天人合一”思想中的美学价值体现在墓

12、园景观的设计中,运用无所为而为的设计手法,不去刻意地营造氛围,而是合理运用地形及周边环境,将各景观要素巧妙地整合到人的知觉或者精神思维中,通过空间互动与精神想象,使生者与逝者进行情感交流,营造可重获情感的精神场所。例如中国台湾的樱花陵园,设计师没有用刻意的设计来夸示生命的珍贵,而是用最简单的材料及工法展现了生命的包容与单纯,顺应场地地形营造逐渐开阔的空间,到访者在山坡上能够看到远方的龟山岛与开阔的太平洋水平线,这是人们在平原上无法看到的景象。随着人在空间中不断运动、感知,场地的情感被清晰表达出来,来此悼念先人的亲友跟在此长眠的逝者能够一起用不同的视角望着自己的故乡。设计师将利欲从场所中抽离,剩

13、下最真挚的情感隐匿于自然之中,情感从自然中喷涌而出,自然平静的美抨击着每个人的心灵,使到访者通过自然用另一种心态审视自己(如图3)。总结墓园作为城市特殊的纪念性场所,在赋予其文化内涵的同时也要使其与当今的环境现状相结合。要改变现代墓园景观与环境现状的矛盾,则需要挖掘出“天人合一”思想与传统丧葬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其文化本质运用在墓园景观的设计当中,改变传统的墓园规划形式,认清“天人合一”思想文化在现代墓园中的所具有的价值,并将“天人合一”思想中生态、文化、美学等价值观念融入到现代墓园景观设计当中,不仅可以将墓园作为一种传承文化、调节自然的场所,更作为是一个感悟灵魂的空间。参考文献1董晔,武文君.论“天人合一”观念的生态智慧J.重庆.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9):9-12.2蒙培元.人与自然:中国哲学生态观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3张英.传统儒家生死观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4刘晨晨.中国风水与环境艺术D.西安美术学院,2010.5俞荣根.儒家法思想通论(修订本)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6朱迪.江南佛教寺庙园林之禅意空间研究以南京栖霞寺为例D.南京工业大学,2015.7朱光潜编.谈美谈文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8祝遵凌.景观植物配置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能源电力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