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型策略:科学学铝的新方法.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247261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线型策略:科学学铝的新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线型策略:科学学铝的新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线型策略:科学学铝的新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线型策略:科学学铝的新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线型策略:科学学铝的新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线型策略:科学学铝的新方法.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线型策略:科学学铝的新方法下一页12元素化合物知识作为其他化学知识的载体,在中学化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铝、氧化铝、氢氧化铝、常见的铝盐(如氯化铝、明矶等)一直是命题的热点。A13+、AI(OH)3、A102-的相互转化,应用在离子别离(如Mg2+、A13+的别离)、共存及推断中的试题屡屡出现。2019年开始高中化学教学采用了新教材。不难发现铝这一节的内容与原教材相比,有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一一将其改编在平衡章节之后,要求学生用平衡的理念来分析。这势必对学生这一节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同为金属的镁、铁的章节却做了大幅度的删减。因此,大胆假设今后几年试题仍将在AI与酸

2、反响、A13+与碱反响,A102-与酸反响的离子方程式书写以及计算、图象分析等方向作文章。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往往习惯于采用“铝三角来教学。铝三角可以说明A13+、A1(OH)3、A102-之间存在一定关联,三者之间可以通过参加酸或者碱相互转化。然而关键的定量关系(A13+与0H-相互滴加产物的讨论等)不能通过“铝三角得以表达。因为,铝三角忽略了最为关键的一点:A102-是AI(OH)3在0H-过量时产生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大胆提出“线型学铝策略。一.线型学铝概念的提出“线型学铝策略中所谓的“铝线,其实就是由H+A13+A1(OH)3A102-0H-五个粒子所构成的一条关系线。出于H+、0

3、H-与A13+、A1(OH)3、A102-的紧密关系考虑,与“铝三角不同,“铝线中参加了H+、0H-这两种离子。感觉上,粒子数的增加,使问题变的更为复杂;而实际上,只是将原本转换关系中隐藏的粒子更直观、更清晰表现出来。二.线型学铝概念的剖析“线型学铝根本内容可以由四句话来概括一一相邻粒子不反响,相隔粒子聚中间,隔之越远越易行,所带电荷是关键。(一)相邻粒子不反响一一解决粒子间共存问题有铝元素参加的粒子间共存问题的讨论一直是会考、高考的热点,2019年的浙江省会考试卷中就有两题(第4题、第23题)涉及这一内容。例:以下物质中,既能跟NaOH溶液反响,又能跟盐酸反响的是0A.A1(OH)3B.Na

4、2C03C.NH4C1D.CH3C00Na该题考查了“铝线中的粒子的共存关系。只要明确“铝线上相邻粒子是不反响的,不相邻粒子间可以反响,那么选答案A也就十清楚确了。(二)相隔粒子聚中间一一用于判断反响后的产物含铝化合物在溶液中发生反响,产物与反响物物质的量比例有关。因此,反响产物的讨论对于学生来说明显是一个难点。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例如:要求学生强记A13+与OHT:3反响产物为AI(OH)3,1:4反响产物为A102-等)效果并不好。试题角度稍一改变,学生就很难将已有的知识加以应用。化学新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线型学铝概念的提出,可以使学生在铝元素的学习中,将研究性学习与

5、接受性学习有机的整和在一起。“铝线中的相邻粒子是不反响的,而相隔的粒子就可以反响生成处于两个反响粒子中间的粒子(产物水被略去)。只要学生了解这一点,就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铝线,自己主动去获取结论。例如根据铝线H+A13+A1(OH)3A1O2-OH-不难发现H+与A1(OH)3能反响生成A13+,而A1(OH)3与0H-反响生成A102-等。在应用“铝线过程中,学生可能又会产生问题:假设处于两个粒子中间的粒子不是一个,而是有两个时该如何分析一一这恰恰也是过量问题,互滴问题的难点所在。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这一问题利用“铝线还是可以得到很好解决。简单的说:A溶液中滴加B,开始A过量,产物靠近A。举

6、个例子:盐酸中滴加偏铝酸钠溶液。反响开始时盐酸过量,产物从“铝线分析应靠近H+,因此为A13+,开始无沉淀。反之,假设在偏铝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开始偏铝酸钠溶液过量,产物从“铝线分析应靠近A102-,因此为AI(OH)3,开始就产生沉淀。(三)隔之越远越易行一一分析反响先后、难易问题溶液中存在的阴离子或者阳离子可能有多种,参加阳离子或者阴离子可能与存在的离子都能发生反响。例如:A1C13溶液中参加过量的NaOH后,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有A102-和0H-,假设向此时的溶液中参加H+,就会涉及反响先后问题。一般的教学方式,可以假设与H+先反响的是A102-,但产物无论是A13+、AI(OH)3

7、都与存在的0H-要反响,从而推翻假设。这种教学方式较为繁琐,即使理解,记忆也不轻松。学生在理解后,可以利用铝线”H+A13+A1(OH)3A1O2-OH-,“隔之越远越易行方便学生记忆。H+、0H-在铝线中相隔较远,因此H+与0H-先反响。同理,溶液中假设同时存在H+、A13+时,假设参加0H-,先反响的应为H+。“隔之越远越易行不仅指明了粒子反响的先后问题,更深层次讲,还蕴涵着粒子间反响难易问题。由H+A13+A1(OH)3A1O2-0H-可以看出,H+与0H-,相距最远,因此反响最容易。H+与A102-距离较远,反响中的H+可以由弱酸(如碳酸)电离提供,或者强酸弱碱盐(如、MgCI2)水解来提供。H+与AI(OH)3距离更近,与A1(OH)3那么不反响,溶解AI(OH)3所需的H+浓度更大。同理,A13+比AI(OH)3在“铝线上离开0H-的距离远,将A13+沉淀只需•;H20即可以,但要使A1(OH)3溶解那么一般要强碱才行。下一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