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典型案例探究海洋潮汐中的规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典型案例探究海洋潮汐中的规律.docx(1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典型案例申请表典型案例类型:6智慧教育教学典型案例门多技术融合教学典型案例案例名称:探究海洋潮汐中的规律单位名称(盖章):广东汕头华侨中学申请人姓名职务教师职称中学二级教科室负责人中学高级教师中学一级电话14707541055手机14707541055电子邮箱2730461131案例主要内容探究海洋潮汐中的规律是以“数学建模与数据可视化表达”为主题的学科融合项目学习下的一次探究活动。项目基于2017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使用国家2017年版课标下的普通高中学科教材,探索运用智慧教室互动系统开展跨学科项目学习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新途径。本案例中,教师通过融合数学、地理、
2、信息技术多个学科,引导学生经历运用数学建模和数据可视化表达、结合地理等学科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并将知识建构、技能培养与思维发展融入运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促进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的达成,完成项目学习目标。本案例基于智慧教室互动系统的应用,打破单向教学模式,实现双向互动式教学,在增强教学展示效果的同时,赋能学习效果的及时反馈与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让学生积极主动、高效地参与到课堂中,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智慧教学与智慧学习。体现在:1在学习准备阶段,教师利用互动系统的文件传输功能分发情境问题与数据,进行数据驱动,使学习小组进入问题情境,明确课堂任务;2 .在探究活动阶段,学生将
3、探究所得的问题解决方案使用学生端平板拍照并投屏到教室大屏幕上,教师点选代表性方案进行屏幕放大并进行点评与引导讨论,实现班级内的观点分享;3 .在重难点突破阶段,教师利用教师端的测评功能,布置课堂小测验,学生利用学生端平板完成测验,教师在教师端收集测验结果数据,公布与讲解答案,在双板互动中实现学情实时统计、反馈并及时调整教学动态;4.在学习成果分享阶段,邀请不同小组代表到教室的两个大分屏上进行展示与介绍,实现智慧共享。本案例中以探究海洋潮汐中的规律为例,让学生学习并经历运用数学建模与数据可视化表达的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整节探究课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让学生经历数学中的“抽象问
4、题-建立模型-检验模型”的数学建模过程,经历信息技术中的“数据采集数据散点可视化数据曲线可视化”的数据可视化表达过程,以及地理学科的“现象呈现原理解析规律发现”的科学探究过程,三种学科的活动线索,思维方法相互交织融合,共同贯穿在整个探究活动中并推进教学的开展。通过这样的学习经历,学生将能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懂得在面对真实问题时,可以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融合应用经验与发现、灵活使用工具与技术去参与现实,解决问题,这既是对学生思维的培养,也是对学生形成有益于终身发展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尝试。地市教育局审核意见负责人签字:(公章)年月日省教育厅审核意见负责人签字:(公章)年月日申报典型案例资源
5、要求1课例资料包括教学设计与课堂实录,以zip压缩包格式一起报送。2 .根据教学设计所完成的课堂实录,不少于40分钟(即一节课时长),单个文件大小建议在IGB以内,视频资源的推荐标准为分辨率不低于720480(16:9),码流不低于500Kbpso3 .课堂实录需制作片头,时长不超过10秒,包括课例名称、任课教师、任教学段、使用教材、学校等基本信息。4 .课堂实录需根据“教学活动设计”中所设计的各教学环节在课堂实录中进行相应文字注明。5 .课堂实录内容需围绕智慧教育或多技术融合教育特点展开教学。广东省能力提升工程2.0典型案例教学设计学校名称(盖章):广东汕头华侨中学所在市区:广东省汕头市金平
6、区课例类型多技术融合环境KN智慧教育环境课例名称探究海洋潮汐中的规律所属学科地理、数学、信息技术使用教材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II:海洋地理普通高中教科书信息技术必修1数据与计算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必修(第一册)所属学段高一教学时长1个课时(45分钟)任课教师肖璞周玳珈黄丹乔职称中学二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中学一级教师职务教师教科室负责人教师任课教师简介肖璞,中学地理二级教师,2023年8月疫情背景下互联网+地理活动课程设计获汕头市学术论文评选二等奖;2018、2019年连续两年获一师一优课活动市级优课;2019年11月家校联动,陪伴孩子度过二胎焦虑获汕头市优秀德育论文二等奖周玳珈,广东
7、汕头华侨中学信息技术高级教师和教科室负责人,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理科名教师培养对象、广东省第一批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研训专家库专家、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省级专家库专家、汕头市名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第十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执行评委,广东省高中信息技术骨干教师新教材省级研修班培训专家。参与编写高中信息技术国标教材必修2:信息系统与社会选择性必修1:数据与数据结构、初中信息技术省级教材信息技术:B版.九年级.上等。曾获广东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评选活动一等奖。在全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中,2个课例被评为部级“优课”,2个课例被评为
8、省级“优课”。主持或参与国家、省、市级课题10多项,20多篇论文发表在中国信息技术教育等国家级期刊上,其中2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黄丹乔,男,中学数学一级教师,广东省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市选拔赛荣获高中数学学科一等奖,参与并顺利完成市级课题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自主性学习模式的探究,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多次获得省市一等奖。主讲课例九章算术被评为201&2017年度广东省“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省级“优课”。课例简介探究海洋潮汐中的规律是以“数学建模与数据可视化表达”为主题的学科融合项目学习下的一次探究活动。教学对象面对的是高一级学生群体。项目基于2017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
9、使用国家2017年版课标下的普通高中学科教材,探索运用智慧教室互动系统开展跨学科项目学习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新途径。本案例中,教师通过融合数学、地理、信息技术多个学科,引导学生经历运用数学建模和数据可视化表达、结合地理等学科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并将知识建构、技能培养与思维发展融入运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促进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的达成,完成项目学习目标。本案例中以探究海洋潮汐中的规律为例,让学生学习并经历运用数学建模与数据可视化表达的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整节探究课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让学生经历数学中的“抽象问题建立模型检验模型”的数学建模过程,经历信息技术
10、中的“数据采集-数据散点可视化-数据曲线可视化”的数据可视化表达过程,以及地理学科的“现象呈现-原理解析-规律发现”的科学探究过程,三种学科的活动线索,思维方法相互交织融合,共同贯穿在整个探究活动中并推进教学的开展。通过这样的学习经历,学生将能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懂得在面对真实问题时,可以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融合应用经验与发现、灵活使用工具与技术去参与现实,解决问题,这既是对学生思维的培养,也是对学生形成有益于终身发展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尝试。本案例同时是一次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探索构建数字化、多媒化、智能化以及更具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的教学生态系统,实践信息技术与教学双向融合,以及教
11、师、学生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创造、创新的途径和策略,进而打造智慧教育的有益尝试。教材及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以“数学建模与数据可视化表达”为主题的学科融合项目学习下的一次探究活动“探究海洋潮汐中的规律”,学生将在探究学习活动中综合应用数学建模与数据可视化表达的学科方法,结合地理等学科知识,运用数学抽象、数学运算、逻辑推理、计算思维等思维方法解释自然现象、参与社会活动、解决生活问题。通过探究活动,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开展相关选题下的项目活动。本课内容源于:1 .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五章5.7节“三角函数的应用”,结合当下热点事件进行改编,通过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数字化工具对中国海事服务网的
12、真实数据进行建模分析,求解问题。2 .普通高中教科书信息技术必修1数据与计算5.4节“数据的可视化表达”,通过运用数字化工具进行数据可视化,提升数据分析效率,挖掘数据反映的本质问题。3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H:海洋地理第一章第二节海水运动中的“潮汐”部分,通过阅读材料,开展分组讨论,探究、归纳、总结潮汐的成因。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已经完整学习了全部三角函数的知识,了解的数据的回归分析和处理思想,能解决实际生活情境的具体问题。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字化学习经验,能利用互联网及信息技术获取、加工与表达信息,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流程,掌握简单的程序设计与调试运行方法。学生初步
13、认知潮汐现象,具备一定的力学基础知识,能初步整理、解读和归纳图文信息,对生活化的地理知识感兴趣。教学目标分析一二厂核心素养目标能够在实际情境中从数学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模型,确定参数、计算求解,检验结果、改进模型,最终解决实际问题。(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数学建模)了解数据分析和可视化表达的基本方法,能够利用软件工具和平台对数据进行整理、组织、计算与呈现。(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中的计算思维)能够结合潮汐示意图,分析仅考虑地月系统下的潮汐成因,掌握涨潮、落潮的规律。(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综合思维)二、三维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潮汐现象形成的原因和变化规律理解数据可视化的作用理
14、解数学模型在数学应用中的作用2 .过程与方法掌握运用受力分析处理地理现象掌握PythOn绘制散点图和拟合曲线的方法通过数学建模的过程掌握模型化方法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潮汐现象感受涨潮、落潮的自然现象通过数据可视化的过程感受信息化在生活中应用通过数学建模的过程体验数学的简洁美三、STEAM教学目标科学:掌握潮汐形成的原理,分析与解释涨潮、落潮的现象与规律。技术:经历利用Python编写程序并对数据进行可视化表达的过程与方法。工程:通过算法流程与程序设计与感受软件工程思想。人文:培养关注热点、运用科学与技术解决人在真实环境下从事的实际活动问题的意识。数学:掌握并应用数学建模的方法。教学重难
15、点分析及解决措施重点分析:掌握数学建模的基本过程与数据可视化表达的基本方法,能用数学思维、计算思维解决实际生活问题难点分析:(1)实际生活问题涉及多领域知识,在本课中运用跨学科融合突破(2)实际生活问题求解过程复杂,在本课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突破主要教学策略以生活问题为驱动,以地理现象为科学背景,以数学建模和数据可视化表达为方法,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下的探究活动。技术工具、平台、资源以智慧教室互动系统下的数字化环境、工具和资源为技术手段技术支持的教学设计思路本案例基于智慧教室互动系统的应用,打破单向教学模式,实现双向互动式教学,在增强教学展示效果的同时,赋能学习效果的及时反馈与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让学生积极主动、高效地参与到课堂中,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智慧教学与智慧学习。体现在:1 .在学习准备阶段,教师利用互动系统的文件传输功能分发情境问题与数据,使学习小组进入问题情境,明确课堂任务;2 .在探究活动阶段,学生将探究所得的问题解决方案使用学生端平板拍照并投屏到教室大屏幕上,教师点选代表性方案进行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