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大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学核心素养的培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大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学核心素养的培养.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大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3版)提出:美术课是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了学生的学科素养。美术作为一门具有审美艺术性的课程,更需要借助信息化的发展,深化学生的艺术感悟与审美能力的提高,更好地调动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一、美术课程教学中学生学习意识的培养在美术课程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多种学习意识,如:信息化意识、个性化意识、交互式学习意识、探究式学习
2、意识等。数字化意识是用互联网或者其它数字化内容开展初中美术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自行探索,形成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的意识。个性化意识有着其独有的特色,即理解依赖着个人经验,因为每个人的经验、思考模式、所具备的知识不同,这就导致即使是相同的事物,不同的人看法也完全不同。为此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成长,让学生利用数字化媒介能够开展相互交流模式,建立其独有的知识体系。另外学习需要一个良好的氛围以及环境,更需要相互交流。为此要培养学生交流合作意识。学生只有在相互合作、争辩、交互时学习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同时建立丰富的知识。并且学生之间交互式学习能够分享各自的学习经验,提升学习效率。探究式学习意识是
3、以研究性态度开展学习,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对于美术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仅仅教师将知识授给学生,无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创造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网上搜寻资料,找到问题的答案。另外,要让学生自行挑选学习方法、制定学习目标、安排学习计划,起到自我督促的自主学习过程。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对美术的要求进行选择,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学习内容,最后再自我评价。二、巧妙应用教学技巧,增强学生创造能力在初中学习阶段,要想掌握基本的绘图知识还是稍微有点儿困难。所以,在教学中,要善于使用一定的教学技巧,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让他们轻松地掌握这项技能。比如学习构图,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已有的图案中把拼
4、图或涂鸦作为重点,并能运用到图片和相应的课件中,形成生动、形象地构成。例如先用复制粘贴技术把蔬菜水果图片复制粘贴,再用动态和随意转换的方法来改变画面的结构。从多个角度进行论述,以达到培养学生对画面的理解。图像可以产生各种视觉效果,使抽象的认识观念持续转化为直观的。教学技巧的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艺术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生动有趣的图画,能够有效地改善教学的效果,增强学生的创造力,促进教学的核心品质和学生的表现力。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将核心素养与智慧课堂有机地融合,充分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老师决定了教育的内容与方法,而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
5、个体发展。而在智慧课堂中,教师处于辅助和引导的位置,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水平,自行挑选一些比较容易或困难的作品,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自觉性,使他们掌握自己的学习进度。要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意识。艺术是具有创造性、创新性。在初中美术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通过大数据、云平台等技术扩大课堂教学的覆盖面,把美术教学拓展到课堂以外。在美术史等方面,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把自己学习到的理论与实践有机地联系起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用批判的眼光看待美术知识和艺术技巧。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多种教学活动,并与学生进行交流,培养学生
6、探究式的学习能力。三、积极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美术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的评估。评价既能促进学生自身发展,又能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还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不管是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还是对他们学习到的理论知识,都要适时地加以赞扬和激励,以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激发他们在专业领域的创造性。同时,要从问题的视角出发,不断地指引和指导,给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念。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艺术欣赏与技能训练是如何巧妙地衔接?这个问题,需要深入地思考和探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美术课可以采用“主题”模式,一节课涉及内容广泛,单一的课件难以应付,而一个包含多个类别的单元主题课能够在较大范围和较长时间
7、里解决这些问题。确定题目,让学生了解问题的范围和方向,让学生加深对艺术的认识和技巧的了解,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把学习到的知识与掌握的技能有效地结合起来。问题的解惑(包含艺术性与人生性问题)是美术教育的基本准则,但问题必须以具体的情境与人物活动来表现,从而形成“问题情境”。要克服“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必须通过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方式去获取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接着需要观察,讨论,思考,尝试,错误,描述,设计,制作等。在问题解答之后,如对报告、绘画、工艺、设计方案等进行集体欣赏和论述介绍,并据此进行思考与评估。在学生对课程内容理解的同时,增强他们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能力。重视生活的实际活动,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增强他们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能力。比如学习画树叶,老师可以让学生课前收集各种不同种类的树叶,观察各种植物的纹理、颜色和形状,然后呈现出一幅具有生活气息的画面,课后老师可以安排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其他自然之美,让学生在艺术的课堂上认识大自然,养成热爱生活,细心观察,耐心作画的好习惯。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中,老师要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使其健康快乐的成长。要培养学生阅读图像的良好习惯,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同时,灵活地使用各种信息化教学手段,通过对学生的正面激励和正确引导,使其养成良好的美学观念,提升学科素养,进而使其更好更全面的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