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学习案例14友善至善——东山小学智慧教学的学科实践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联网学习案例14友善至善——东山小学智慧教学的学科实践探索.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友善至善东山小学智慧教学的学科实践探索1 .发展历程南京市东山小学自2008年起逐步确立“友善至善”的办学理念,2016年开展基于“友善至善”的智慧教室建设,成立了由20多位骨干教师组成的跨学科团队,负责新技术、新应用的尝试,探索形成初步的智慧教学学科应用模式,并面向全校教师展示、推广智慧教学实践。为了解决智慧教室缺乏的问题,学校为每个班级搭建了简易版智慧教室,便于所有教师按需灵活开展智慧教学活动。2 .发展现状经历了三年的智慧课堂实践探索,学校已经从基础设施的配置转向了学科教学模式的探索,构建1+N的智慧教学学科应用模式,“1”是一套智慧课堂应用模式,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聚焦教师、
2、学生、平台三大要素(如图13-3所示);“N”是形成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美术、科学等不同学科智慧教学应用特征。为支撑智慧学习应用,学校构建富含学科资源、特色资源与创客资源的学习资源库。学科资源除了备课资源、公开课与展示课资源外,还包括企业资源,如科学VR教学资源、3D科普资源等;特色资源包括“友善用脑”教学研究资源,如健脑操、冥想音乐、思维导图等;创客资源包括学校创客团队录制十余个特色课程资源。3 图13-3东山小学智慧教学模式4 .发展经验注重学习空间建设。除了资源平台外,学校还建设大数据教学云平台,便于教师及时了解课堂互动行为,查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整体把握学情,提供针对性指导与帮助。
3、组建智慧教研团队。学校先后组织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美术、道德与法治研究团队,定期开展智慧教学研究活动。研讨内容既有信息技术支持的学科教学内容,又有跨学科教学内容。研讨过程中,团队教师针对一节课的内容组织备课活动,随后将备课稿上传至学校网站,供其他教师查阅。目前,学校上述六门学科的智慧教学范式已初步形成。5 .进一步发展方向与关键问题未来学校将建立大数据评测系统,跟踪与评测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数据,了解学生持续性学习情况,分析判断学生智慧学习背景下的学习效果变化。聚焦奖励性绩效,教师培训、教师发展、评优评先等方面,形成智慧教学应用的管理保障机制。6 .专家点评东山小学经过持续探索形成了一套各
4、学科通用的“三阶段,三要素”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聚焦教师、学生、平台三大要素。该模式在课前阶段的微课资源及预习作业可以让教师更精确的了解学情;课中的情境体验及多样的评价反馈可以让学生学习参与度更高,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与迁移;课后的个性化资源及差异辅导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在模式应用方面能体现不同学科的特点,集中体现在知识表征的丰富性,课堂交互的多样性,反馈的及时性、多样化等方面。该模式探索过程中关于智慧学习空间的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及教师能力提升等是学校开展智慧课堂学科实践的关键。东山小学智慧教学的学科实践案例具有实践性强,易于大规模推广等特点,该案例可以为小学各学科开展智慧课堂的教学实践提供借鉴。(点评专家: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柏宏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