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调查报告.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319712 上传时间:2023-08-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进一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调查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进一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调查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进一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调查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于进一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调查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于进一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调查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进一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调查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进一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调查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关于进一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调研报告围绕促进我市工业转型升级,市政协调研组于近期对我市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以下简称“两化融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我市大力推进“两化融合”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我市在实施产业强市、工业带动战略中,大力推进“两化融合”工作,出台了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实施方案、关于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意见等指导性文件,营造了良好政策环境,推动“两化融合”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目前,我市已建成省级“两化融合”信息技术中心22个,8家企业、46个项目入选全省“两化融合”重点产品推广目

2、录及重点项目库,建成省级物联网重点企业6家,省级“两化融合”示范工程3个,市级“两化融合”示范区7个、示范企业15家,累计争取上级扶持资金近5000万元。在2011年全省17市“两化融合”工作测评中,我市以0.635分的成绩列第4位,进入第一方阵。2012年,被确定为全省和全国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市,标志着我市“两化融合”工作进入到新的层次和水平。(二)信息产业整体实力较强,为“两化融合”提供了技术支撑。我市现有电子信息企业4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166家,2012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822亿元,信息产业总量居全省第3位。全市通过认证的系统集成企业12家,通过认证的软件企业22家

3、。拥有1个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园、1个省级信息技术产业园和4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主要产品涉及12大类100多个系列,其中传真机、热敏打印设备、传感类产品在国内具有较强竞争优势,形成了通信产品、专业打印产品、传感产品、通信线缆、手机零配件等多个比较完善的产业链。(三)工业企业信息化应用日益普及,“两化融合”势头良好。到2012年底,全市工业企业宽带网接入率超过95%,半数以上企业开通了企业网站或发布了企业网页。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网站开通率超过90%,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使用率超过25%。80%以上的机械装备、纺织服装企业应用了二维或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产品设计周期平均缩短一半以上。借助阿里

4、巴巴、慧聪网等第三方平台,是我市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主流选择。2012年,阿里巴巴平台上有1.09万条企业信息和8万条商品信息;慧聪网上有1.4万条企业信息和18万条商品信息;中国制造网上有2800多条企业信息和1700多条商品信息。此外,海斯特、好当家、威力工具等企业通过自建电子商务平台(网站)开展电子商务应用,先后出现了中国地毯、文登家纺、机电工具、海洋食品、渔具等10多个本土优势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四)“两化融合”促进了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高了企业效益。信息技术在造船、汽车及零部件、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纺织服装、食品医药、橡胶制品等领域得到比较广泛应用,在促进传统企业节能降耗、自主创新、增

5、加效益等方面发挥了明显作用。比如,威高集团通过实施ERP系统、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办公自动化系统(OA)、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物流管理系统等对企业产供销、人财物进行全面信息化管理,企业平均年度存货占企业全部流动资产的比例降低了9%,新产品研发周期缩短了40%。双轮集团应用ERP系统后,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了40吼家家悦供应宝电子商务平台(B2B)年交易额超过60亿元。金猴集团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实施网上交易,年交易额超过16亿元。二、存在问题一是部分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企业经营者(包括一把手)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以为信息化就是建个网站、发布点信息等,只是

6、企业局部的、技术层面的问题,由技术人员去做就行了,因而对信息化建设缺乏全局性、长远性谋划,在资源配置上也不舍得投入。很多企业是由于税务、质监等职能部门的监管工作要求而被动地“信息化”。二是企业信息化应用总体水平不高。主要体现为表面性应用多、深层次应用少,单一性工作应用多、综合性管理系统少。不少企业处于网站建设、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初级阶段,信息技术应用于产品研发、生产过程控制的较少。据2013年省工业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以下简称省评估报告)显示,我市参评的28家企业,在对企业生产能力提升起到关键作用的信息化生产设施应用方面,有26家企业得分低于60分,其中有5家为零分。三是政府推

7、动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对“两化融合”尚未形成完善而有效的政策支撑体系。比如,信息化建设的投融资体系需进一步健全,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尚未纳入技术改造、科技创新等政策扶持范围,税收等优惠政策亟待完善;现有的相关政策分散在不同部门的众多规定之中,有待进一步梳理、整合。四是资金投入不足。目前“两化融合”资金主要靠企业自筹,由于投融资渠道单一,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问题。据省评估报告显示,我市参评企业在“信息化投入”一项,得分在50分以上(即三年信息化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22.5%)的企业只有1家,得分不足10分(即三年信息化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WO.5%)的有25家,最低的只有0.26分。资金投入不足成

8、为制约“两化融合”的瓶颈。五是信息产业支撑服务能力较弱。全市现有400多家信息服务企业中,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年营业额过千万的很少。已取得了系统集成资质的企业,其资质级别和技术服务能力较低,市内200万元以上的信息化项目大都由外地IT公司中标,本地企业只能在低端市场艰难生存。六是适应“两化融合”的复合型人才缺乏。目前我市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都很缺乏,企业普遍存在信息技术人才与经营管理人才脱节的现象,懂信息的不懂经营,懂经营的不懂信息。据省评估报告显示,从事信息化工作的专职人员占企业员工总数的比例,全省平均为0.94%,而我市有71%的参评企业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三、对策建议(-)进一步健

9、全组织领导、联动推进的工作机制。建议我市把推进“两化融合”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由市“智慧”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协调各项工作,建立跨部门联动的长效推进机制,制定全市“两化融合”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意见,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和标准规范体系,依法加强信息市场监管、信息化工程管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知识产权保护、网络安全管理等工作。建议成立“智慧城市研究院”,加强“两化融合”的顶层设计和理论研究,加强企业信息化面临的共性技术问题的研究。广泛开展“两化融合”示范企业、示范工程、示范区创建活动,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发挥典型引领作用,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促进“两化融合”的良好局面。(二)切实加大财政、

10、税收和信贷政策的扶持力度。一是在政府支持企业发展的资金中设立专项扶持资金,重点对电子信息产业膨胀、产业链建设、新信息产业、软件服务业等项目,对传统产业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有重大带动引领作用的信息化平台、园区或基地建设项目,对“两化融合”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攻关项目,对产品研发设计智能化、生产过程自动化、工业产品数字化、经营管理信息化及市场营销电子化等项目,实行资金扶持或奖励。二是借鉴青岛、兰州等市经验,制定鼓励“两化融合”的税收优惠政策。(1)对财务核算制度健全、实行查账征税的企业,在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中,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发生的符合国家规定的技术开发费,形成无形资

11、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税前摊销;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实际发生额的50%加计扣除。(2)企业在信息化改造中购置并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该专用设备投资额的10%可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抵免。(3)企业固定资产由于信息化改造等原因,确需加快折旧的,可以采取缩短折旧年限的方法加速折旧。三是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银行、担保公司积极为“两化融合”实施企业及项目提供融资、担保支持。鼓励风险投资、私募基金等股权类投资机构及各类社会资金,加大对“两化融合”重点行业、

12、领域的投资力度。(三)以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信息化服务业与企业的对接。努力做大做强我市信息化服务业,支持软件产品开发应用,加快发展信息技术外包(ITO)和业务流程外包(BPO),为企业信息化提供技术服务。加强“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行业数据库,根据不同行业特点,梳理出各行业的信息化共性问题,形成企业信息化通用需求目录,通过公开招标或者委托软件企业研发业务软件产品,成功后首先在示范企业中使用,成熟后在本行业企业中推开,形成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推广。为发挥我市工业设计云平台为企业服务的作用,建议成立行业设计服务中心,统一组织行业产品研发、设计和推广工作。具体做法是,充实市工业行业管理办公室

13、力量,由工业行办牵头,广泛吸纳行业内专业技术人才,联合驻威高校和软件设计企业,围绕重点行业,成立若干产品设计中心,不以营利为目的,面向行业开展产品设计外包服务。对上述软件产品研发、设计中心和应用企业,政府专项资金应提供一定资金补助,给予奖励和扶持。(四)加强企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激励机制,推动建立企业首席信息官(CIo)制度(首席信息官应进入公司决策层),努力建设一支与“两化融合”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议组织部门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对企业经营者学习培训、观摩交流的重点内容,促使企业家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自觉成为信息化建设的责任人、倡导者。各级经信、人社、科技、教育等部门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中小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级技工的信息化教育培训。鼓励行业协会、中介组织、高等院校以及信息化应用程度较高的重点企业,面向市场需求,开展信息化教育培训和应用咨询服务,培养实用型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