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制度-低碳社会公车制度研究论文:低碳社会建设中我国公车制度改革的对策 精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制度-低碳社会公车制度研究论文:低碳社会建设中我国公车制度改革的对策 精品.doc(1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低碳社会公车制度研究论文:低碳社会建设中我国公车制度改革的对策研究摘要: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社会在我国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在低碳社会建设的背景下我国当前的公车制度改革既面临着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倡导新能源汽车、加强监管等方面的机遇,同时又在公车采购、公车使用管理办法、公车监管时效等方面面临挑战。本文系统分析了低碳社会建设给我国公车制度改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而提出低碳社会建设中我国公车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关键词:公车制度;低碳社会;公车改革一、引言自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报告评估了温室气体排放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并证实气候变化与人类经济生活的高关联性后1,世界各国意识到控制温室气体
2、排放量的行动刻不容缓,开始大力推行低碳经济、鼓励低碳发展、构建低碳社会的各种活动。我国政府于20XX年提出了到2020年将单位GDP碳排放量在20XX年基础上减少40%45%的目标,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社会在我国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低碳社会是指在整个社会中倡导并实现较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它要求个人、家庭、社区、企业、政府、非政府组织等方方面面协同合作,在全社会范围内普及低碳概念并落实低碳的生活和消费方式。在低碳社会构建中,政府作为低碳经济发展方式的推动者、低碳生活方式的倡导者,应当率先垂范,努力实现政府运转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低碳化。我国目前的公车消费存在着公车私用、奢侈浪费、效率低
3、下等诸多弊端,是社会各界关注与诟病的主要问题之一,严重制约着低碳社会进程的发展。目前,上海、广东、江苏、湖北、江西、黑龙江、辽宁等14个省(区、市)以及国家审计署、国家宗教局等4个中央国家机关进行了公车改革试点,力图建立行为规范、运转高效、清明廉洁的公车管理系统。本文在低碳社会建设的大趋势下,分析了低碳社会构建中公车制度改革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而给出了低碳社会构建趋势下我国公车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希冀能够对我国公车制度的改革有所裨益。二、低碳社会建设给我国公车制度改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一)公车制度改革的新机遇低碳社会倡导通过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在保证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社会发展的前提下,努
4、力实现产业结构、城市空间、生活方式、政府管理的低碳化2。据联合国国际能源署统计,道路交通排放的二氧化碳约占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20%,占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12%3,汽车是碳排放的一个重要来源,未来发展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必定成为加快推进低碳社会建设的重要措施。汽车产业的低碳化发展将从成本、效率、新能源、监管等方面给公车制度改革带来新机遇。1.低碳社会建设要求限制公车数量我国公车数量之大世界罕见。目前我国各级政府机关配备公车有数百万辆,每年花在公车上的消费超过上千亿元。限制公车数量增长抑或减少公车数量是从源头上实现节能减排的有效方法,是建设低碳社会必不可少的措施。浙江省杭州市自20XX年5月起,取
5、消21家市级机关单位的227辆公车,按级别发放车补,公车财政开支同比节省32%,而且明显改善了城市大气质量。杭州市计划从20XX年1月1日至20XX年,除公检法等部门外,其它所有市级机关都不保留公车4。2.低碳社会建设要求提高公车使用效率构建低碳社会要求减少能源、资源的消耗,减缓温室气体的排放。当前中国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多5,公车使用效率低下,造成了能源、资源的大量浪费。据统计,每辆出租车的使用效率为公车的5倍,而运行成本仅为公车的13%左右6,大量公车的存在严重阻碍我国低碳社会的建设。提高公车使用效率顺应低碳社会建设的趋势,既有利于缓解石油供需紧张的压力,又有利于建立运转高效的
6、公车管理系统。湖北省从严格监管的角度提高公车使用效率,20XX年3月,纪委监察厅发出关于认真治理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私驾公车进一步加强公车管理的通知,规定党政干部不准私驾公车。南京市从公车市场化运作的角度提高公车使用效率,根据公务人员因公需要使用车辆的不同情况,核定用车额度,确定用车指标或交通补助费,实行经费包干,变原有的无偿使用公车为有偿使用,回归公车的基本职能,将使公车使用效率等同于普通汽车。3.低碳社会要求购买、使用新型环保新能源汽车低碳社会既需要减少碳排放量,更需要寻找新能源来替代碳排放的旧能源。低碳社会的建立首先要进行消费文化习俗的革命。新能源汽车具有节能减排的特点,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7、。我国积极研发生产新能源汽车,对新能源汽车的购买政策导向明确、支持力度大。要引导公众购买新能源汽车,需要政府首先做出表率。公车耗油量大,而耗油量与碳排量正相关,如果公车采购类型侧重于新能源汽车,会大幅度降低社会中的碳排放量。20XX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节油节电工作的通知,在汽车节油措施中鼓励使用低油耗节能环保型汽车和清洁能源汽车,把节能环保型汽车和清洁能源汽车列入政府采购清单,新购公务车应优先购买节能环保型汽车和清洁能源汽车。重庆市政府于20XX年率先采购10辆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作为公务用车,开启了政府采购新能源汽车的大门。上海市发改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制定
8、的关于促进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中表示,为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应用推广,上海市政府将优先采购新能源汽车,并逐年扩大采购规模。4.低碳社会建设要求加强监督管理低碳社会建设需要各利益群体的协作。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教育的普及,个人、企业、政府、非政府组织的环保意识将不断提高,对低碳社会建设的责任感会普遍增强。公车私用、配置超标、效率低下等阻碍低碳社会建设的公车弊端将引起各利益群体的关注。不断强大、完善的外部监督也将迫使政府内部加强公车管理。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在公车的挡风玻璃右下角粘贴印有“公车”字样的金色标志,同时公布举报电话。湖南省江永县凡节假日公车全部封存,努力从源头上管住公车私用
9、。(二)当前公车制度改革面临的挑战低碳社会建设要求革新以往生产、消费方面的旧观念。当前我国国家层次的公车制度一直沿用199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的关于调整党政机关汽车配备使用标准的通知(厅字19995号),地方层次的公车制度改革也是在国家公车制度大纲不变的前提下,进行表面层次的改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汽车市场的变化,原有的公车制度已不完全适宜低碳社会建设的理念,我国公车制度在采购制度、管理办法、监管时效等方面正面临挑战。1.现存公车采购制度已不适应低碳社会建设我国20XX年以前的公车制度对公车采购标准的界定是根据等级按排量和价格从高到低进行约束的,忽略了汽车的节能性和实用性
10、。现存的公车采购制度造成基本上看不到16升排量以下的小排量公车,几乎都是18升排量以上的较大排量或大排量公车,这使在性能、安全、操控等方面均取得长足进步且有能力满足公务用车需求的小排量汽车被挡在了政府门外。政府公车采购不但成本高,而且对环境造成较大破坏,不符合低碳社会建设的发展要求。20XX年我国将出台新的公务用车配备标准,与老标准相比,财政部会同国管局、中央纪委等部门研究起草的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更新管理办法将明确规定公车采购中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比例,并降低政府部门采购车型的排量和价格标准,但是这种管理办法仍然缺少对节能标准的说明。2.公车使用管理方法粗放、漏洞大我国大部分地区采取的车改方案
11、大多以货币化改革为主,鼓励公务员自己购车,政府对其进行货币补贴。富有吸引力的政策支持和引导造成汽车产量和销售量的大量增加,这与低碳社会建设不相适应。当前实行的公车制度改革往往只着眼于整治短期存在的问题,缺少长期的规划,以至于需要不断调整或者不断重复发布行政指令,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导致政府官员向企业借车这种潜规则盛行。公车制度导致财政不堪重负,公车维修是造成公车消费浪费的重要原因。当前在公车维修方面多是象征性地要求严格管理,缺少细节说明,造成公车维修审核不严、报销手续不严格执行规定、擅自扩大维修范围等问题。低碳社会建设倡导的节能减排将使许多排量大、污染大的公车被拍卖,公车拍卖的廉洁性、公平性
12、、合理性将左右规范的公车管理系统的建立。目前,我国公车在拍卖价格、拍卖对象、拍卖中介等方面缺少统一的硬性规定和监督,往往出现政府内部公务人员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购得拍卖的公车,公车拍卖资金没有及时、独立地上报财政系统等问题。3.公车监管滞后公车监管分为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我国的公车监管,在内部监管制度、外部监管手段以及监管技术方面都需要完善。从政府“经济人”的假设出发,政府利益并不等于公共利益。在公款支付的制度下,公车属于准公共物品,需要用监管制度约束公务人员的用车行为。我国的公车监管制度缺少对处罚违规公务人员行为的说明,这使公务人员违规成本为零,违背公车使用制度并不对公务人员构成严重威胁。外
13、部监管主体主要是媒体和社会公众。当前,公众对公车腐败的不满主要是在私下通过手机短信、网络留言、视频等形式表达,缺少一个意愿表达、公开的平台。媒体和社会公众希望获得公车消费的相关信息,而对应的政府机构往往不愿对其公开,在有公车信息公开网站的省市区,内容简单、更新缓慢,有的简单到只有部门介绍,有的成为形象展示器。由于信息的封锁和阻滞使公众希望了解且有权利了解的信息处于缺位或真空的状态,公车花费没有成为公众明了的阳光花费,而是成为躲开公众视线被偷吃的奶酪。当前我国的公车制度改革多是在制度改革层面,缺少一些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准确量化公车违规行为。低碳社会建设需要制度改革和技术改革相结合。我国公车监管在技
14、术信息化方面投入的资金、设备都很欠缺。三、低碳社会建设中我国公车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交通设施、交通拥挤状况不同,实行“一刀切”式统一的公车制度改革缺少现实可行性。各省市的车改可根据经济发展水平、财政可承受力度(交通状况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分别进行。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按照“货币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原则进行公车制度改革,同时将车改融入低碳社会建设的背景之中;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实行货币化补贴的方法尚有难度,可从政府采购的角度进行碳排量的控制和公车管理。(一)转变传统公车消费观念,增强低碳社会建设责任感公车超编问题的根源是“面子工程”、“奢侈消费”。从古代
15、官员按官职配轿子到今天按等级配车子,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严重阻碍了公车从简的步伐。在低碳社会建设过程中,公车超编已经不再只是公权炫耀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子孙后代可持续发展的问题。20XX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世界环境日”的主题确定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人类社会持续健康的发展,需要每一个社会公众将节能减排、生态文明的观念深植于心,党政机关应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在低碳社会建设中将“面子消费”压缩到最低,明确公务员是为公共利益服务的公职人员,而非公共财政供养的“衙役”。(二)政府采购走绿色采购道路在公车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公车采购从节约财政支出角度已取得明显成效,但在低碳社会建设中,还需
16、要政府更新观念。公车采购不仅包括财政支出成本,亦包括社会环境和资源成本。今后在公车采购过程中,在预算允许的条件下,应倾向于购买新能源汽车。奥巴马访华后,中美两国提高了新能源汽车规划目标,明确“未来数年有几百万辆电动汽车投入使用”。我国要从公车采购开始,引领社会公众购买新能源汽车,减少能源消耗。公车采购应权衡排量、能源效率、尾气排放标准等节能减排因素,并将其标准纳入公车采购的条例当中。应严格控制大排量汽车的采购数量,按工作需要而非等级配置公车排量。可将汽车每升汽油行驶公里数进行量化,减少对能源效率低下汽车的采购。在低碳社会建设过程中,政府应努力做趋势的引导者和带领者,分阶段将一些有利于节能减排的量化指标上升为国家层次的公车采购制度。(三)货币化补贴不与行政级别挂钩,公众与专家参与车补标准的制定过程有些地方政府在公车改革中按行政级别实行货币化补贴,例如天津市塘沽区按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