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严耕望的治史特点.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341122 上传时间:2023-09-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严耕望的治史特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析严耕望的治史特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析严耕望的治史特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析严耕望的治史特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析严耕望的治史特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严耕望的治史特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严耕望的治史特点.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严耕望(1916-1996),号归田,安徽桐城人,是治中国中古史的大家,专长于中国中古政治制度史、历史地理。他治史以严谨著称,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备受史学界推崇。关于严耕望的治学方法,他所著治史经验谈、治史答问、钱穆宾四先生与我三书已经做了具体的阐述。本文在对严耕望治史三书及其它著作研读的基础上,试图对其治学方法加以总结。一、师承与治学方法的形成严耕望先生治史具有精密的考证和宏观的通识相结合的特点,刘健明曾言:感到先生除精于考证外,更佩服先生的通识。严耕望先生的治史这种特点多是在前辈史学家的影响下,在读书治学过程逐渐形成的。严耕望认为对其治学影响特别深远的老师有三位,即小学时的冯溶生、中学时的李

2、则纲和大学时代的钱穆。冯溶生是他小学的算术老师,他认为研究问题能深入、能精细、不敢一步虚浮,这种作风,大都得之于少年时代的数学训练,这是溶生先生之赐!虽然冯溶生是一位数学老师,但严耕望在后来治史考证方面能够十分精密,是受到冯溶生师的影响。李则纲则把严耕望引到治史的道路上,使其在治史中有宏观的通识。严耕望在高中读书时代就决定从事史学研究,治学方向的较早选定必然会对此后的阅读和思考产生较大的影响。在李则纲师的影响下,严耕望阅读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各种著作,具有了比较开阔的视野。严耕望谈及李则纲的影响时说:得到则纲师的引导,广泛的吸取新知识,境界得到开阔,对于史学也渐有宏观的通识倾向。严耕望自在武

3、汉大学时就受教于钱穆先生,后来成为钱先生最得意的门生之-O钱穆的教导对于严耕望的治学路径所产生的影响是极大的。钱穆讲”历史学有两只脚,一只脚是历史地理,一只脚就是制度。这使严耕望对这两门学问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走上了研究历史地理和制度史的道路。钱穆早年以考证著称,刘向歆父子年谱、先秦诸子系年是其早年考证的代表作。而钱穆治学也具有宏观的通识,严耕望回忆说:先生教人治学,常常强调要向大处远处看,切忌近视,或规模太小。钱穆的治学具有把微观的考证与宏观的通识相结合的特点,用今天的话来说,钱穆所提倡的是宏观和微观交互为用。他自己的工作便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据。国史大纲以三十万字概括了中国史的全过程固然是宏观

4、的大手笔,朱子新学案以百万言分析朱熹一人的思想和学术的发展则更是微观的极致。严耕望治学受钱穆影响很深。严耕望先生后来进入史语所工作,史语所是考证学的中心,在这里他又受到考证的训练,对他的著述也产生了影响,他说:基本上,一点一滴的精研问题,不失史语所的规范。但意境上,较为开阔,不限于一点一滴的考证。所以每写一部书,都注意到问题的广阔面,因此规模甚大,但仍扎实不苟。二、精密的考证方法严耕望除了直接受教于钱穆等先生,而且研读一些史学大家的著述,对其治学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中国现代史学家中,严耕望特别推崇陈垣、陈寅恪、钱穆和吕思勉四位先生,称他们是现代史学四大家。余英时认为严耕望兼收并揽四大家的优点

5、,他的规模弘大承自宾四师,辨析入微取诸陈寅恪,平实稳健尤似陈垣,有计划而持之以恒则接吕思勉。他在史学上能达到通博与专精相反相成的境界决不是幸致的。对于专精和博通,严耕望在治史经验谈中开篇便论述这一问题。专精和博通与考证的精密和宏观的通识则是相辅相成的。严耕望所具有的专精和博通的治史素养,使其在治史特点上具有精密的考证和宏观的通识相结合的特点。严耕望曾言,”惟余所长,仍在精核缜密一途。严先生之言主要是指其在考证上的精密。历史记载有真有伪,史学的研究需要以考证为基础。要想考证的确凿可信,必须有丰富的史料作证据,有所谓孤证不立。严耕望先生治史考证精密,史料丰赡,证据确凿。精密的考证是严耕望先生治史的

6、一大特色。精密的考证,要以对史料的广泛占有为前提,严耕望先生搜罗史料具有竭泽而渔”的精神。严耕望的巨著唐代交通图考,文繁两百万,该书对史料的搜罗,先生自称诸凡正史、通鉴、政书、地书、别史、杂史、诗文、mJs佛藏、科技、杂著、类纂诸书,及考古资料,凡涉中古交通,不论片纸巨篇,搜录详密,陈援庵先生所谓竭泽而渔,余此项工作庶几近之。在广泛搜罗史料的基础上,严耕望进而进行精密的考证,其言详征史料,悉心比堪,精辨细析,指证详明。有学者称,”唐代交通图考是20世纪中国交通史研究的最突出成果,也是这一领域最值得称羡的学术成就,就对于以后中国交通史研究的影响而言,也成为学者公认的典范。唐代交通图考之所以赢得学

7、者如此好评,在广泛搜罗史料基础上作精密的考证当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搜罗史料广泛,严耕望的著作以材料丰赡、论断精确而著称。如其唐人习业山林之风尚一文,为论述士子读书习业于嵩山、少室,他一并举出了19条史料作证。又如在其中国地府行政制度史乙部魏晋南北朝地府行政制度中,严先生为论述州佐吏中治中低于别驾,任州职者多由治中而转别驾,而别驾迁升则以郡太守或州将司马、长史为多,他一并列举了29条史料。诸如此类能体现严耕望材料丰赡、考证精密的例子,在其论著中不胜枚举。如此丰赡的史料,使其考证极其精密,证据十分确凿。周一良读了严耕望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后说:严书则久仰其名而未得见,读后深佩其考订之细密周详。余英时言

8、及严耕望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称:“书中每一章每一节都有精密考证的收获。不过他所做的是地毯式的全面考证,而不像多数考证那样,只是蜻蜓点水式的。从严耕望的论著中,可知其考证之精密,对于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他把其概括为无孑怀入、有缝必弥八字。他总结说:“不论是无孔不入或有缝必弥,都是要细心的阅读史料,严密的思考问题,否则自己论点很难真能建立起来,所提论点也很容易被人一捣即破,归于失败!严耕望对于考证精密的要求,是对其治史的经验总结,也是其治史方法的体现。三、宏观的通识理念严耕望先生治史虽考证精密,细致入微,但他不为考证所左右,考证不是他最终的目的,他的考证都是为论证提供依据,是建立在宏观通识下的考证。

9、余英时言严耕望的考证建立在两个先决条件之上:第一,事前有周密的通盘计划;第二,从计划到执行需要长时期的持续努力。余英时所言事前周密的计划”则是需要对所要论述的问题有宏观的通识。严耕望先生把精密的考证与宏观的通识相结合,形成其治史的特色。他治史所具有的宏观通识的特点在其史学著作中都有鲜明的体现。治史经验谈中原则性的基本方法”则主要谈治史如何才能具有宏观的通识。他首先谈到治史者的基本素养,提出要专精”也要相当的博通,但从全文来看,他主要是讲博通,论述博通的重要性。对于如何阅读史书,他认为要看书,不要只抱个题目去翻材料。他特别强调要阅读正史:由头到尾读正史时,主要着眼点,是求对这一时代的全盘认识,找

10、材料是副目的。“严耕望认为其治史的路线是从一般普通史料入手,以正史为基础。阅读史书,要能够“看人人所能看得到的书,说人人所未说过的话,具有高明的史识。这种史识的培养要建立在宏观通识的基础上,严耕望在治史经验谈中指出:“集中心力与时间作面的研究,不要作孤立点的研究;建立自己的研究重心,不要跟风抢进;断代研究,不要把时间限制得太短促。严耕望治史宏观通识的经验之谈,不仅是对钱穆等先生宏观通识的治学方法的继承,也是他几十年治史的心得体会。严先生的煌煌巨制两汉太守刺史表、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唐仆尚丞郎表、唐代交通图考等,无不是在宏观的通识基础上写成的。严耕望认为,就中国地方行政制度而言,春秋战国之际是中

11、国官僚行政组织始见萌芽时期,秦汉和隋唐时期是两大典型时代,而魏晋南北朝是秦汉型向隋唐型的过渡时代、非典型时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全书通过精密的考证,论述了秦汉型的地方行政制度的类型特征,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如何由秦汉型转化为隋唐型的。严耕望由地方行政区划,论及到各级行政组织、地方制度诸层面,将复杂的地方行政制度、众书散见的史料,通过宏观的通识才能使之条理化。严耕望具备这样的史学素养,才能撰成这样的鸿篇巨制。当然,要做到精密考证与宏观建构的结合是不容易的,许倬云指出严耕望之学既要有棉花针的考证,又要有开山斧的宏观史识,更需要有耐力。严先生也自称:“盖余为学,即详征史料作深入之研究,又期广被于全面,严密组织,成其系统。深入与广面本难兼顾,而余奋力为之。严耕望先生在其师长的影响下,在治学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精密的考证与宏观的通识相结合的治史特点。严耕望先生的治史特点对于学习和研究历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