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会贯彻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心得体会&学习贯彻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领会贯彻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心得体会&学习贯彻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心得体会.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领会贯彻“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心得体会&学习贯彻“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心得体会领会贯彻“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心得体会不久前,中力、国办印发了“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作为具体落实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第一个文化发展五年规划,系统谋划了未来五年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点目标任务和重要政策举措,对文化法治建设也具有积极的指引作用。在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方面,规划明确指出,要举办“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振兴中国传统节日,运用传统节日凝聚价值共识,增进家国情怀;开展“国家文化记忆和传承”记录传播,对文化遗产开展系列影像记录、出版及传播推广。为传承弘
2、扬非遗,2011年,全国人大制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把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纳入非遗保护,对非遗的调查、代表性项目名录建设、非遗的传承与传播作了具体规定。全国大多数省(区、市)也制定了保护非遗的她方性法规。2023年,中力、国办又印发意见,对非遗保护工作从“体系建设、传承水平、传播普及”三个层面进行了全面部署,强调要丰富传统节日、民俗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深入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当前,我国非遗保护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知识产权权属界定困难、非遗文化和产品的传播力度不够等,未来我国将进一步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治体系,修改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完善相关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取和惠益
3、分享保护制度,加大非遗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促进非遗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在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方面,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50次统计报告,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10.51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4.4%,网络新闻、即时通信、网络直播、短视频等应用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文化消费的主要渠道,但网络生态治理仍任重道远,网络谣言、虚假新闻、网络敲诈、有偿删帖等违法违规行为屡见不鲜,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以及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巨大危害。网络生态治理关系到文化安全,因此规划强调把党管媒体原则贯彻到新媒体领域,压实各方责任,完善互联网管理法律法规,加强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目前,我国
4、已建立了以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为龙头,以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法规规章为支撑的互联网法规体系,并通过“清朗”行动、“净网”行动等专项治理回应社会热点问题,优化网络生态。未来,网络空间治理除了进一步健全立法体系之外,还将以平台、信息内容生产者、MCN机构三类主体为抓手,规范榜单、打赏等重点功能设置和算法推荐等技术,加强信息内容全流程、全链条管理,合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在保障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公共文化服务的目标是保障公民文化权益,实现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规划指出,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
5、,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更好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截至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博物馆条例及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等先后出台,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立法和政策保障。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还存在着城乡差异较大、数字化建设和资源共享机制不足、精准度和公众参与度不够等问题,对此应尽快出台广播电视法、文化产业促进法等法律,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培养专业队伍,健全政策制定、执行、监督、评估等全过程体制机制,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技术赋能公共文化服务,让公共文化服务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凝聚人民精神力量、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方面发
6、挥更大作用。学习贯彻“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心得体会乡村文化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前不久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围绕促进乡村文化振兴作出了重要部署,强调充分发挥文化传承功能,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成为文明和谐、物心俱丰、美丽宜居的空间。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助于提振广大农民精神面貌,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当前,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加快,许多富有泥土气息的乡村文化在城市强势文化、流行文化等多元文化的渗透、冲击下逐渐式微
7、。与此同时,一些地方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盲目建设村广场、文体设施,只重外表不重内核,缺少对乡村文化的有效保护和挖掘,造成“走过一村又一村,村村像城市”的现象。如何让乡村文化焕发新的时代光彩,让乡村建设留住乡情乡愁、传承历史记忆和文化脉络,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推进乡村文化振兴,首先要厚植乡村文化自信。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史的国家,悠久的农耕文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根脉,优秀的乡村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思想智慧。代代相传的家风家教、敬天法祖的朴素情感、独具特色的民俗活动、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这些维系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集体记忆,也是乡村文化振兴最深厚的土壤。近年来,从融合乡土风情和信天游
8、、秧歌、腰鼓、高跷等多种陕北民俗文化的秧歌剧搬上大舞台,到端午赛龙舟、壮乡三月三、查干湖冬捕等民俗活动吸引无数游客,再到农民办自己的文化艺术节、诗歌故事会、剧团演出、书画摄影创作展等日益流行,实践证明,只有深入挖掘、传承、发展乡土文化中的优秀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民俗典型、非遗文化等,才能激发乡村文化发展的活力。当然时代在发展,乡村文化振兴并不是原封不动保留、复原传统,而是要立足新的时代方位、体现新的时代要求、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一方面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另一方面也要
9、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真正让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扎根乡村、滋养乡风文明。比如通过优化设计、改善工艺,推出更符合当下审美的产品,让传统的刺绣蜡染产业打开广阔市场;再比如一些短视频“达人”,通过镜头展现充满乡土气息农村生活,让传统技艺与年轻观众相遇。这些不仅让乡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也给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能。前不久,贵州省黔东南台江县台盘村举行的篮球赛火了,网友给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村BA”o这个重重大山中进行的赛事引发广泛关注,也提醒我们,乡村文化振兴,既要厚植乡土的文化主体性,也要吸纳融合现代文明的分子和要素,体现新时代乡土文化的公共性和时代性。挖掘优秀的乡村文化资源、突出她域特色和乡土风貌,培育更多乡土文化人才,乘着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东风,乡村文化振兴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