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分析.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424464 上传时间:2023-11-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分析.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分析摘要:为助力高等教育强国战略,探索新的研究生教育模式,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文章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提出了探索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方法。针对现行土木工程研究生培养中出现的学生专业兴趣缺乏、理论和实践不相统一、注重结果胜于过程等问题,为推动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四点建议:加强人文情怀教育,提升研究生学习兴趣与科研素养;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研究生独立思考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过程培养,增强研究生科学研究创新意识;加强学术交流与科技竞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研究生。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新工科;人文情怀教育;过程培养世界范围内新工业革命加速进行,新一轮

2、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经济发展、应对未来战略竞争、高等教育改革创新都在呼唤“新工科”建设1。“新工科”新在它更强调学科的交叉性和综合性,即传统工业技术和新技术的紧密结合。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以及潜力的标准之一就是这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一代代师生秉承“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的办学理念和“承大禹志,立德功言”的院训,致力于高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缺乏兴趣教育、理论实践不统一、过分注重结果等问题。本文基于以上问题,对研究生教育模式进行了研究,并提出

3、了几点解决方法。一、研究生培养面临的问题与现状分析(一)缺乏学习兴趣研究生在选择专业的过程中,可能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部分学生考虑到跨专业研究的难度较大,所以即使对本专业兴趣不大,仍然选择本科所学专业继续学习;部分学生考虑就业前景和毕业待遇等问题,盲目选择当下热门专业,实际个人兴趣并不大;还有部分学生个人目标不明确,自我规划不清晰,对所选专业认知不足,更无兴趣可言。北宋哲学家张载在经学理窟义理提到:“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其所研究内容存在好奇之处,能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索,从而调动学生夯实专业理论基础的积极性2。因此,兴趣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影响研究生对其研究领域的

4、探索热情,甚至决定研究生在本领域所能到达的高度。(二)重理论、轻实践土木工程学科中许多理论都来源于生产实践,而不是单纯的理论。而且在土木工程的发展中,部分理论落后于工程实践经验,发生的工程事故也常显示出一些新的影响因素,因而触发新的理论知识的发展。基于现行的教育模式,研究生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从而忽略了理论在实际工程以及生活中的应用,“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现象普遍存在。南宋诗人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提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重视基础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支撑作用,而忽视实践经验在生产生活中的指导作用,是不切实际且行不通的。要发挥研究内容的现实作用,就要在理论知识扎实的基础上,主

5、动参与生产实践和工程探索。()重成果、轻过程学所以益才也,励所以致刃也。要想增长才干,就要学习;要使刀刃锋利,就得勤加磨砺。学习的过程是培养个人素养的过程,遇到问题能否努力克服,遇到难点能否迎难而上,解决困难时能否独立思考,进度止步不前时能否耐心坚持,这些对于研究生的个人塑造都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如果只注重结果和研究成果的影响力,而忽略研究生本人在研究过程中个人能力的提高与自身素养的形成,那教育可以说是本末倒置了。“重过程”更多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培养人才”的教学目标。所谓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所以教育不能只看结果不看过程,而是

6、要将关注点更多放在过程3o二、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加强人文情怀教育,提升研究生学习兴趣与科研素养第一,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人文教育,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春秋时期史学家左丘明在左传中提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教师注重人文教育,应将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青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二,学校应组织开展专业讲座与人文论坛,丰富育人形式,培养学生兴趣。春秋时期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提到:“不学诗,无以言。”由此可见文化熏陶的重要性。影响学生学业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缺乏心理调节能力

7、和自主学习能力,以至于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究其根本是学生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明确4。加强人文情怀教育要以学校为依托,学校要从多个方面完善研究生思想教育体系,包括学术道德、理想信念、心理健康等方面。除开展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必修课之外,学校还可以进一步丰富心理健康、生涯规划、情感引导等选修课程体系,以及传统文化宣传、文化作品鉴赏、文学名著品读等人文选修课。另外,通过定期开展人文论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鼓励学生“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发展,在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同时为社会科技文化建设贡献力量。第三,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外活动,拓宽个人视野,以提升人文素养。在学校大力组织开展各项活动的基础上,

8、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外活动,丰富个人阅历,增长自我见识,锻炼各方面能力。东汉末年牟融在理惑论中提到:“见博则不迷,听聪则不惑。”见识广博的人,就不容易被事物所欺骗;善于倾听的人,就不容易迷茫。要让学生在人文素养的培养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了解中西方不同文化的差异,以理解包容的心态接受不同文化的熏陶。(二)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研究生独立思考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首先,学校应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鼓励学生参与生产实践锻炼。对科学技术不能坐而论道,而要进入社会应用。在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学校要利用已有网络资源进行资源整合,组织校内研究者建设工程案例库,并对其及时更新和定期完善5。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9、学校应利用已有技术和资源转换实践教学方式,弥补资源有限和条件阻碍的问题,达到实践教育与理论学习并行的方式。其次,学生应树立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理念,积极主动参与科研项目。依托学校资源和平台,学生要区别理论基础课程与实践课程的不同作用,做好理论与实践的有效对接。在科研中如果只学习理论知识,或者一味地模仿照搬,就难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只有做好理论探究与实践探索相统一,提升理论的实践指导意义,才能让研究内容及其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实际工程问题。最后,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参与科研的机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科研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参与实验的机会,让学生在掌握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学习实验的基本操作,为之后的

10、科研探索打好基础。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实验部分的教学主要以验证为主,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学生基本按照规定步骤和过程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欠缺独立思考和逐步探索的能力。要解决此问题,教师就要带领学生打破常规、大胆质疑,对已有研究方法和成果提出个人见解,并引领学生进行新的思考和探索,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三)加强过程培养,增强研究生科学研究创新意识第一,学生应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自觉参与科学研究。“主观能动性”的别名是“自觉能动性”,指人的主观意识和实践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强调人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主动能动性。主观能动性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人们能够主动地去认识客观世界;二是人们在认识

11、的指导之下能够主动地改造客观世界。总的来说,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人们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二者统一起来,且两者之间相互联系。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主要特点6。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要从提高个人思想、培养良好习惯等方面入手。首先,要发扬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精神,摆正研究态度;其次,要培养及时总结所学内容的良好习惯,在完成科研任务的过程中建立成就感刀。第二,教师应优化教育教学模式,将科研成果运用至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在教学内容中加入学科研究新进展,让教学内容与科研进展接轨,推动知识更新和教学相长。西汉学者戴圣在礼记学记中提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

12、教学相长也。”教师在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的同时,能通过学生的反馈有新的思考,触发研究的创新点和疑难点,进而促进学科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教学知识的更新顺应时展趋势,同时能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让学生不断拓宽知识边界,引领学生发现并探索新的研究方向,推动科学研究不断发展前进。第三,学校应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督促学生将创新摆在科学研究第一位。建立严格考核制度主要是起到督促监管作用,避免过程造假、编造数据等问题的出现。考核制度应包括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两方面。过程考核就是在研究过程中对学生研究进展的了解,对遇到的难点进行引导解答,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对学生能力进行一定的评价。结果考核就是对

13、学生最终成果进行评定,除满足基本的内容真实可靠和创新性要求外,对其研究成果的现实意义和学术影响力进行价值判断。尤其要注重过程的考核,在实践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记录总结,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提高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动手参与的能力。(四)加强学术交流与科技竞赛,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首先,学校应建立校际间学科交流模式,积极组织开展学术交流会议。校际间的学科交流,旨在为高校间的教育模式提供典范并推动专业发展。学科交流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教育资源不平衡的问题,促进教育资源的互补和共享;能鼓励学生多元发展,开阔学生思维,拓展学生专业视野;能推动学校教学制度的改革和进步,丰富教师的教研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14、其次,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型科技竞赛,扩展专业视野,锻炼竞赛能力。学生可参与的综合创新平台划分为三个部分:科技或社会活动项目、竞赛活动或项目、创新作品或创业成果。科技或社会活动项目包括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社会实践活动等;竞赛活动或项目包括结构设计竞赛、数学建模大赛、周培源力学竞赛等;创新作品或创业成果包括科技产品、专利、学术论文等9。教师鼓励学生借助此类平台参与科技竞赛,能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工程思维、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充分发挥教师的实践指导作用。最后,学生应主动学习交叉学科知识,充分发挥土木工程专业多学科交叉融合优势。早期的土木工程是通过工程实践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发展起来的,随着科学

15、技术的不断进步,土木工程学科也在工程实践中总结和发展了新的理论知识,因此土木工程成为一门涉及内容广泛、融合多方知识的综合性学科。要依据本专业特点,推动工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工科之间的交叉复合10。学生应努力拓宽个人知识的边界,学习掌握多学科基础理论,了解把握学科发展方向以及前沿进展,为确定个人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做好准备。三、结论为解决目前研究生培养中出现的缺乏兴趣培养、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等问题,针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科研究生教学现状,提出以下几点改进方式。1.学校应加强人文情怀教育,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教师应积极发挥模范引领作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6、学生应注重个人能力的提升,做到多方面多领域全面发展。2.树立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教育理念,学校搭建平台与教师同步培养并行。学生应主动利用学校资源,积极参与教师科研任务,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在参与中锻炼科研能力,为成为合格的研究生奠定扎实的基础。3.以增强学生科研创新意识为目标,注重学生的过程培养。在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反馈改进教学模式,让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良好的互动,达到教学相长的结果。4.突出专业优势,加强学科交流,努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依据土木工程多学科交叉融合特点,学生应积极拓展个人知识边界,主动掌握多学科基础理论,了解相关学科前沿进展,为之后的研究学习做好铺垫。参考文献:1吴爱华,杨秋波,郝杰.以“新工科”建设引领高等教育创新变革U1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2侯天顺,裴振伟.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申报指导工作的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