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概况》课程实施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概况》课程实施报告.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中国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概况课程实施报告(2023年版)一、指导思想本标准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试行)中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对中国旅游客源地概况课程教学目标要求而制订。用于指导中国旅游客源地概况课程建设与课程教学。二、整体教学设计(-)教学分析中国旅游客源地概况是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中国主要客源地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政治经济、民俗风情和旅游业发展等基本情况,掌握旅游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未来在旅游行业的工作,为入境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为拓宽我国的海外客源市场和目的地市场打好基础。1 .教学内容中国旅游客
2、源地与目的地概况介绍了我国主要旅游客源国与目的地的40个国家和我国的港、澳、台地区。全书共分15章,第一章介绍国际旅游业的概况和中国出/入境客源市场的历史、现状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第二十四章按照东亚太、南亚、西亚、欧洲、美洲以及非洲六大旅游区域,分别就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国情、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民俗风情、旅游观光及旅游须知等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第十五章对我国港、澳、台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民俗风情、旅游观光及旅游须知等进行了介绍。2 .教学目标分析中国旅游客源地概况是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目标是:使学生了解中国主要客源地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政治经济、民俗风情和旅游
3、业发展等基本情况,掌握旅游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未来在旅游行业的工作,为入境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为拓宽我国的海外客源市场和目的地市场打好基础。通过教、学于一体的项目训练,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技能、素质:(1)知识目标了解中国主要客源地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政治经济、民俗风情和旅游业发展等基本情况;掌握旅游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未来在旅游行业的工作,为入境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为拓宽我国的海外客源市场和目的地市场打好基础。(2)能力目标掌握我国主要旅游客源国的民族风情和饮食禁忌、生活礼仪等知识,具备为主要客源国人民提供优质服务的能力。提高对问题的分析、对比、
4、综合和概括的能力。(3)素质目标细心、周密、热情的服务意识;团结、协作、宽容的合作意识;灵活、克制、诚信的职业意识。3 .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旅游主要客源国(地)与我国公民出境旅游的目的地的基本国庆、地理环境、简史、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民俗风情等概况。难点:理解旅游行业对世界各国经济、环境及生活产生的深远影响,认识世界各旅游区的分布及中国出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二)教学设计1 .教学策略设计原则与依据情景驱动策略一一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运用技术手段创设或还原教学内容所展示的真实情境,以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在课堂上展示更多形象化、动态的、具体
5、的教学素材才能够让中国旅游地理的教学活动更加的生动和真实,学生能够轻松的学习到更多真实的中国旅游地理的相关内容。资源共整策略一一注重资源的内部整合,开展学科内、学科间横向纵向的渗透融合,进而实现教育教学相互启发,相互激发,在课堂上,将中国旅游客源地前后知识点关联,将客源地概况知识与旅游地理、旅游概论等不同学科相关联,让学生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2 .教学方法设计(1)讲授法一一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它是教师使用最早的、应用最广的教学方法,可用以传授新知识,也可用于巩固旧知识,其他教学方法的运用,几乎都需要同讲授法结
6、合进行。(2)多媒体辅助法一一以多媒体、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对传统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资源,产生深刻的影响和变革作用。本文是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融入到学科课程的有机整体中,成为课程的组成部分,从而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信息技术工具的整理、组合,相互融合,达到整体优化。(3)合作探究法一一学生个性发展,根据生活情景自己提出问题,并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研究与探索,从而获得结论,学习方法,培养创新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教育,课程,教学模式。(4)项目教学法一一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中心,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
7、、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具体表现在:目标指向的多重性;培训周期短,见效快;可控性好;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3.教学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模块名称教学目标学习与训练内容教学载体学时建议教学方法手段与资源利用建议教学环境说明第一单元绪论1了解:世界旅游业的基本情况及发展趋势。2 .熟悉:旅游客源地的不同含义,我国入境游的发展现状及相关政策。3 .掌握:中国旅游客源地的市场分析。能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旅游客源地的市场。多媒体课件,景点图片、地图、视频资料。4教学方法:采用讲授
8、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模拟导游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材、教案、多媒体课件、地图挂图、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室.第二单元中国港澳台地区1 .了解:港澳台三地的旅游名胜。2 .熟悉:港澳台三地的自然概况、人文概况及主要民俗节日。3 .掌握:港澳台三地的接待礼仪和民俗禁忌,重点掌握香港的地区概况、接能根据所学知识做好港澳台三地的出入境旅游服务。多媒体课件,景点图片、地图、视频资料。9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模拟导游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材、教案、多媒体课件、地图挂图、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室待礼仪及民俗风情。第三单元亚洲地区1 .了解:亚洲韩国、日本、
9、4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蒙古、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印度九个国家的旅游名胜。2 .熟悉:亚洲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蒙古、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印度九个国家的自然概况、人文概况及主要节日。3 .掌握:九国的首都、主要城市的名称、接待礼仪和衣、食、住等方面的民俗,其中对韩国、日本、新加坡的国家概况、接待礼仪、民俗风情及名城名胜做重点掌握。能根据所学知识做好亚洲主要客源国的出入境旅游服务。多媒体课件,景点图片、地图、视频资料。3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模拟导游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材、教案、多媒体课件、地图挂图、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室第四单元欧洲地区1了
10、解:欧洲欧罗斯、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瑞典、西班牙八个国家的旅游名胜。2 .熟悉:欧洲欧罗斯、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瑞典、西班牙八个国家的自然概况、人文概况及主要节日。3 .掌握:八国的首都、主要城市的名称、接待礼仪和衣、食、住等方面的民俗,其中对俄罗斯、德国、英国、法国的国家概况、接待礼仪、民俗风情及名城名胜做重点掌握。能根据所学知识做欧洲地区主要客源国的出入境旅游服务。多媒体课件,景点图片、地图、视频资料。20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模拟导游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材、教案、多媒体课件、地图挂图、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室第五单元北美洲地区1
11、了解:北美洲地区美国、加拿大两个国家的旅游名胜。2 .熟悉:北美洲地区美国、加拿大两个国家的自然概况、人文概况及主要节日。3 .掌握:两国的首都、主要城市的名称、接待礼仪和衣、食、住等方面的民俗,其中对美国的国家概况、接待礼仪、民俗风情及名城名胜做重点掌握。能根据所学知识做好北美洲地区主要客源国的出入境旅游服务。多媒体课件,景点图片、地图、视频资料。9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模拟导游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材、教案、多媒体课件、地图挂图、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室1了解:大洋洲地区澳大利亚、新西兰两个国家的旅游名胜。教学方法:采用讲授第六单元大洋洲地区2.熟悉:大洋
12、洲地区澳大利亚、新西兰两个国家的自然概况、人文概况及主要节日。能根据所学知识做好大洋洲地区主要客源国的出入境旅游多媒体课件,景点图片、地图、视频资料。7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模拟导游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材、教案、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教室3.掌握:两国的首都、主服务。地图挂图、图片、视要城市的名称、接待礼仪和衣、食、住等方面的民俗。频等。三、教学实施设计分析(一)教学团队按照50人的标准班级计算,本课程教学1名教师,教师具备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专业背景,系统掌握相关知识与理论,具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具有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二)教学资源多媒体网络课程资源。相
13、关的行业标准、专业图书、专业图册与期刊杂志等图书资源。()实施要求课程教学以学习任务驱动、学生分小组完成的方式实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在学生的信息收集、分析和讨论中进行必要的引导和积极的评价。课程教学内容以由简单到复杂逐渐提高的方式规范组织实施。四、课堂教学实施成效1 .了解了我国主要客源地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政治经济、民俗风情和旅游业发展等基本情况;2 .掌握我国主要旅游客源国的民族风情和饮食禁忌、生活礼仪等知识,具备为主耍客源国人民提供优质服务的能力。3 .提高对问题的分析、对比、综合和概括的能力。五、教学反思(一)发现问题1 .由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差,课前预习和诊断效果不佳,
14、不易判断教学难点。2 .教学内容中部分知识理论性较强,教师没有较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学生感到枯燥,进而出现厌学情绪。3 .学生的基础较弱,所学知识没有形成结构,知识迁移有待加强。(二)收集信息和分析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如课堂检测、小组比赛、抽问等软方法收集和分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学习的主动性。()提出假设1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应积极构建跨学科的知识网。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需融合不同学科不同学段的知识点,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跨界学习,自我提升。2 .多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多媒体技术集声、像、字画、动态显示为一体,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本课程通过多媒体课件、各种图片、音像视频资料的展示,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接受,提高了教学效果。3 .进行模拟导游讲解,场景演练等使学生将理论与实际联合,加深知识的记忆同时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四)验证假设通过观察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成绩是否有所进步,综合素养是否提升,不断修正教师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