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指标达标分析.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294761 上传时间:2023-07-3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2.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绵城市指标达标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海绵城市指标达标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海绵城市指标达标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海绵城市指标达标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海绵城市指标达标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绵城市指标达标分析.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海绵城市指标达标分析一、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计算本项目采用容积法计算:V=10HF(1)式中:V设计调蓄容积,n;H设计降雨量,mm;综合雨量径流系数;F汇水面积,hm2o地块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计算如下:Y=(YiSi)S(2)式中:Y地块年径流总量控制率,();S地块总面积,(m2);Si地块内各子汇水区面积,(m2);Yi地块内各子汇水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子汇水区无对应海绵设施时,Yi=(1-)X1OO(%);有对应海绵设施时,设施控制雨量Hi=0.7x(S生态滞留设施xh+S下沉式绿地xh2+V调蓄设施)/(SX)(m),0.7为安全系数,如果透水铺装碎石结构层厚度大于0.5m,且与周边

2、海绵设施连通,可参与调蓄体积计算;hi:生态滞留设施对应的调蓄深度;h2:下沉式绿地对应的下凹深度;:雨量径流系数。该方案硬质地面透水铺装率为60.1%,雨水花园、下凹绿地占设计范围内绿地的比例为40.2%。结合设计单位提供的地块内各子汇水区面积及其对应海绵设施面积、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计算得地块径流总量控制率为73.28%,满足海绵设计目标。表8.1-1地块一海绵设施规模计算表门二区域面1ID设施雨量控制体控制年径流水区编号积m2雨水花园面积m2下凹式绿地m2停车位透水铺装面积m2植草沟面积m2绿色屋顶面积m2透水铺装(人行)m3径流系数积m3雨量mm总量控制率%1716.336.632.60

3、.00.00.088.90.6312.0226.5985.48%2957.90.0199.50.00.00.077.10.5413.9626.8186.14%3638.132.525.8242.70.00.00.00.6410.4625.7682.93%46520.0157.90.00.00.00.0630.50.8942.007.2726.57%5566.132.70.00.00.00.0500.50.588.726.4785.12%61404.668.142.4687.90.00.0407.50.6121.0824.7979.97%汇总10803.0327.9300.2389.30.00.

4、0794.60.77108.212.9973.28%二、年径流污染物控制率年径流污染控制率以悬浮物(SS)的控制率计,各类海绵设施对于径流污染物的控制率应以实测数据为准,缺乏资料时,可按下表取值。表8.2-1各类海绵设施对于径流污染物的控制率单项设施径流污染控制率(以SS计,%)单项设施径流污染控制率(以SS计,%)透水砖铺装80-90蓄水池80-90透水水泥混凝土80-90雨水罐80-90透水沥青混凝土80-90转输型草沟35-90绿色屋顶70-80干式植草沟35-90下沉式绿地湿式植草沟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渗管/渠35-70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70-95植被缓冲带50-75单项设施径流污染控制

5、率(以SS计,%)单项设施径流污染控制率(以SS计,%)湿塘50-80初期雨水弃流设施40-60人工土壤渗滤75-95注:SS去除率数据来自美国流域保护中心的研究数据。项目低影响开发设施为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绿色屋顶、下凹式绿地、植草沟,平均径流污染去除率按75%考虑,则地块总径流污染控制率(以SS计,%)为75%73.28%=54.96%,可满足海绵要求的年径流污染控制率50%的目标。1 .综合指标表15.8-4地块海绵设施规模计算表综合指标评价一览表评价指标目标值完成值海绵建设目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373.28径流污染控制率SS(%)5054.96绿建要求透水铺装率()5060.1下凹

6、式绿地率(%)3040.22 .内涝分析及建议(1)内涝分析本项目内涝防治标准按50年一遇。场地内整体南高北低的地势,设计范围北、西、东侧标高均略高于邻侧道路高程,设计范围西南侧标高高于基地现状标高,有外来客水汇入的风险。为减少风险,在地势低点处设置截水沟,且场地内进行了海绵城市设计并设置雨水溢流口和雨水管道及时将雨水排出,保障排水安全。(2)内涝防治建议1)通过海绵设施尽量减少本项目的地表径流,保证场地开发前后外排径流量保持一致;2)提升区域排水能力,对于低洼地段和易出现内涝区域适当增设排水管网,确保主干管、支干管有效连接,并应充分考虑与城市防洪设施和内涝防治设施的衔接,确保排水通畅;3)加强日常维护:加强排水设施管理,及时疏通管渠堵塞问题,提高管渠排水能力和应急排涝抢险能力;4)加强科学化管理和应急响应:加强科学化管理和预警、预报和应急处理措施,及时疏导雨水径流,尽可能避免社会经济损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