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抓”五“促” 学校党建教育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抓”五“促” 学校党建教育工作总结.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五“抓”五“促”学校党建教育工作总结着力五“抓”五“促”构筑太师青年“听党话、跟党走”工作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培养什么样的青年、怎样培养青年,建设什么样的共青团、怎样建设共青团等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课题。这既是对中国共产党青年理论一脉相承基础上的丰富与发展,又是马克思主义青年理论在新的历史时期下的逻辑延伸,把我们党对青年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了历史新高度,为做好新时代青年和共青团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并指出,“在新的征程上,如何更好把青年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动员起来,为
2、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和青年工作必须回答的重大课题,在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道路奋进的背景下,高校党委要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的丰富内涵和逻辑体系,深刻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实质内涵,加强对青年工作的领导,才能更好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长期以来,太原师范学院党委深入研究青年工作的本质定位、目标方向和重要要求,紧紧锚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实际工作中解答“培养什么样的太师青年、怎样培养太师青年”这一重大教育命题,在青年工作上强化组织领导,注重顶层设计,彰显特色培育,形成了五
3、“抓”五“促”的太师青年工作总体布局与实施路径。抓思想引领,促红色血脉窿续长期以来,太原师范学院党委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教育青年,通过讲好一代代中国青年与党同心、跟党奋斗的青春故事,引导青年深刻感悟党和青年的血脉联系,着力夯实太师青年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建设课堂平台。按照“八个相统一”要求,学校扎实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遴选教学名师、校内外专家学者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讲授,着力打造太师思政“金课”,把新媒体新技术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强化教法创优、机制创优,建设网络集体备课平台,打造精品“云端思政资源”,形势与政策课率先改革,形成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大力推
4、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全校统筹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形成汇集各专业的课程思政案例集,课程思政建设团队被评为2023年度太原市“最美时代新人,学校还统筹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构建起了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打造育人阵地。加强党校阵地育人作用,系统化开展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理论教育,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青年;强化团校阵地作用发挥,对基层团组织负责人、团学骨干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团情团史教育、团务工作培训;健全青马工程”培训工作机制,对优秀团员、优秀青年学子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5、理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此外,依托行知大讲堂、“青年大学习”线上平台、思想政治类学生社团,深入开展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国情形势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引导青年学有所悟、学有所信,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厚历史根基和鲜明时代品格,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开展多维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坚持高标定位,坚持提质增效,分别从思想引领类、特色项目类、能力拓展类、专业提升类、主题纪念类活动方面谋划设计,并有序推进。深入挖掘志愿服务活动内涵,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中,创办形式多样的“行走课堂”;健全志愿服务
6、体系,加强劳动教育,开展“为同学办实事”“到社区报到”系列活动;深入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与“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推动构建政府、社会、学校协同联动的“实践育人共同体”,引导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学校“西部计划”获全国优秀项目办荣誉。学校还锚定创新育人,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举办了“行知杯”创新创业大赛,并“项目化”打造大创团队,孵化大创产品,提升青年创新能力,点燃青年创新热情。抓体系建设,促育人格局完善打造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肩负好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政治责任
7、。校党委着力打造四个特色鲜明的思政教育体系,通过体系建设,落实青年思想引领工作。生涯导航教育体系。校党委根据青年学子从入学到毕业四年中的不同需求,建立包含知识学习、能力养成、价值塑造三方面内容的青年生涯导航教育体系,涉及青年学子专业特点、知识内容、知识结构、学习方法、政治理论、社团活动、科技创新、艺术熏陶等具体内容,涵盖“我与大学”“我与社会”“我与职业”“我与未来”的四个维度。特别是以专业认知和适应大学学习为重点,通过学业导航、职业导航、心理辅导等引导青年学子顺利完成由中学向大学的角色转换,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正确定位人生航向。同时,帮助青年学子认识自己,弄清楚自己的特点、清楚自己要什么,清晰
8、定位自己未来的发展,在目标指引下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生涯导航教育在学校已开展五年,运行模式成熟顺畅。融入“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理念、汇集教育实践经验成果的一整套大学生“生涯导航”系列丛书于今年年初出版并发行,受到省内外高等教育领域专家学者普遍好评,新华社、光明日报、山西电视台等媒体广泛报道。在此指导下,学校2023年就业率达90%以上。网络育人体系。校党委建立网络育人工作机构,由校党委宣传部牵头,各有关部门协同发力,大力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强化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制度建设,重点建设思政类微信公众号,发挥新媒体平台对思政工作的促进作用,体现示范性
9、、引领性和辐射度;聚焦青年网络安全意识淡薄、网络自我管理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校院两级协同发力,推进网络校园文化建设,特别是依托网络学校先进人物宣传、思想政治资源推送、网络文明素养教育、网络文化产品选拔宣传、向上向善好青年、勤学上进好青年、自强之星好青年评选等,提升青年网络文明道德素养,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守护好太师网络精神家园。服务管理体系。面向把握青年成长发展需要,校党委研判并提供靶向服务,增强供给能力,积极帮助解决青年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合理诉求,在关心青年、帮助青年、服务青年中教育引导青年。校党委探索推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依托宿舍等学生生活园区,探索青年学生组织形式、管理模式、服务
10、机制改革,推进党团组织、管理部门、服务单位等进驻园区开展工作,力求把校院领导力量、管理力量、服务力量、思政力量压到教育管理服务青年学生一线,将园区打造成为集青年学生思想教育、师生交流、文化活动、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教育生活园地。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建立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机制,促进青年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围绕“章程校规校纪学生组织规章”三层制度体系,校党委着力研究梳理各管理岗位的育人元素,保障青年学生合法权益。把育人功能发挥纳入管理岗位考核评价范围,培育一批“管理育人示范岗”,后勤保障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安全保卫服务都
11、需明确育人的内容和路径,引导管理干部用良好的管理模式和管理行为影响和培养青年学生。队伍建设体系。校党委坚持人才兴校,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按照“四有”好老师要求,落实政治理论学习、培训轮训、实践锻炼等制度。完善教师评聘考核办法,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第一标准。同时,充分发挥教学名师等示范带头作用,构建全校齐抓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工作体系,严格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加大对失德教师的惩戒力度,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校党委着力建设好“三支队伍:打造高素质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努力做到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打造专职辅导员队伍,改革辅导员管理办法,健全辅导员奖惩、考核、
12、评价制度,完善其职业发展体系,组织开展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等专项计划,建立职级、职称“双线”晋升办法,提升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打造组织员队伍,严把入口关,探索健全考核制度、聘期制度,不断强化组织员的政治责任感、理论功底、党务经验、制度流程、学生工作规律等。抓改革创新,促育人提质增效校党委定期研究青年学生思想与学习生活实际问题,定期研究共青团、学生会、研究生会、学生社团中的重大问题,不断加强学生工作、群团组织的领导,并支持青年学生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支持青年学生工作守正创新,推陈出新。“五育并举”体制创新改革。力口强“五育并举”育人机制改革。聚焦立德树人,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一体推进,各
13、学科、各专业教学改革深入推进基础上,在提升青年思想道德素质与专业素养的同时,进一步重视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工作。美育教育维度方面,校党委成立美育工作领导组,遵循美育特点,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整合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及第三课堂的美育资源,建强美育教师队伍,着力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切实推进艺术师范教育的改革发展,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音乐教育、美术教育、舞蹈教育、戏剧教育、影视教育相关专业发展势头迅猛,努力培养造就出一批批教育情怀深厚、专业基础扎实、勇于创新教学、善于综合育人和具有终身学习发展能力的中小学艺术教师。目前,已形成充满活力、多方协作、开放高效的美育新格局。体育教育维度方
14、面,学校努力健全完善体育运动委员会工作机制,依托公共体育课程、运动会、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学生体育社团活动等,聚焦教会、勤练、常赛,帮助青年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青年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素养明显提升。劳动教育维度方面,校党委聚焦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三位一体”系统性建设,加强劳动教育。从劳动理论与劳动实践角度,探索劳动课的改革创新。第一课堂方面,在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上破题出新,建立劳动课教研室、制定劳动课教材、建立劳动课评价机制。第二课堂方面,依托“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把劳动教育与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丰富劳动教育内涵。“学团一体化”改革
15、。共青团是“三全育人”大思政工作格局的重要一环,要加强共青团工作的领导,还要守正创新,探索学团一体化建设。校党委创新性地从组织上推进团学工作融合,校团委书记兼任校党委学工部副部长,参与校党委学工部集体决策,依托团学联席会议、工作协调互补机制等创新团学一体化工作运行机制,打通团学工作壁垒,建立项目化、扁平化、制度化工作机制,推动团学重点品牌项目化运行。在构建党领导下的“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方面,建立团组织、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各类团学组织骨干交叉任职机制,从骨干力量配备上保障团学组织形成工作合力。学生组织改革。以提高青年学生满意度、大局贡献度、社会认可度为总体目标,支持共青团指导推进学生会(研究
16、生会)改革工作,促进学生组织力量下沉,服务思想成长、帮扶困难学生、维护正当权益;支持学生组织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在民主管理机制中,进一步健全青年学生参与机制,严格落实学生代表大会(研究生代表大会)制度及学生工作骨干述职评议制度,完善学生民主管理。支持共青团加强学生社团改革工作,明确学生社团注册、年审、活动管理、指导教师管理等内容,打造精品社团。常抓不懈改进学生会(研究生会)工作作风,促使青年学生骨干以优良作风更好地服务太师青年学子。抓特色彰显,促行知精神传承长期以来,学校形成了“行知统一、造就良师”的办学理念,和以“德育为本、实践第一、创新教育”为主要内涵的行知精神,将行知教育思想和理念贯穿于教学、科研、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各个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作为“全国优秀陶研学校”,传承和弘扬行知文化是彰显学校育人传统与特色,实现内涵发展,提高人才质量的现实需求。学校依托行知文化协同育人中心的育人功能,坚持“教学做合一”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