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乡村振兴战略农业产业规划(20182023).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295145 上传时间:2023-07-30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7.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渭南市乡村振兴战略农业产业规划(2018202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渭南市乡村振兴战略农业产业规划(2018202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渭南市乡村振兴战略农业产业规划(2018202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渭南市乡村振兴战略农业产业规划(2018202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渭南市乡村振兴战略农业产业规划(2018202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渭南市乡村振兴战略农业产业规划(2018202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渭南市乡村振兴战略农业产业规划(20182023).docx(4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渭南市乡村振兴战略农业产业规划第一章规划背景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第十三次党代会、市委五次党代会部署,强化规划引领作用,描绘好战略蓝图,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特编制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农业产业规划(20182023年)。第一节振兴基础全市上下围绕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地,积极适应经济社会进入新常态的变化,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2017年,渭南各项农业生产指标稳居全省前列,全市农业总产值实现430.55亿元,农业增加值达到243亿元,果菜产业产值分别

2、达到120.5、103.1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260yeo按照稳粮、优果、兴牧、扩蔬的思路,持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打造粮果畜菜等农业主导产业,粮食安全保障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水平提高。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色优势产业做优做强。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小麦供种率稳定在95%以上,全市粮食面积758.16万亩,总产211.08万吨,总产占全省的20%以上;果业规模稳步扩大,水果总面积发展到385万亩,总产量达到463万吨,水果总产占全省的25%左右;瓜菜生产面积195.6万亩,产量480万吨,建成以瓜菜产业为主的现代农业园区369个(其中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1个、省级48个),蔬菜和

3、瓜类总产占全省的30%以上;肉、蛋、奶产量达到55万吨、28万吨、62万吨;水产养殖面积达到8.85万亩,水产品产量达到4.83万吨;建成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5个,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点4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6个,中国最美休闲乡村1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3个;农机总动力达到550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9.5%。在特色水果产业优生区域重点构建了苹果、梨、葡萄、鲜食枣、桃猴桃和时令水果等六大区域板块,荣获“中国优质果品示范基地”称号,“白水苹果”“大荔冬枣”“蒲城酥梨”“合阳红提”荣获“2017年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渭南市被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

4、服务协会授予“中国优质果品示范基地”。我市农业农村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还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是:区域农业发展不均衡,农民收入存在差距;产业布局结构不优,与资源环境承载不匹配,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农业效益总体偏低,原料农产品多,优质农产品少,加工农产品少。第二节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三农”思想的精髓,紧盯追赶超越目标,践行“五个扎实”要求,认真落实“五新”战略任务,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

5、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二、发展目标到2023年,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同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3年,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成熟。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现代农业体系初步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全面形成,产业扶贫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到2023年,完成600万亩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任务,全市粮食产量稳定在205万吨左右;瓜菜生产面积发展到200万亩、产量500万

6、吨;水果面积发展到400万亩,产量600万吨;肉类、禽蛋、奶类总产量分别达到80万吨、30万吨、90万吨以上;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2万亩,水产品产量达到6.5万吨;新增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2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5个以上;新增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45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2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67个;农机总动力达到680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2%以上;职业农民总数达到3万余人,成为我市现代农业建设的主导力量。第二章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第一节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一、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农业科技评价体系,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研究制定科技成果

7、转化意见,加快科技成果转换进程,促使科技成果研发更切合实际应用;加大农业科研投入,完善农业科技研究支持方式,大力支持开展基础性、公益性科技研究。围绕旱作农业、设施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等关键领域,强化科研攻关,出台社会金融资本进入农业科技领域管理扶持办法;继续完善全市110科技服务体系,深化基层农技服务体系改革,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网络,出台基层农技人员奖励激励办法,鼓励各类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业科技推广,鼓励基层农技人员采用联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社会化科技研发推广组织等方式,推广农业科技;加快推进西北农区农业综合试验示范平台建设,辐射带动全市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农业乡土人才发掘培养,探索乡土人

8、才聘任制实施办法,合理化管理并充分提升乡土人才便捷、切实的服务能力,探索建立乡土人才奖励激励机制,形成全社会参与农业科技能力提升的良好氛围。到2023年,全市形成完备的农业科技研发体系,基础农技人员科技推广能力大幅提升。二、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引进扶持一批实力强、前景好的种业企业,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引导种子企业加强同科研教学单位联合育种,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体系,建立研究成果共享机制;建设市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库,统一收集、管理、开发农作物种质资源;以小麦、玉米、蔬菜、苹果、猱猴桃、葡萄等新品种选育为主,创建规模化育种技术体系,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新

9、品种。加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实施国家畜禽改良计划,加大关中奶山羊、白水同羊等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保护与开发;引导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逐步退出商业化育种研发领域,鼓励科研机构优秀人才进入种子企业。到2023年,全市建成较为完备的种子资源体系,具有一定的研发能力,研发新的种养品种3个以上。三、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建立完善的农机化生产技术体系,引导促进农机装备和农业技术融合发展,引导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主要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积极争取中、省资金支持,补贴资金向农机大户、家庭农场、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机经营主体倾斜,探索建立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跨区作业、订单作业、土地流转等服务模式;推

10、进苹果、猱猴桃、冬枣等林果业生产机械化,提高蔬菜设施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积极实施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项目,全面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推广良种良法、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地膜覆盖、机械深松、节水灌溉等关键技术,推进旱作农业、保护性耕作示范;积极推进作物品种、栽培技术和机械装备集成配套,探索推广废弃农膜回收技术,在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产区加强示范,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到2023年,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2%以上,小麦、玉米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并稳定在94%、90%以上。四、提高信息化水平以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化、信息服务便捷化为目标,加强资源整合,实施“互联

11、网+现代农业”行动,开展村级信息服务站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化、组织化和精细化水平,推进农业生产流通销售方式变革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指导全市物联网试点建设,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代农业园区、果库、畜牧养殖场大力推广物联网技术,实施智能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农机定位耕种、饲料精准投放、疾病自动诊断、废弃物自动回收等精准化作业,提升农业生产智能化、现代化、精准化水平;规范建设农村产权交易中心,配合省级做好农业大数据中心建设,确保农村改革中农民利益;完善农副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完善种养殖全程投入品记录可追溯机制,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与生产主体的信息互通共享机制,推动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在生产

12、加工和流通销售各环节的推广应用;培育指导发展农产品电商,完善村级商贸、物流系统,打通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渠道,建设完善农村电子商务流通服务平台。到2023年,全市建成村级信息服务站100个,物联网试点20个,所有的县均建设完成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第二节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一、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增长机制,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向农业倾斜力度,吸引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业领域。加快改变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状况;围绕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农业生态环境治理、旱作农业三大领域,持续加大投入力度;重点加强区域性、公益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集中资金支持重大水利设施

13、、高标准农田、基础性科研、种质资源保护、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等,实施一批打基础、管长远、影响全局的重大工程。优化投入结构,向农业绿色发展的方向倾斜,支持开展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绿色生产模式创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工程试点,加强治理技术、治理模式的总结推广;完善涉农资金监管机制,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到2023年,全市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主要农产品产量和品质稳中有升。二、提高农业补贴政策效能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形成完善的政策体系,进一步提高农业补贴政策的指向性和精准性。落实和完善对农民直接补贴制度,加大直接补贴力度,重点向普通农户倾斜。完善结构调整补助政策,继续支持粮改饲

14、、粮豆轮作,加大畜禽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支持力度。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重点支持绿色高效机具,加大对粮棉油和饲草料生产全程机械化所需机具的补贴力度,探索出台地方性补贴政策。三、提高农业风险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设施抗风险能力,完善农业气象预警机制,推升预报能力,做好农业灾害应急处理及日常应急演练,指导培训提升基层农技人员应对农业灾害水平;完善农业保险政策体系,推出多层次、可选择、不同保障水平的保险产品。力争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做好中省政策性农业保险传统险种,力争小麦、玉米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积极探索价格指数和气象指数保险等试点。继续以苹果期货为突破口,充分利

15、用期货对冲机制,探索“期货+保险”运营模式,分担农产品市场风险。到2023年,力争全市农业保险范围覆盖主要生产品种,农业抗风险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第三章完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保障粮食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第一节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一、夯实粮食生产基础深入贯彻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牢牢把握保障粮食安全的主动权,巩固和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在205万吨以上,谷物自给率保持在IO0%。按照“强基础、提单产、保口粮”的思路,努力提高粮食自给平衡保障能力。全市完成600万亩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及建设。加快种植业结

16、构调整,因地制宜发展粮食生产,调减非优势区籽粒玉米种植面积。推进小杂粮规模化生产,扩大春播马铃薯种植范围。推行良种繁育、农机农艺融合等绿色增产技术模式攻关,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开展测土配方施肥,促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1在中部建立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区。具体分布在富平县流曲镇、美原镇、齐村镇、宫里镇、到贤镇,蒲城县荆姚镇、苏坊镇、兴镇、党睦镇、陈庄镇、紫荆街道办、椿林镇、孙镇、洛滨镇、永丰镇、龙池镇、龙阳镇,澄城县王庄镇、安里镇、尧头镇、城关街道办、交道镇、韦庄镇、寺前镇,合阳县王村镇、城关街道办、和家庄镇、黑池镇、路井镇、新池镇,大荔县朝邑镇(含朝邑农场)、韦林镇(含沙苑农场)、许庄镇(含大荔农场)、赵渡镇、官池镇、苏村镇、羌白镇、下寨镇、段家镇、东城街道办,临渭区官道镇、故市镇、蔺店镇、下邦镇、交斜镇、孝义镇、官路镇,华阴市华西镇(含华阴农场)、罗敷镇、华山镇、孟嫄镇、太华办、岳庙办。2 .在北部发展特色小杂粮生产区。具体分布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