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探究活动—奇妙的纸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科学探究活动—奇妙的纸圈.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大班科学探究活动一奇妙的纸圈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一一猜想一一验证,感知纸条的奇妙之处。2 .在多次操作尝试中,激发探究的欲望,体验科学操作的乐趣。3 ,初步了解莫比乌斯圈在生活中的运用。活动准备:纸条、双面胶、剪刀、课件。活动过程:一、魔术导入活动。教师表演魔术,引起幼儿的兴趣。二、操作尝试。1幼儿观察魔术后进行第一次尝试,有的幼儿成功,有的幼儿失败。2,请尝试成功的幼儿上前操作,给其他幼儿分享自己成功的经验。小结:没拧的纸环剪过以后变成了两个圈,拧过的变成了一个大圈。4 .幼儿第二次操作。体验拧过一次变成大圈的成功。三、操作比较拧过一次和拧过两次的纸环剪开后的区别。教师:是不是只要拧过的纸环
2、都会变成一个大环,为什么有的剪出了大环,有的却剪出了相扣的两个环?四、播放PPT,了解莫比乌斯圈现象发现者和在生活中的应用。今天我们玩的纸圈有趣吗?这是一种神奇的科学现象“莫比乌斯圈”。早在150年前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发现了这种神奇的纸圈,人们就用他的名字将这种现象命名为莫比乌斯圈。介绍莫比乌斯圈在生活中有许多运用五、活动延伸,自由探索。教师引导幼儿学习绕圈的方法,猜测拧过三次或四次的纸环剪开后的区别,并自主操作验证。活动反思:本次教育活动我始终围绕“幼儿是主体、纸张是主线”来进行。通过本次活动,不仅使孩子们体验到了魔术的奥秘,还初步了解了麦比乌斯圈的原理。1让幼儿以疑问为线索展开探究。整个教
3、学活动以魔术设疑导入,让幼儿带问题,边探索边动手操作,边思考边尝试解疑。指南中指出“要引导幼儿观察和验证,鼓励幼儿进行猜想,这是探索研究的重要环节,是幼儿真正动脑深入思考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过程,“老师应鼓励幼儿进行反复的实验与验证,把探究引向一个明确的方向,从而发现真相。2.鼓励幼儿进行不断的操作、尝试。幼儿期思维的独特性和创造力都十分明显,在教学活动中,如果受到老师的鼓励,这种独特性和创造力会获得优异的发挥。这也正是幼儿良好个性的表现之机。在孩子们一次次的操作、求证中,充分地让幼儿在开放性的环境中,自由探索,操作摆弄。教师的作用是创造条件和环境,提供机会,促进幼儿要主动地与事物发生作用,帮助
4、幼儿认识问题,学习解决问题。成功与失败是孩子必须经历的过程,失败要靠孩子通过验证从而成功,教师不能代替孩子,当孩子们在实验操作中失败时,教师要鼓励幼儿说:“你可以再试一次Q你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你为什么和别人不一样呢?”3,提供合理有效的操作性材料,激发幼儿主动学习兴趣。要想使幼儿在操作活动中成为主动的探索者,合理有效的提供操作材料是首要条件。只有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合理有效的操作材料,才能把枯燥单调的科学知识与幼儿自己的动手操作经验搭起一座桥梁,而不再是空白的“纸上谈兵”。使幼儿能兴致盎然地一步一步主动进行探索,并在探索的过程中,构建知识,获取科学知识经验Q通过本次科学活动,使我深入地认识
5、到科学教育内容就在孩子们的身边。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小小的科学家。作为教师应当学会“易地而处,易位而思”,和孩子们共同创设可供选择的探索环境,让孩子充分自主地去选择、去探索、去发现、去获得,才能真正体现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内在的潜力,获得和掌握各种知识经验,真正体现每个幼儿的能力和价值。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特别注意培养孩子们的探索、探究能力。一个纸条经过一绕、一粘、一折、一塑、一剪就变成了不同的纸圈。通过“以幼儿为主体,运用幼儿猜想一一验证一一得出结论”的方法开展活动。这样既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发展了动手能力,激发了幼儿的认识兴趣和科学探究兴趣。4.安全也是本次活动中的重要问题。由于涉及剪刀,要提醒孩子们注意正确使用剪刀,以防伤到自己和他人。在活动的延伸活动,我给大家还留了一个深深的思考:“还可以怎样剪?还能剪出什么样的纸圈?”通过一系列的提问一一追问释疑,培养孩子们大胆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