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局政务舆情回应制度.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296486 上传时间:2023-07-3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环境局政务舆情回应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生态环境局政务舆情回应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生态环境局政务舆情回应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态环境局政务舆情回应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环境局政务舆情回应制度.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生态环境局政务舆情回应制度为进一步加强政务舆情应对工作,提升政务公开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省、市、县关于建立政务公开舆情回应制度的要求,制订本制度。一、明确工作任务建立健全政务舆情回应机制,加强重大政务舆情回应督办工作。对涉及本部门的重要政务舆情,按程序及时发布权威信息,讲清事实真相、政策措施以及处置结果等,认真回应关切。依法依规明确回应主体,落实责任,确保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及社会热点事件时不失声、不缺位。二、落实责任主体按照舆情处置和事件处置结合起来的要求,建立完善全方位的综合防控体系。涉事责任股室是第一责任主体,及时妥善处置政务舆情反映的问题,回应社会关切。对处置不及时

2、、应对不力,造成负面影响的,将予以问责。规范处置流程,健全政务舆情受理、转办、反馈机制。机关各科室需重点回应的政务舆情是:对涉及本部门重大决策措施存在误解误读的、涉及公众切身利益且产生较大影响的、涉及民生领域严重冲击社会道德底线的、涉及突发事件处置和自然灾害应对的、县政府要求主动回应的政务舆情等。舆情监测过程中,如发现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造谣传谣行为,应将有关情况和线索移交公安机关、网络监管部门依法依规进行查处。三、公开回应健全政务信息公开、信息发布与舆情回应相协调机制,把依法依规发布信息,贯穿于舆情处置、回应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公开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作用。通过网上发布信息、接

3、受媒体专访、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多角度回应,深层次引导。一般性政务舆情应在48小时内予以回应,回应内容应围绕舆论关注的焦点、热点和关键问题,要实事求是、言之有据、有的放矢,避免自说自话,力求表达准确、亲切、自然。对群众提出的建设性意见,要公开吸纳情况;对群众反映的实际困难,要公布研究解决情况;对不了解情况,存在模糊认识的,要发布权威信息,解疑释惑、澄清事实;对错误看法要及时发布信息,进行引导和纠正。对涉及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的政务舆情,应第一时间向县委、县政府报告,并同时通报同级宣传、网信等相关部门。尽快主动核实情况,并请求上级部门支持指导,快速反应、及时发声,最迟应在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并

4、根据工作进展情况,持续发布权威信息。回应工作要适应传播对象化、分众化趋势,进一步提高政务微信和客户端的建设,充分利用新兴媒体平等交流、互动传播的特点和网站的互动功能,提升回应信息的到达率。建立与宣传、网信等部门的快速反应和协调联动机制,加强与有关媒体和网站的沟通,扩大回应信息的传播范围。对涉及多个部门的政务舆情,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回应工作的同时,应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商,确保回应的信息准确一致。四、舆情回应工作原则(一)公开透明原则。按照公开透明的要求,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正确对待舆论监督,做到不缺位、不失责。(二)分级负责原则。牢固树立舆情危机和公开意识,坚持“谁主管、谁负责”,注重源头防范、源头治理、源头处置,做到尽职尽责。(S)强化交流互动。规范和整合政民互动渠道,及时公开热点,发挥舆情在传播政务信息、引导社会舆论、畅通民意渠道中的作用。(四)加强督查指导。加强对局微信公众号政民互动平台建设和管理的督查指导,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措施和办法,将政务舆情办理、处置、回应情况纳入政务公开、效能建设考核。加大问责力度,对因工作重视不够、应对无方、处置不力而发生重大问题、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依法依纪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