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力轰烈陈志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怒力轰烈陈志业.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怒力轰烈”陈志业新宁县有两处落马桥,一在安山乡(清时属武冈州青井 团),一在回龙寺镇(清时属新宁县下油头村)。两处得 名皆与唐人陈志业有关。陈志业,据道光新宁县志记载,为把总,住新宁零 阳里三渡水。时“炯蛮”作乱,埋伏在阳桥相。陈志业 不知虚实,率兵前往,遭伏,“血战力尽”,拔刀自刎,“遂 坠马,后人名其桥日落马桥后事闻于朝,敕赠银青 光禄大夫”,并且“立庙以安忠魂,同难马瓒亦得与封”。光绪新宁县志云,“今乡民立庙祀之凡数处所,云陈 马二公祠者是也二今新宁县有至少三处“陈马二公祠”, 一在县城,据大清一统志,“陈马二公祠,在新宁县 东二里,祀陈志业、马瓒“,又名水府庙。一在安山乡, 光绪新宁
2、县志之“疆里记安山村”载有“藤桥庙”, 下注:“在龙头寨麓,祀陈志业及马瓒J还有一处在陈 志业故居地,即今一渡水镇三渡水村。据祠内碑记,祠 始建于明正德十五年(1520),名日“陈马二公宣忠祠二 回龙寺镇油头村并无陈马二公祠,却是落马桥的原始地 点。光绪新宁县志载:“(下油头村)有落马桥,跨 杨桥洞水(即阳桥相),系陈志业战死处J道光新宁县志记载了陈志业从自刎到最终落马的整 个过程:“(陈志业)手提其头,怒力轰烈,走五十余步, 有跃溪状。遇一难妇,日:将军头已落矣!遂坠马。”描 述活灵活现,宛在现场。后来的光绪新宁县志对此 却很不以为然,记载陈志业事较简洁、平淡,后附纂修 者按语:“难妇之说,
3、尤属不经,至难凭信。”按语称,查唐书职官表无“把总”名,而银青光 禄大夫为文阶,武职并无封文阶之理,因而陈志业把总 之职或有误。按语又云,新宁东安界上有陈志业碑,大 致称陈为成都人,世袭永州某官,或寄籍新宁“。宋太 祖平定天下后,“首偕马瓒入觐,封银青光禄大夫”。这 说明之前的县志记载有误,马瓒并未与陈志业一同战死 在落马桥。最后,按语批评了 “前志”的轻率:“未深考 其始终,仅据乡里传闻笔著简端,故其辞离奇惆恍如此J 道光县志中,陈志业手提自己的头颅,走了五十多步, 遭难妇惊呼提醒才落马,其“怒力”之轰烈”,甚于蔺 相如之“怒发上冲冠”。相较之下,同为描写“头落”的 蒲松龄的笔记小说好快刀,
4、倒更像是“史” 了。好 快刀说的是明末济南府有一个盗贼被官兵抓获,押赴 市曹。盗贼得知其中有一个刽子手刀法极快,斩首无二 割”,便求他给自己行刑,好死得痛快些。那人答应了他, “出刀挥之,豁然头落”。“数步外,犹圆转而大赞曰:好快刀!”无独有偶,光绪邵阳县乡土志上也记载了一个“自 提其头”的往事。唐僖宗乾符中,”黄巢陷潭州”,掠及 邵阳。新宁四都白岭寨人郑明挺身而出,“约乡民结寨自 卫”,率兵作战,不幸被贼党宰断头颈,“自持首,行数 步始仆,新宁四都,据嘉庆邵阳县志,“在县东三十 里”,今属邵东市牛马司镇、魏家桥镇一带。史家记事讲求的是属实、持中、公正,但为了人物鲜活、 形象立体,又不得不用“文笔”。因此太史公史记是“史家之绝唱”,也是“无韵之离骚二不过,“文笔”入 史,得合乎常理常情常识,否则过犹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