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制度-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 精品.doc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31628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18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制度-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 精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管理制度-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 精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管理制度-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 精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管理制度-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 精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管理制度-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 精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管理制度-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 精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制度-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 精品.doc(4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理论经纬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 我国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可以说是仿照现代企业制度的概念提出来的。其中的“现代”不完全是时间性概念,而主要是价值性或意义性概念,即是指大学制度所依据及体现的大学理论、思想、观念的价值水平。由于世界各国在教育水平上存在差异,所以这个“现代”在有些“西方大学中不仅早已实现,而且已经变革,并且正在经历着再次变革”。而在我国高等教育历史上,若从国家层次的大学制度上看,则可以视其为原创;若从具体大学的层次上看,又可以视其为恢复或发展。因为在我国有些大学的历史上,其制度设计已经达到了“世界大学通例”的水平,并且形成了优秀的传统,他们只要能够完整地恢复当年的制度,就会表现出

2、非常独特的风格和气派,也可能产生出与世界著名大学同样的业绩和成就。所以,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在我国亦难亦不难,关键是看我们对此持什么样的态度,是否有勇气超越现实大学制度中裹挟的利益追求,为我国大学制定出能够长治久安、宁静致远的制度体系。而要达到这个目的,我们似乎应该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一、本真大学原则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亦即第一原则,就是要让大学象大学,而不是目前人们诟病的象市场、商场、官场。 首先,要保证大学在本质上是培养人才和发展文化的机构,是以学术或知识为核心活动的机构,大学活动的基本价值取向和精神主旨是追求学术、文化、知识的进步,是培养人格健全、富有智慧和责任感的优秀人才。大学中

3、的价值及活动目标虽然是多元的,但其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必须是知识的原则和逻辑知识、学术、文化是大学“万变不离其宗”的宗。但在我们以往的大学观念中,大学的定性却是扑朔迷离的,甚至是互相矛盾的。在此处承认大学为学术机构,应该遵循学术的逻辑活动;在彼处则强调大学为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应该成为服务于政治、经济的工具。所以,关于大学的定性问题,是我们进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应该解决的前提性问题。众所周知,包括蔡元培、克拉克、布鲁贝克在内的教育家们都认为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和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机构,而我国的主流意识则长期坚持大学是应该服务于政治和经济需要的机构。由于大学的定性问题及大学的制度安排与“利益相关者”息息相

4、关,因而在我国的教育理论研究中,人们一直感到大学的定性问题是一个现实的难题,因为大学性质看法的改变,就意味着社会的制度结构需要调整,“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水平将发生变化。所以,“天不变道亦不变”,在与教育体制密切相关的政治制度未进行改革的情况下,人们还普遍缺乏进行大学体制改革的勇气和自觉性。而要进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大学的决策者、管理者、研究者就应该在大学的定性问题上达成共识,避免在大学的理论研究及制度设计时出现自说白话、所持理念及设计思路南辕北辙的现象。 其次,为了保证让大学象大学,我们在进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时候,必须具备这样的前提性观念:大学在本质上应该是一个培育人才、发展文化的组织,大学

5、的思想应该是自由和开放的,大学的价值取向及活动目标应该是多元的,大学在法律和机构的层面上应该是独立的,大学在具体的活动中应该是富有个性特色的。换句话说,由于大学是一个具有独立身份的人才培养和知识活动机构,所以才能够远离世俗社会,在风起云涌的社会变化中卓而群立,成为人类历史中被长期维护的机构;由于大学是一个自由、独立的文化和知识活动机构,所以才有能力和条件创造新知识、新思想、新文化、新制度,才能够承担起培养人才、发展文化、引领社会进步等多元化的神圣使命;大学在促进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既要满足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需要,又要满足社会对人才、文化、道德、技术等资源的需求;大学对社会需要的满足既表现为目前的、

6、权宜的、直接性的服务,又表现为长远的、意义的、根本性的服务;大学对社会的促进不仅表现在生产和技术方面,而且表现在文化、思想、道德、人口素质等各个方面。而大学如果不象大学,上述的意义和价值就无从产生。 再次,大学活动的动力及为社会服务的自觉性,主要不是来自于大学外部的压力或荣誉,而是来自大学内部的活动目的和教育自觉性,是大学活动的逻辑使然。亦即只要是真正的大学,必然会产生上述的结果。当然,真正的大学是有条件的。学术自由、大学自治、教授治校等原则,就是大学作为大学的基本条件,这些条件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形式上有所变化,但其基本精神不会改变。比如德国大学中的自由、科学、修养、寂寞等特征,美国大学中教师

7、教学自由和学生学习自由等特征,都作为大学的共同精神财富而被全世界的大学借鉴和应用。所以,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应该积极地维护或营造这些特征,而不能抑制或忽视这些特征。因为这些特征既是现代大学制度不可缺少的基础,也是被世界大学发展证明为真理、并为世界大学普遍遵循的“通例”,可以说是现代大学制度的灵魂,舍此则很难说这些机构就是大学。 第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内容,既要参照国外优秀大学的现成制度,使其符合世界大学的标准;又要参照国内著名大学历史上的先进制度及优良传统,使现代大学制度合乎逻辑地生长于传统的教育和文化土壤之中;还要凝聚当代社会文化、道德、学术等对大学的期待和希望,集中社会各个方面的大学理想和诉

8、求,使人们在大学是什么、什么是大学等问题上形成共识,目的是让大学象大学。而要保证大学具备培养人才、发展文化、引领社会文明和进步的特质,就必须在大学的思想和制度方面充分地保护大学中的学术权力,张扬学术原则和逻辑,凸显教师及学者们学术活动的教育价值和文化创造意义,使大学成为文化和知识活动的场所,使大学成为教师和学者们人格、权利、尊严、荣誉被充分尊重和保护的地方,成为知识和文化的胜地及教师理想和追求栖息的精神家园。 第五,有人在论及大学制度建设时强调中国特色,作者以为讲中国特色于讲美国特色、英国特色一样,是不言而喻的,因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所大学是脱离了本国文化气息的纯粹的“国际大学”,她们都与母体国

9、在精神和文化方面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但是,任何大学的国家特色都应该与“世界大学通例”的精神主旨是一致的。人们对于大学的国家特色的维护,不能以损害大学本质或宗旨为条件,亦即大学首先应该是大学,应该具备大学普遍性的基本内涵和特征,其次才是某国特色的大学。因为如果没有大学本身,那就根本谈不上某国特色大学了。所以,大学作为一种具有全世界相通特质的文化和知识活动机构,具有世界性与本土性的双重性质,这两种特征都有存在和发展的逻辑和理由,两种特征的相互促进及并行不悖才是大学的合理生态。因此,不能为了强调中国特色而使中国大学的内在品质游离于世界大学的标准之外,影响中国大学的国际评价和国际比较,影响中国大学按照世

10、界优秀大学的标准进行制度和文化建设。同时,不能为了追求“世界一流”,就使大学变成逐名的机器,一味追求所谓的“一流大学”的技术指标,把大学的制度和文化建设看成是漂亮建筑、先进设施、巨额经费、众多名流以及豪言壮语的简单化堆积,而忽视“桃李不言、下自成溪”的规律,以致使有些大学虽为名校,但却缺乏名校的境界、胸怀和气节,缺乏令人赞赏的高雅风气和惊世作为,时而显露的却是小丑般的喧哗和“富家子弟”似的张狂,从而招致世人的指责。 二、系统性及整体性原则 大学作为人类历史上延续时间排名第二的社会组织,一方面表明其性质、宗旨、功能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逻辑具有极大的一致性,一方面表明大学组织具有顽强的自我发展、自我

11、完善的自觉性和能力。而在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大学的思想、制度、文化越来越成熟,大学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深刻,大学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已经从社会边缘进入到社会的中心,成为社会发展的策源地、加油站及国家的软实力。大学在其功能增加的过程中,也自然地发展成为一种与社会许多方面密切相关的复杂组织,人们已经不能从任何单一的方面或角度来理解或评价大学,从任何单一的角度来思考大学的制度改革或文化建设。大学的复杂性特征要求人们在思考大学问题的时候,必须秉持系统性、整体性的观念和方法。而依据系统性、整体性的思维原则来思考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则有如下问题应该注意。 第一,我国现代大学的历史虽然只有一百多年,但其发

12、展历程却跌宕起伏,曲折复杂。目前大学中的问题,从横向组织的角度看,有大学与政府、大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从横向观念的角度看,有大学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关系问题;从国内外大学比较的角度看,有我国大学与国外优秀大学的差距问题。从纵向角度看,有过去大学与现在大学相比的优劣势及如何对待自己传统和习惯的问题。因为我国大学虽然历史不长,但其形态却非常丰富。有满清时期的大学,北洋军伐时期的大学,民国时期的大学,解放区和根据地时期的大学及解放后的大学等。解放后的大学,又可以分为文革前的大学与文革后的大学两种形态。而在大学的纵向关系中,我国解放后“一律公办”的政策,虽然有现实的社会及历史原因,但其

13、完全“官办”、“一统天下”的国家政策及观念倾向,使大学的理性观念和制度资源严重缺乏。又由于我国大学在建立初期就承担了艰巨的图亡救存使命,因而其初始的“中体西用”方针就存在着轻视大学逻辑和规律的国家功利主义及工具主义意识,使大学没有能够按照“世界大学通例”建立以“3A原则”为基础的大学制度,进而没有形成为学问(知识)而学问(知识)的教育和文化传统,以及保护大学教师知识及文化创造权利、尊严的组织及习惯,造成我们今天的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工作,要与普及大学基本理念的工作同时进行。所以,我国大学的历史中既有财富,也有包袱,需要我们以整体性的观念和系统性的方法解析和评价大学的现状及问题,以理性的态度建设现

14、代大学制度。 第二,由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构想,来源于现代大学的理念,因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关键,并不是具体的制度本身,而是作为制度思想基础及精神主旨的现代大学观念。因为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逻辑体系中,大学理念是上位概念,县体制度是下位概念,大学理念是大学制度的理论前提和思想基础,大学制度则是大学理念的具体体现,大学理念的价值取向及价值水平决定了大学制度的价值向度和思想层次。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大学理念,才会有什么样的大学制度。相对于大学制度的内涵而言,大学理念的水平最为重要。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过程中,虽然需要制定出体现大学规律的显性的大学制度体系内容,但是更需要创造出一种境界更高、精神更通达

15、、能够为各方面人士所接受的教育思想和大学理念,作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土壤,既保证现代大学制度能正常发挥作用,又保证现代大学制度能够被理解、尊重及进行与时俱进的修正。所以,进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前提,是通过深人的现代大学制度理论研究,创造出先进的大学制度理论,以此作为大学制度建设的思想依据。如果没有科学、深刻的大学制度理论,大学制度的建设极可能就是盲目的、权宜性的,是无法支持大学的长远发展和真正进步的。 第三,就大学制度的层次而言,宏观的、亦即国家层面的大学制度是上位的,微观的、亦即具体学校的办学及管理制度是下位的;一般而言,微观的大学制度要以宏观的大学制度为前提,以其提供的原则和

16、价值取向来确定自己的制度内容。所以在大学制度建设的顺序上,宏观的大学制度在先,微观的大学制度在后。这种顺序可以说主要是欧洲国家大学制度的形成模式。当然也有例外,那就是美国大学制度的形成模式:先有微观的大学制度,并由许多微观的大学制度整合出美国的“国家不管大学”(自由发展)的宏观大学制度。而在宏观的大学制度中,世界各国大学的制度虽然存在分权和集权的差异,但在凡是大学皆拥有学术自由、大学自治、教授治校等基本特征方面则是没有差异的。在集权型的法国、德国、日本等国,一是大学校长是大学的独立法人和绝对责任人,拥有对大学发展和决策的绝对权力,不象我国的大学校长仅仅是学校的行政负责人,其对学校发展和决策的影响是有限的。二是这些国家大学校长的选拔和聘任,政府只有批准权,而没有选拔权,主要的权力属于大学中的教授会或评议会。由于选拔校长的组织本质上是一种学术组织,集合了校内师生的意愿及社会各方面的要求,因而对校长的要求偏重于学术成就及社会影响力,保证了校长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发展战略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